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认知能力是呈现出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孩子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最终进入一个相对持平的阶段。
前段时间,有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上传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小男孩因为对水笔中的笔芯感到好奇,于是便尝试用嘴把墨水给吸出来,可没想到的是,墨水的味道并不如自己预想中的这么好喝,小男孩瞬间就不知所措了,一副想吐又不敢吐的模样。老师见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赶紧下台拿了纸巾给小男孩擦嘴巴,小男孩这才拿着纸巾,忙不迭地跑进厕所清理满嘴的墨水。
看完这段视频之后,许多网友都表示,从小男孩的身上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网友A:小男孩可能觉得自己是文化人,肚子里一定要装点墨水哈哈哈哈。
网友B:害,没吃过点钢笔水圆珠笔油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上过学,钢笔水比圆珠笔水好喝一些,不苦。
网友C:我以前吸过红笔,那样子看起来就和吐血一样,可把老师给吓坏了。
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有些不解,为什么孩子会作出这样的举动?其实,这跟孩子的认知能力有很大关系,认知能力包括孩子的理解能力、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等等,一般说来,孩子的认知能力越强,他的学习力就越强。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孩子认知力的发展阶段有哪些:
原始图式
刚出生的婴幼儿,因为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所以他们往往是通过物体的图像、气味、声音来进行辨别和记忆的。比如,当他想要喝奶的时候,他就会想起奶瓶、奶嘴和围兜等一系列物品。
同化
当孩子具备一定的整合信息能力时,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从这一件物品,联想到另一件物品。例如,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孩子看到龙舟,就会联想到粽子。孩子借助这种同化的能力,可以迅速地去了解并学习新鲜事物。
顺应
等到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他就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去解决问题了。比如,当孩子想吃零食,但是却够不着的时候,他们就会寻求父母的帮助,又或者是拿椅子去够。
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同的:
0-1岁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由于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其感知觉处于偏弱的状态。至于孩子的注意力,则是属于一种条件反射行为,而并非自发性行为,所以孩子一般无法长时间地保持专注。
1-3岁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可以通过手和嘴巴去触摸、感受物体,而且可以关注到物体的形态、色彩是什么。不过。他们的记忆力却比较差,需要通过重复的方式,才能够形成长期记忆。
学龄前
学龄前儿童在观察事物的时候,除了注意表象之外,还会关注事物发展的状态。与此同时,他们的专注度也会大大提升,想象力也逐步开始形成。
因此,家长应该抓住学龄前这个提升认知能力的“黄金时期”,平时有空的时候,和孩子多玩一些益智游戏,如此一来,孩子的认知能力才能够在短期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