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时间是最长的。漫漫长夏,或干热或湿热的高温天气,对所有人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小的考验,特别是老人和儿童以及身体虚弱的人,更是非常严峻挑战。
许多人还有“苦夏”的“毛病”,天气炎热会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身心疲惫,体重减少的情况,就像生了一场大病,工作生活均受到了很大影响。
如何才能减缓酷暑对人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把不利因素变为养生“佳季”?
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聊聊,如何进行养心、养身,应对“苦夏”及夏季常见病,让你轻松度过炎炎夏日,并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储备能量。
苦夏中医称“疰夏”。
中医认为形成的原因有二方面:
一是:夏季炎热多雨,人体脏腑、经络等最易被暑湿之邪所侵蚀,从而影响脾胃运化,使脾气亏虚,造成消化吸收功能紊乱。
二是:夏季气温较高,人体易出汗,而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出汗多必然会过多消耗精气,引起气阴两虚。使一些人出现了身心疲惫,气短心悸,烦躁失眠等症状。
缓解苦夏的方法:
1.食疗
缓解苦夏症状选择食疗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建议平时多吃些清淡、易消化食物,对一些具有清暑、祛湿、益气养阴功效的食品也应适当增加。如淮山药、百合、绿豆、苦瓜、西瓜、冬瓜、黄瓜等等。对减轻苦夏症状很有益处。
2.午睡
夏季白天时间长夜间短,由于天气热不易入睡,人们普遍睡的很晚,极易造成睡眠不足,使身体消耗过大无法回补。中午适当午睡,即可补充人体的阳气,又可有效增强抵御暑湿之邪的能力。是行之有效的简单之法。
3.足浴
足浴历来是中医调补阴阳,温通经络的有效之法。睡觉之前用温水泡泡脚,可起到安神养心,健脾和胃的调节作用。
4.药物
如果苦夏症状比较严重,可根据状况合理选择中成药进行治疗。如藿香正气液、健脾消食片、保和丸、祛暑丸、生脉饮等。如不能尽快缓解症状请及时就医。
五行学说中,夏季属火,火曰炎上。
一年四季中夏季阳气最盛,气温最高,人体汗液会因此大量消耗。是中暑、感冒(热伤风)、腹泻等常见病的高发季节。这些疾病有其季节特点,须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
中暑
中暑西医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是夏季非常危险,波及范围较广的病种。
预防的方法:
首先,在高温天气和强烈的阳光下,以及高温环境内,应避免长时间作业及参与活动,必要时,一定要有防暑降温防护措施。其次,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也可以多喝绿茶或花茶,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夏季儿童更需要按时补充足够的水分。有些家长因孩子不太愿意喝白开水,就用饮料来替代,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饮料或果汁中都含有大量的糖份,而食用过多甜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还易产生蛀牙,甚至引起血糖升高。另外,在饮料中一般都添加了色素及防腐剂,而这些化学成分也可对儿童的大脑造成一定伤害。
还有些孩子热了出汗后,就喜欢喝冰镇水解渴,感觉特别爽。这其实也是一个很不好习惯。因为胃如果突然遭到冷刺激,易引起粘膜血管收缩,有可能引起肠痉挛而剧烈疼痛。长期胃热冷刺激极易诱发胃病!
腹泻
夏季腹泻与其他季节的腹泻有所不同:
一是,天气炎热肠道致病菌繁殖活跃程度更高;
二是,出汗过多以及睡眠不足使人的消耗大回补少,导致胃肠道抵抗力降低;
三是,大量食用凉拌荤素冷食、冰镇饮料甜品,制作不当非常容易造成细菌污染。
预防方法:
首先,在外就餐时,选择就餐环境很关键,要求餐厅对食物的新鲜程度要有足够的保障,对饮用水、餐具等也要有严格的标准。在家做饭时,生熟必须分开,少吃或不吃生冷凉拌菜,对有可能变质的食物坚决不吃;过夜饭菜尽量不吃,在冰箱储存过的饭菜一定要热透再吃。各种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后再吃,对腐烂变质的水果坚决扔掉。
其次,为减少胃肠道过多负担,平时要有意增加一些优质蛋白以及低脂高能的食品份额。
感冒
夏季感冒,中医谓之暑湿感冒,俗称“热伤风”。
热伤风,是夏季特有的感冒,从中医来讲,是暑邪侵蚀人体所致,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与秋冬季寒邪引起的感冒有所不同,一般病人并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较多。因此,热伤风的治疗(药物)不能与其他季节感冒一样。
预防方法:
1不管天气多热,都要坚持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免高温)进行适当锻炼,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2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劳逸结合。平时保证喝足量的水,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如:多吃水果蔬菜等。
3注意避暑降温,但也不能一直待在空调房间里,且室温不要太低,与室外温度差不要过大。特别应避免身体在室外高温环境中出汗后,回到室内直接对着空调或风扇吹。
4 热伤风,因其特有的病因病机,只要汗能出透,就可不用吃药自愈。所以患病时,可以通过喝热姜糖水帮助排汗的方法治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夏季养阳是顺应了自然界万物生长收藏的客观规律。
尽管一年之中夏季是人体阳气最充盈、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间,但烈日酷暑,会消耗过多的心之阳气;人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也易消耗心之阴液。所以,夏季仍需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并着眼一个“长”字。
中医认为,夏属火,火与心相应,所以,夏季养阳的重点在于养心。而心主宰着人的思维和情志 ,心情愉快则心定气闲,利于心率平稳;心火旺时则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影响睡眠质量对心脏不利。
因此,夏季养心对保护心脏非常有益!
