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必死的骨蒸病,名医只需单方一味

得之必死的骨蒸病,名医只需单方一味

古人常说:单方一味,助力名医。这句话还有另外一个更夸张的版本——单方一味,气死太医。

细细想来,这句话似乎有一点讽刺意味。单方一味,怎么会气死名医(太医)呢?如果一味药就能气死一个活生生的名医,那这名医(太医)的心胸也太狭窄了吧,莫不是传说中的“苍蝇心,蚊子胆”?这算是什么名医(太医)呢?

宋代许叔微,字知可,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县)人。南宋建炎五年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享有“名医进士”的美誉,人称“许学士”。

得之必死的骨蒸病,名医只需单方一味

叔微幼年时,父母于百日之内相继染病去世。稍大后,他刻苦钻研仲景学说,博采众长,精勤不倦,终成一代经方大家。学士治病,辩证准确,处以经方,常常收到“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

据说,他一辈子给人看病都是免费的。遇上战乱灾荒,他还会主动挨家挨户地扣开老百姓家的大门,为他们送医送药;此外,他又不遗余力地广求单方、验方、秘方,整理成《普济本事方》流传后世。

方子若是别人的,学士必于书中特别注明制方人或献方人的姓名以及方子得来的始末,这体现了他对人的尊重。

他曾在自己的书中说:一些人常常担心自己的秘方被别人知道,他却生怕别人不知到他的秘方。

真名医当如此也!

敬录学士医案一则:

“予生平有二疾,一则脏腑下血,二则膈中停饮,下血有时而止,停饮则无时。始因年少时夜坐为文,左向伏几案,是以饮食多坠向左边,中夜以后稍困乏,必饮两三杯,既卧就枕,又向左边侧睡,气壮盛时,殊不觉。三五年后,觉酒止从左边下,漉漉有声,胁痛,饮食殊减,十数日必呕数升酸苦水,暑月只是右边身有汗,常润,左边病处绝燥,遍访名医及海上方服之,少有验。间或中病,只得月余复作,其补则如天雄附子矾石,其利则如牵牛甘遂大戟,备尝之矣。予后揣度之,已成癖囊,如潦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行,水盈科而行也,清者可行,浊者依然停,盖下无路以决之也,是以积之五七日必呕而去,稍宽数日复作。脾,土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若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填科臼,则疾当去矣。于是悉屏诸药,一味服苍术,三月而疾除。自此一向服数年,不吐不呕,胸膈宽,饮啖如故,暑月汗周身而身凉,饮亦当中下,前此饮渍其肝,目亦多昏眩,其后灯下能书细字,皆苍术之力也。

其法苍术一斤,去皮切末之,用生油麻半两,水二盏,研滤取汁,大枣十五枚,烂煮去皮核研,以麻汁匀研成稀膏,搜和入臼熟杵,丸梧子大,干之。每日空腹用盐汤吞下五十丸,增至一百丸,二百丸,忌桃李雀鸽。初服时必膈微燥,且以茅术制之,觉燥甚,进山栀散一服,久之不燥矣。予服半年以后,只用燥烈味极辛者,削去皮不浸极有力,亦自然不燥也。山栀散用山栀子一味,干之为末,沸汤点服。故知久坐不可伏向一边,时或运动,亦消息之法。”

这是学士自己给自己治病的一则医案。

案中,学士因年少时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得了膈中停饮之疾。症状表现为:“饮食多坠向左边,中夜以后稍困乏,必饮两三杯,既卧就枕,又向左边侧睡,气壮盛时,殊不觉。三五年后,觉酒止从左边下,漉漉有声,胁痛,饮食殊减,十数日必呕数升酸苦水,暑月只是右边身有汗,常润,左边病处绝燥。”这实际上是足太阴脾土受损导致的膈中停饮。

为治此病,学士最初采用了很多方法,似乎效果并不明显。最后,他悟出“莫若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填科臼,则疾当去矣”的道理,于是悉屏诸药,一味服苍术,三月而疾除。

当然,学士在医案中说自己一味服苍术,实际却佐了一点栆肉、麻油。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学士采用的是丸剂,加一点栆肉麻油,既能健脾开胃,又能让药丸的口感变好,真可谓一举两得。

许学士的《普济本事方》,其方简,其效宏,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地影响。金元四大家以及明清的一些一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许学士的影响。

