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地处三江并流的最西部,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七月份去西藏旅行时,在那曲县所见那曲河就是怒江的上游。那曲河过那曲县东流,与右岸支流姐曲汇合后称为怒江,到西藏昌都附近转向南流。我们的怒江之行,12月2日从腾冲出发,当晚抵达泸水,3日溯源而上,途中亲临怒江第一啸,远眺石月亮,俯瞰第一湾,观赏桃花岛,晚上入住丙中洛,4日游览石门关,访问秋那桶村、雾里村和扎拉桶村,5日从独龙江回到福贡县城,6日前往知子罗,在傈僳族村寨老姆登喝酒庆贺。
怒江全长3240公里,流经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650公里,进入缅甸后被称为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云南特有的怒族同胞大都生活在怒江两岸,他们称怒江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意为江,怒江就是怒族人民赖以生息的江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她北依西藏,南邻保山,东临丽江,东北和东南分别与迪庆、大理连接,西与缅甸接壤,因而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近450公里的国境线。
怒江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两山南北逶迤,绵亘起伏,雪峰环抱,雄奇壮观。西岸的高黎贡山峡谷高差5000米,东岸的碧罗雪山峡谷高差4000多米,平均高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滔滔江水如脱缰的野马,在谷底奔腾咆哮,昼夜不停地撞击出一条山高、谷深、奇峰、秀岭的巨大峡谷。英雄的筑路工人更是天不怕,地不怕,用顽强的意志在悬崖陡壁上修筑了G357国道。道路沿着峡谷蜿蜒而行,翻山越岭,穿山过水,由于坡陡路窄,车行速度不快,从腾冲到泸水200多公里,跑了6个小时,两位司机交替驾驶,对游人同样是一次耐心和耐力的考验。
凌晨5点钟沿着和顺古镇106乡道慢跑10公里后,开始和顺古镇和热海温泉公园的游览,经过一个下午的旅途,入住面山临水的六库豪都世纪酒店。放下行李,冲一个热水澡,全身轻松地走进临江而立的铁拐李羊肉火锅店。推窗即景,穿城路一边骑于崖壁,一边矗立江中,被红黄蓝绿的灯带装扮的很梦幻。感谢小孟大哥和贾秘书张罗了一桌美味,原先生不顾辛劳从和顺古镇背来了大家爱喝的酒,听着哗哗流水的节拍,喝着平顺甘醇的啤酒,吃着新鲜可口的羊肉,对于一位老者而言,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六库隶属于泸水市的一个镇,是怒江州府所在地。怒江之行从怒江州到贡山县和福贡县,从新城到旧府,又从丙中洛镇到秋那桶村、雾里村和扎拉桶村,从匹河怒族乡到老姆登村,州、县(市)、镇(乡)、村点面结合,村镇是行程的重点,过往旅行很少这样安排。为不放过每一逗留的城市,借助导航,事先计划好路线,利用每天晨跑的机会,把脚步印在城市的主要道路和景点。到泸水时,沿着穿城路和民心路,跑向市府大院后,折向临江西路;在贡山时,沿着茨开南路自北向南,再从石门南路和石门北路自南而北,领略一个的城市风光。
怒江大峡谷全长316公里,两岸山岭海拔在3000米以上,除了高山、峡谷,难见平地,就连州府和县城都是择坡而筑,依山而建。勇敢而智慧的傈僳族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逢荒种茶,见地立家,靠勤劳的双手,祖祖辈辈生活在峡谷之上。站在观景台,举目望去,从谷底、山腰到峰顶,像星星一样散落着傈僳族人家。太阳升起或日落时分,袅袅炊烟从满目翠绿中升腾,在老陈少年和小孟大哥的镜头下,都成了艺术大片。实际上,长年居住于此的傈僳族人,头背肩扛,相当艰辛,生活并没有艺术创作那样浪漫。正因如此,一座座、一幢幢扶贫的楼宇沿江而起,“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的红色标语铺天盖地。
没有平原,交通不便,虽然阻碍了怒江州的发展,却保住了青山绿水。怒江天之蓝,山之翠,水之碧,人之纯,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旅行目的地。顺应绿色发展的需要,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人行绿道正在建设中。高速公路在丛山峻岭中穿行,逢山开洞,遇水架桥,一会高路入云,一会深探谷底,蔚为壮观;人行绿道伴357国道而行,高至山腰,观悬崖峭壁,低潜谷底,听怒水咆哮,随着这两条路的建成,车行会更快捷,人行会更精彩。如果生命尚存,一定要创造机会再来。