夏季养心之法:
调心情
精神愉快对人的肌体是一种良好的刺激,有益于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而情绪压抑、脾气急躁则易患冠心病、心梗、脑梗。“暑易伤气,暑易入心”,炎热更易使人情绪不稳定,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所以,夏季调整心态尤为重要。
养成乐观待人、待事的习惯,凡遇到难事、急事要头脑冷静、情绪稳定,用“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态去积极解决问题。平时生活中,要心胸开阔,尽量让自己一直保持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使心神时时得以调养。
调睡眠
夏季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长”,即昼长夜短,养生也要着力于夏季之应“养长”。
《黄帝内经》:“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即:在夏季人们每天要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盈和盛实;要晚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
尽管夏季应晚睡早起,但晚睡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11点。因为11点之后,身体开始排毒,各个器官进入了休眠状态。如果继续熬夜,长期下来就会对心脑血管等器官造成严重影响。早起则可避开暑气,凉爽开启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有对提高工作效率有利。
由于天气炎热出汗多,人非常容易疲乏,加之晚上睡眠时间相对减少,中午短暂午睡就非常重要了。中午小息对消除疲劳、补充阳气,提升下午的工作、学习效率非常有益。特别是老人、儿童以及体弱多病者尤为重要。
调饮食
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其非常形象说出了中医夏季的饮食之道。
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易多食辛味,以养肺气。平时常吃的葱、 姜 、蒜 ,还有韭菜、蒜苗、洋葱、辣椒等均属辛辣类。夏季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夏季,人和自然环境均为表现为外热内寒之象,所以,饮食不可过寒贪凉,否则伤脾胃,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病症。同时,夏季肠胃功能普遍减弱,也不宜多吃过于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应以清淡易为宜。
巧运动
夏季阳光炙热,人特别容易出汗,但千万不要因此厌恶日长天热,还应继续坚持适当运动,以适应夏季的”养长”之气。
“夏练三伏”之理充分说明,夏季坚持适当锻炼对增强体能、提升自身抵抗力至关重要。
由于气候炎热,人体的运动消耗会较大,若锻炼形式和时间选择不当,有可能引起身体不适甚至中暑。所以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项目及适宜的时间进行。如:太极、慢跑、散步、游泳等,以及早晚低温时段或在室内进行。
另外,还应适当增加沐浴次数,以清除因炎热皮肤表层出现的过多污垢,尽量保持汗孔畅通,以利于正常排汗。同时也可起到解暑降温的作用。
提醒:沐浴水温选择要适宜,不能太热或太凉。防止血管异常的老年人发生脑血管疾病。
此外,用中医方法对部分疾病可进行“冬病夏治”。
如:冬季咳喘气急等病症;遇冷喷嚏、反复感冒等病症;遇凉腹痛便稀等病症;肾阳不足者等,可以尝试在夏季进行“三伏贴"的治疗。
夏天做后背艾灸,或艾灸关元、神阙穴位。可起到壮阳、驱寒的作用,冬天不怕冷、不易感冒。
参考资料:
川行.懒得动、不爱吃,原来这就是苦夏[J].《父母》,2016(7):56-57.
养生:夏季儿童补水四要点[J]. 民间传奇故事(a卷), 2014(8):71-71.
邓铁涛. 夏季养生之要点[J]. 生活与健康, 2018(5): 28-30.
肖小惠. 夏季养生要养阳[J]. 光明中医, 2012(04):186-187.
何迎春. 老人夏季养生要点[J]. 养生月刊, 2014, 000(006):484-487.
王丽如. 五季养生之夏季养心[J]. 医学美学美容:财智, 2012(0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