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乘风破浪的姐姐》热度还没过,芒果又出“姐姐系”综艺了。
《听姐说》,号称是全国首档全女性脱口秀挑战节目。
18位年龄30+的姐姐这次不唱跳了,改成斗嘴皮子,仿佛《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脱口秀版本。
嘉宾们虽然称不上顶流,但也自带一定话题量。
第一期播完,节目还没火,热搜就早早摆好了架势——
“王子文身高159”、“李兰迪说想吃阚清子的瓜”、“应采儿说想做妈圈顶流”……几乎把以往能消费的槽点通通翻了个遍。
外貌焦虑、婚恋八卦、女性独立,好家伙一网打尽。
但看完第一期,却发现它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精彩,甚至有点尴尬。
01
脱口秀就是“槽点自我介绍”?
不像《浪姐》,《听姐说》第一期这回没有排练也没有后台了,一上来就是演出。
姐姐们也不互动了也没内心戏了,一上台就开始结合自己的故事讲段子。
嘉宾们其实都足够有名了——
Jasper的妈妈应采儿、《武林外传》里唯一没红的倪虹洁、分手上了八次热搜的阚清子、广场舞歌手凤凰传奇玲花、童年的回忆金铭……
她们脱口秀初次亮相的主要内容,就是自我介绍。
若是脱口秀和自身经历适配度高,如尚雯婕——作为社交障碍者的自白,段子抛得好、天然不做作,尚且能博得满堂彩。
但关键在于,当节目组想传递的“女性价值”,不再是具体情境下的一句对白、一个举动,而成了脱口秀里的slogan,其感染力就大打折扣了。
嘉宾身上的标签和话题都非常明显,节目组也拾级而上地把她们的故事揉进脱口秀的念白。
凤凰传奇的玲花自嘲:“歌红人不红”,于是她把这个梗讲成段子——“我唱《月亮之上》的时候人家以为手机响了。”
应采儿的热度来自她是陈小春的老婆、Jasper的妈妈,芒果当红综艺《爸爸去哪儿》的幕后角色。
而节目组仿佛生怕别人看不见她的自信,让她换上运动鞋对着镜头大声说:“你没看过我老公带着孩子上节目吗?”“我最大的作品就是My family”、“我努力的方向是妈圈顶流”——一股子直面质疑的架势。
当年因为和纪凌尘分手上了八次热搜的阚清子上节目笃定地说:
“不要把所有的期待都放在恋爱上,姐姐等不起”“你爱过大海,我爱过你。我买了房子,忘了告诉你”……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像是让倪虹洁聊她是《武林外传》里唯一不红的角色,让金铭聊作为童星出道的辛酸,让已为人母的热依扎和单亲鼓手石璐聊他们的孩子。
似乎所有人都是同一个“坦坦荡荡”的剧本复刻出来的。
非得要让姐姐们对不红这件事一笑了之、对靠家人出圈坦坦荡荡、对轰轰烈烈的失恋潇洒说再见。
非要强行让嘉宾们对她们身上的所有话题和面对的质疑给一个正面、积极、洒脱的态度,仿佛不这样就不是当代女性。
这到底是在彰显女性价值呢,还是在消费姐姐们自身的热度呢?