怒江峡谷内素有“十里不同天,万物在一山”之说。两岸原始森林密布,珍禽异兽繁多,古木参天,松萝满树,雪山林海,急流飞瀑,配之以傈僳族独特的民族风情,让怒江峡谷有了不少梦幻和传奇。汽车沿着怒江一路攀援,车外风光无限,车内笑语连连。走走看看,记忆犹新。
贡山县境内的老虎跳以险峻著称,最窄处不到20米,江中有一块2米见方的巨石横卧江心,江水从巨石两侧跌落而下,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湍急的水流猛烈地撞击在礁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像老虎在咆哮,傈僳族语称为“腊跨洛”。传说魔法诅咒变成老虎的王子,为了与从小看着长大的姑娘相会,走了3天3夜,到达此处时奋不顾身地跳到江中石头上,再往前一跃跳过了江面,与姑娘见了面。天神看到这动人的一幕,便使法恢复了王子原形,从此他们在这里繁育后代,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他们的子孙后代就是今天的虎氏民族。
福贡县北部,怒江东岸,匹河民族中学院内有一块飞来巨石,高3米多,直径2米多,重500余吨。1983年3月19日凌晨两点半左右,随着一声巨响,一块巨石陨落在福贡县匹河民族中学40平米的教师宿舍庭院内,睡在床上的十几位老师毫发无损。后来人们试图寻找巨石滚落的地点,但是一直都找不到,成了一个谜。这或许就是上天赐予学校的灵石。
怒江西岸,高黎贡山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透过石洞遥望明亮的天空,仿佛一轮圆月高高悬挂在天际,傈僳族语称“亚哈巴”,意为石月亮。相传远古时候,天神努娃用泥塑了两兄妹,哥哥叫启沙,妹妹名勒沙,把他们送到怒江边。龙王的女儿和启沙建立了爱情,龙王反对,要发大水淹死他们。启沙兄妹漂到高黎贡山山顶的一座石峰前,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千钧一发之际,启沙拿起神弓对准山顶连发三箭,山顶顿时被射穿一个大洞,这就是后来的石月亮,而启沙射出的长箭落在亚坪原始森林,化作了一根石柱,从此与石月亮遥遥相望。
怒江第一湾是怒江峡谷的标志性景观。怒江由北向南流经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寨子附近时,受王菁千丈悬岩绝壁的阻隔,便改变流向由东而西,流出300多米以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形成一个U字型的大弯,傈僳族语叫“火夹”,后统称为怒江第一湾。这里江面海拔1700米,气势磅礴,风光绮丽,水势缓慢,两岸风景独好。湾中地势平坦,三面环水,土地肥沃,沿江绿树成荫,一个叫坎桶的小寨子,在这片秀美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过着古朴而和谐的生活。
温泉被傈僳族看作是上帝赐予的圣水,能洗去一年的污晦,迎来新年的吉祥。六库城北12公里处,有一片天然温泉群,热气腾腾,被人们称为“峡谷十六汤”,平均水温50度,最高达80度。每年春季初二到初六,居住在三乡五岭的傈僳族同胞,带着全家老少和丰盛的食物,聚集到这里的温泉洗浴。男女老少赤身裸体,互不避讳,因其自然的洗浴方式而被誉为“沐浴天堂”。洗温泉浴是泸水傈僳族的习俗,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澡塘会期间,还要举行“上刀山、下火海”、民族射弩、溜索、秋千、对歌、民族歌舞等众多传统活动,因而澡塘会也成为了外界了解怒江峡谷文化的重要窗口。
贡山县丙中洛乡以北3公里处的石门关,天然的大理岩经过亿万年的演化形成了江岸绝壁,石壁高约80米,江面宽约90米,石壁整体几乎垂直于江面,当地人称之为“纳依强”,“纳依”是仙人洞的意思,“强”是关口的意思,纳依强意为神仙也过不去的关口。石门关非常震撼,让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门关旁的公路是怒江北和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之路,在没有修通这条公路之前,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的马帮都要通过人马驿道来丙中洛托运物资,现在公路修通了,仍有马帮进出。 (冬行云南日记4 2020.11.28-12.23游览 1.6写于珠海)
(怒江第一湾)
(桃花岛)
(石门关)
(雾绕色染)
(雾里村人马吊桥)
(怒族村落)
(雾锁怒江)
(丙中洛)
(山腰梯田)
(福贡县城)
(江中松)
(怒江第一啸)
(逢荒种茶)
(石月亮观景台)
(见地立家)
(连心桥)
(石月亮)
(六库)
(泸水县新城)
(凌空的公路)
(路在天上)
(人马吊桥)
(老虎跳)
(专注的小孟大哥)
(留住记忆)
(汹涌澎湃)
(怪石嶙峋)
(第一啸观景台)
(国道219)
(层层叠叠的民居)
(山脊上的炊烟)
(山顶上的村落)
(福贡县民族中学)
(飞来石)
(怒江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