近日,南京市场监管局抽检了16批次果茶/奶茶。
结果显示:喜茶的一款食用冰菌落总数超标,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风险;4款果茶/奶茶中菌落总数高于同类标准,3款被检出大肠菌群。其中菌落总数超标11倍。
拿这次抽查中的汉堡王,星巴克做对比:汉堡王饮品的菌落总数为120CFU/g,星巴克为220CFU/g。而喜茶珠江路店,菌落总数检测为1200 CFU/g 是汉堡王的10倍,星巴克的5倍还多!
喝起来的确非常“有营养”,一杯尽享十倍微生物。
喜茶官方也很快在微博上发出了回应,称初步了解主要原因是门店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如取冰时把使用过的冰铲直接放置在冰块上,冷藏牛奶放在常温状态中太久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说明中显示,抽检的样品来源南京3家不同的喜茶分店,也就是说,不同门店的4个批次饮料都采取了统一的不规范操作。
这样的巧合,可能只会出现在喜茶了吧……
除了菌落总数超标,4款饮料里面还有三款检出了大肠杆菌。
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喜茶的制作过程,也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例如本次被查出存在问题的“多肉葡萄”,喜茶创始人曾在采访中透露过它的制作要点——
“我们做一杯多肉葡萄,因为暂时还没有更好的办法,那为了既满足消费者不想吃到葡萄皮和籽的期望,又要保证最终的产品不是有明显糖精味的罐头果肉口感,杯里所有的葡萄都只能人工一颗颗剥皮去籽。”
划重点:人工剥皮去籽。要知道,就算是星巴克的冰摇果茶,用的也都是果浆和茶水调兑出来的。
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就是为了消除消费者都不一定能察觉出来的口感差异?虽然似乎理解了喜茶高价的原因是来源于成本,但这样的做法的确非常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而对于喜茶来说,冰块的菌落问题可以通过规范操作、第三方消毒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但至于“大肠杆菌”,如果喜茶依然坚持“人工剥皮去籽”,那么员工是否有认真洗手消毒、洗手程序是否规范等等就变得异常重要了。
事实亦是如此,在这份说明中的整改措施部分,前3条都在强调怎么解决“菌落总数”,到了第4条终于提到了关于“大肠杆菌”的改进措施——洗手消毒。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作为近年来风头最盛的品牌之一,喜茶成功的原因的确与其制作工艺、产品口感、客户体验等密不可分,但对于连锁、快消类的餐饮企业来说,单纯地以提高制作成本来追求消费体验的方式并不可取,如果门店管理水平跟不上,那就得隔三差五地准备好应对“大肠杆菌”超标事件。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现用现剥”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笔者学生时代最爱的一家快餐店——赛百味。他们的蔬菜全部是由供应商当天加工好后直接送到门店的,并且店内除了烤箱微波炉完全没有设置任何加工台,蔬菜送来的时候已经被切成丝、切成片了!
虽然说蔬菜切起来并不麻烦,供应商切几下可能也增加了不少成本,但如今喜茶事件一出,瞬间理解了赛百味这么做的理由——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快餐类品牌,必须尽可能地杜绝一切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
蔬菜当然可以让员工切,但你怎么确定员工真正做完了规范的洗手消毒程序呢?更别提蔬菜的存放环境等等一系列问题了。
这反过来也提高了消费者对于快餐类食品的消费体验,不用担心想吃的酸黄瓜今天卖完了,更不用排着长长的队等服务员现做现卖了。
喜茶在全国的门店是400家左右,但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引发了多次食品安全问题。而赛百味在全球的门店是4万多家,是喜茶100倍的体量,但凡出现了疏忽都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么看,还是让供应商切吧!
那么喜茶是否也能像赛百味这样的老牌餐饮品牌学习,联合上游的优质供应商,配送新鲜的去皮葡萄到店即用呢?有的时候,妥协也并非是坏事,对于餐饮行业而言,食品安全才是品牌的第一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