明代医家陈实功在他的《外科正宗》记载了一个“八仙糕”的方子,我的这个家门儿说:那是他家传的方子。其实,并不是。八仙糕当由许学士《本事方》中“八珍散”化裁而来的,只不过略微变动了一两味药而已。

清代的叶天士以及清末的张锡纯,几乎都将《普济本事方》视若珍宝,置于枕边,随时翻阅。首届国医大师之一的朱良春受许学士的影响更深。他曾师法学士,制成“苍术饮”,以治胃下垂,收到了很不错的疗效。今不揣冒昧,摘录朱老医案实录,以飨读者:

苍术饮

组成:苍术20g

用法:滚开水冲泡,少量频饮代茶。每日一剂。

功用:升清运脾,益胃除湿。

主治:胃下垂多属脾虚中气下陷之候。

案一

孙某,男,33岁,干部,1979年1月25日来诊。宿有胃疾,形体长瘦,肢乏神疲,得食脘痛,且感坠胀,辘辘有声,平卧稍舒。消化道钡剂透视:胃下垂,胃小弯在髂嵴连线下11厘米。舌薄苔淡,脉象细软。证属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治宜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处方:①苍术20克 10包,每日一包,泡茶饮服。②炙黄芪20克,淮山药30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升麻、柴胡各5克,茯苓、炒白芍各12克,炙甘草5克,7剂。

二诊(2月1日):药后自觉胃脘部稍舒,精神亦振,纳谷渐馨,余无特殊,苔薄脉细。药既获效,率由旧章。上方服10剂,嗣即单服苍术50剂后,诸恙均除,消化道钡剂透视:胃小弯在髂嵴连线下3厘米。

案二

秦某,女,62岁,家庭妇女。1980年8月2日诊:恙延半载,脘腹坠胀,纳减便难。化道钡剂透视:胃下垂在髂嵴连线下7厘米。舌薄苔红,脉象弦细。证属中虚气滞,胃阴不足。治宜补中行气,兼宜胃阴。

处方:①苍术20克,10包,每日1包,泡茶饮服。②炙黄芪15克,淮山药30克,川石斛、火麻仁各12克,炙鸡内金、刺猬皮各10克,甘草5克,10剂。

共服药45剂,症情平复。消化道钡剂透视:胃小弯在髂嵴连线下2厘米。

黄元御《玉揪药解》云:苍术燥土利水,泄饮消痰……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止泄,功同白术,而泄水开郁,苍术独长。

朱丹溪: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可用。又能总解诸郁,痰、火、湿、食、气、血六郁,皆因传化失常,不得升降,病在中焦,故药必兼升降,将欲开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故苍术为足阳明经药,气味辛烈,强胃健脾,发谷之气,能径入诸药,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香附乃阴中快气之药,下气最速,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

可见,真正的名医,非但不会被单方气死,而且常能得单方之神力,为病人解除痛苦。

得之必死的骨蒸病,名医只需单方一味

我很欣赏隋唐医家许胤宗的用药风格。正史《旧唐书》载:“柳太后病风不能言,名医治皆不愈,脉益沉而噤。……(许胤宗)乃造黄芪防风汤数十斛,置于床下,气如烟雾,其夜便得语。”这是一个很值得细细品读的医案。

后来,军旅作家周振天从中得到灵感,在写《神医喜来乐》时,让自己笔下的沧州郎中喜来乐也如法地为病危在床、不能言语、水米不进的格格治病。结果,格格苏醒了,又经一番调治,终至痊愈。这虽然是小说虚构的故事,但也于此可见作家功力之深,非比寻常。

《旧唐书》里还说:时关中多骨蒸病,得之必死。胤宗每疗,无不愈。这应是当之无愧的上手了。胤宗曾说:夫病之于药,有正相当者,惟须单用一味,直攻彼病。药力既纯,病即立愈。可见,许胤宗是一个用单方的绝顶高手。这样的人,没有医书流传下来,真是可惜!

我常常一遍又一遍地翻阅《神农本草经》,一遍翻,一边想:许胤宗治疗骨蒸病主要用的是哪一味药呢?鲜地黄?地骨皮?青蒿子?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神医喜来乐》里的太医王天和。哼!真是不知道该说他什么好。他这样的人活着,自己也不好受吧?!不应忘了:医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刘景超、李具双主编《许叔微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年2月第5次印刷。

2、朱建平等整理《朱良春医案实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第2次印刷。

3、刘等撰《旧唐书》,中华书局,2019年1月版。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147 字。

转载请注明: 得之必死的骨蒸病,名医只需单方一味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