于是,观众既感受不到脱口秀的笑点,也品不出姐姐们的魅力,只闻见渴望继续炮制“姐姐人设”的浓浓营销味。
02
女性主义不是万金油
节目组可能没有搞明白一点——在“女团”模式里体现出的能令观众满意的女性主义,在脱口秀节目里可能完全复刻不了。
无论是青春小女孩的《创造101》,还是成熟女性主导的《浪姐》,观众想看的绝不仅是一台演出,养成的快乐才是核心。
看到一群性格懵懂的小女生成长到能在舞台上自信演出,在团队演出的排练中互帮互助互相体贴;
女性那股要强不服输的精气神会在她们的一言一行中渗透出来。
在《浪姐》里,成熟大气的姐系魅力,是天然的,是不刻意的,是细碎而具体的。
憨憨张雨绮讨喜靠的是她浑然天成的大气和自信,宁静独一无二的是大姐大的干脆和豪爽;万茜虽然后期口碑有争议,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她淡然的个性和默默无言的关怀。
都是放在具体为人处世、为一件事拼搏的具体情境里,她们的样子才让观众一下子眼前一亮。
《听姐说》拿不出这些,只有靠嘴说,立刻就让节目组试图展现出的女性魅力显得非常单薄。
石璐作为滚圈第一女鼓手和单亲妈妈的较真和决绝,靠一场她并不擅长的脱口秀,很难快速让人共情,甚至都不如她在《乐夏》中无意流露出的个性可爱。
阚清子在微博上挂过那么久的痴情苦恋人设,突然就洒脱成长,怎么可能靠一句结合微博文案的脱口秀台词就让观众信服。
比起《浪姐》的不撩之撩,《听姐说》恨不能把姐姐们的人设和优点写在屏幕上,多少自吹自擂得不真诚。
但凡有姐姐有自信的表现,候场的嘉宾们言必称:“霸气”、“阳光”、“炸场”。应采儿下场后尚雯婕称:“改粉陈小春媳妇儿了。”
50岁的张凯丽对年龄坦然相待的时候,其他女嘉宾们则高呼:“可爱可爱”。
如果真实和自信都已经成了一种人设,都成了可以用作演出的素材,其感染力也必然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反倒是在王子文面对嘉宾们抛出来的梗一无所知、目光呆滞的时候,倒显出一丝真实。
03
传递价值可以,先把节目做好
说了半天,刨去“女性主义”,这档节目本质还是个脱口秀。
那姐姐们脱口秀到底说得怎么样呢?
坦白讲,没诚意。
就像热依扎照本宣科地背完脱口秀台词在后采里说的那样——“感觉我像演讲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我的短板就是没法在舞台上很松弛很欢脱。”
当她清点完自己的影视作品,徐徐说道:“我还有一个作品,那个作品就是我的女儿”,观众几乎都能想象出她接下来讲述身为妈妈不易的俗套台词。
阚清子讲到一半节奏突然断掉了,连王自健都说:“她的表演出了问题。”
鄂靖文自嘲:“媒体说我是最不火星女郎,还说我佛系,拜托我是中戏的。”
莫小奇则说:“姐的脸虽然不是永远积极向上,但姐的人生是永远的积极向上。”
三人的场子冷到让观众一脸尴尬。
爱表演不等于爱表达,不是所有的演员都能说好脱口秀,这显而易见。
或许演员的短板不应苛责,在不擅长的领域,大家都被赶鸭子上架。
但是,把短板当真实、把不专业当女性魅力,就是这档节目最大的没诚意了。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热依扎讲述和女儿故事的场子冷成那样,王自健还挽尊:“这或许不是成功的脱口秀,但它是一个好的表演吗?我觉得是。”
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沈梦辰对这个舞台的理解是“姐姐们想干嘛就干嘛”,跳起《无价之姐》;王菊一上来还是表演《创造101》的主题曲——“pick me pick me up”。
试图以消费老梗的方式填充节目内容,而王自健仍称她们二人是“不大不小的惊喜。”
真诚的态度不应成为节目质量的遮羞布,也不应是讲不好脱口秀的借口。
脱口秀首先是逗乐观众的一场秀,情感的渗透应当以“以笑带泪”的方式自然带出。
除了演员的状态,更应提升的是内容的质量。
节目组似乎没搞明白的事情是,说脱口秀始终是个专业技术活儿。
明星和歌舞的适配度尚且可圈可点,毕竟姐姐们通过密集的训练能凑出几台登得台面的演出。
而明星和脱口秀的匹配度或许就得碰碰运气了,人设讨喜、风格幽默也不是对着镜子练几下就能表演得像模像样的。
好的脱口秀是对社会的洞察和透析,正像阚清子说的那样——“爱听故事,买本《故事会》啊”,为什么观众要在脱口秀的现场听你的家庭和个人成长故事呢。
能逗笑人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要求非专业人士能跳出自己故事的一亩三分地。
“这次不扮演谁,她们就是自己的主角”——《听姐说》节目的初衷是想借脱口秀的形式、借女性演员之口,表达女性对社会的见解。
比起怎么营销女性形象,节目组首先更该想的是怎么踏踏实实做好一场脱口秀。
就算没法做到让每个演员都引爆全场,但也最起码别让《听姐说》变成《感动中国》。
或许《听姐说》诞生的时候很自信,但观众的反馈很快就会让试图跟风的创作者明白——不是所有节目形式披上了“30+”和“女性主义”的外衣都能讨好观众,也不是所有女演员都能做得了李雪琴或杨笠。
感谢你读到这里,记得把Vista看天下“设为星标”,多多点赞、在看、转发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传递价值前要做好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