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球极端时刻“活命”?古生物学家:够小,够糙,够白痴

天空黑暗,火山灰弥漫,加上足以致命的高温,这大概是地球历史上最恐怖的一天。一只毛茸茸的小动物在这地狱般的景象中匆匆奔跑,在残骸中搜寻昆虫,吃掉后迅速逃回自己的庇护所。在它周围,是成千上万只恐龙的尸体。

这是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了今天墨西哥海岸位置后所发生的景象。这次撞击相当于10亿枚以上的核弹爆炸,使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物种灭绝,彻底终结了白垩纪,也终结了威胁哺乳动物好几代的敌人——恐龙。暴龙、三角龙、鸭嘴龙、长颈龙……所有知名和不知名的恐龙,都湮灭在这场灾难中。

如何在地球极端时刻“活命”?古生物学家:够小,够糙,够白痴

↑小行星撞地球引发恐龙灭绝(示意图)

在随后的古新世时期,森林大面积燃烧,海啸袭击海岸,大量汽化的岩石、火山灰和灰尘弥漫在大气中。不过,这个世界并非没有幸存者,比如已知最早的灵长类动物,看起来像鼩鼱和小松鼠混合体的普尔加托里猴。虽然在这场全球性灾难中其物种数量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但至少它活了下来。

在恐龙的“统治”阴影下,像普尔加托里猴这样的小型哺乳动物只能填补在今天由啮齿动物占据的生态位。这些看似脆弱的动物,是如何在恐龙都灭绝的世界末日中幸存下来的呢?

古生物学家:大灭绝是前所未有灾难

也是绝无仅有的机会

《哺乳动物的崛起与统治》的作者史蒂夫·布鲁萨特和爱丁堡大学的同事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那一天对任何生物来说都是非常糟糕的一天。“这不是一颗普通的小行星”,布鲁萨特强调,“这是至少在过去5亿年里撞击地球的最大的小行星,哺乳动物差点就和恐龙一样全部灭绝了。”

爱丁堡哺乳动物古生物学博士后萨拉·雪莱称,早在白垩纪晚期,哺乳动物就具有了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大多数会在树上和洞穴里找虫子吃。当然,据雪莱介绍,并非所有的都是食虫动物,还有喜欢吃水果、坚果和种子的多瘤齿兽类,以及咬合力极强的食肉动物。

如何在地球极端时刻“活命”?古生物学家:够小,够糙,够白痴

↑大灭绝是前所未有灾难,也是绝无仅有的机会

但当小行星撞击地球时,这种丰富的多样性就被摧毁了——大约90%的哺乳动物惨遭灭绝。尽管令人惋惜,但这给幸存者创造了宝贵的机会。蓝鲸、猎豹、睡鼠、鸭嘴兽等物种大量繁衍,人类的祖先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我们这些小小的祖先之一,一个躲在暗处、只有老鼠大小的小动物,经历了地球历史上的这一刻,”布鲁萨特说,“然后你发现,霸王龙和长颈恐龙都突然消失了,世界一下子变得无比广阔。”

想在火灾、核冬天生存下来

体型、食物、大脑都很关键

虽然强大的掠食者们已经消失,但这个世界仍然充满着对生命的敌意。森林被野火吞噬,空气中弥漫的火山灰阻挡了阳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在热脉冲之下,地球表面变得比烤箱还热,但随后平均气温下降20摄氏度,出现了持续三十多年的核冬天。按照布鲁萨特的说法,生态系统“就像纸牌屋一样”崩溃了。

那么哺乳动物是如何应对这样的危机?布鲁萨特和爱丁堡研究团队认为,体型小、不挑食、不多想可能是关键。

关键一:体型小

据爱丁堡大学哺乳动物古生物学博士后奥内拉·伯特兰的说法,动物体型越大,怀孕时间就越长,例如非洲象的妊娠期为22个月,而老鼠的妊娠期为20天左右。因而,体型小可能有助于种族数量的增加。

如何在地球极端时刻“活命”?古生物学家:够小,够糙,够白痴

↑哺乳动物与恐龙生活在一起已经有几千年了,它们一般都很小

此外,体型较大的动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性成熟——这是恐龙没有成功存活的另一个原因,尤其是体型较大的恐龙。“它们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成年。像雷克斯霸王龙这样的动物大概要花20年的时间,”布鲁萨特说,“这并不是说它们长得不快,只是它们中的很多体型都太大了,从幼仔到成年需要很长时间。”

“这些小型哺乳动物可能看起来像老鼠,但它们非常适合小行星撞击后那种真正噩梦般的环境。”布鲁萨特称。

关键二:不挑食

相比于食物来源单一的哺乳动物,那些食谱广泛的更容易存活,因为它们总能找到东西吃。鼠齿龙(一种和猫差不多大的食肉动物)是只猎捕单一种类的动物。由于它们的猎物在灾难后几乎灭绝,鼠齿龙自身也难以生存。“那些经历了大灭绝的动物基本上是因为‘不挑食’而活下来的。”雪莱说。

在这些哺乳动物中,以种子为食的可能是最幸运的。布鲁萨特说,种子就像“食物银行”,只要是能吃种子的动物,就不用担心食物问题,因此对于长着喙的鸟类和一些专门吃种子的哺乳动物来说,这可谓是“好运来临”。除了维持受灾动物的生存,种子还能在核冬天消失时帮助重建森林和其他植被。

关键三:不多想

爱丁堡研究小组发现,哺乳动物的大脑体积一度跟不上变化的速度。“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总觉得是智力使人类生存下来并统治这个星球,”伯特兰说。“但是,从数据来看,大一些的大脑并不是让动物在小行星撞击后存活下来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在古新世早期,大脑太大的哺乳动物可能处于不利地位。“一个大的大脑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营养来维持它,”伯特兰说,“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动物就会灭绝,那为什么要长一个很大的大脑呢?”

相反,变得更强壮或许才是有利的适应。雪莱在分析了一些哺乳动物的踝骨化石之后,发现这些古生物具有“不同于现代动物”“非常强壮”的体型。

雪莱表示,它们有很大的肌肉附着和巨大的骨骼,在现存的动物中,它们与地面栖息和穴居物种相似性最大。“由此产生的假设是,这些动物能够幸存是因为它们可以挖到地下躲藏一段时间,熬过撞击、火灾和核冬天。”

如何在地球极端时刻“活命”?古生物学家:够小,够糙,够白痴

↑大型食草动物如鬣狗(左)和大型食肉动物如弓形兽(右)在恐龙死亡后进化而来

据研究,有一种属褶边兽科的食草动物在短时间内体重就达到了约100公斤。还有许多其它的哺乳动物也迅速进化出庞大体型,例如纽齿兽类,成长非常快,“它眼睛很小,头骨只有一个大胡桃南瓜那么大”。较小的大脑并没有让它们丧失生存能力,反而“生存和发展得非常好”。

总的来说,这些哺乳动物填补了因恐龙灭绝而留下的生态空白。令人震惊和惋惜的是,恐龙在这之前存在了数千万年,进化成了庞大的肉食动物,但当地球遭受如此迅速的变化时,它们仍然在一瞬间被毁灭。

而布鲁萨特和他的同事们似乎对这件事有不一样的理解。“人类是偶然诞生在地球的,”伯特兰说,“这颗小行星可能与地球失之毫厘,也可能坠落在地球的另一个区域的海洋中,这将对物种的选择产生巨大影响。当我想到这件事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这太疯狂了。”

红星新闻记者 王雅林 实习生 李肇新

编辑 官莉 郭宇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如何在地球极端时刻“活命”?古生物学家:够小,够糙,够白痴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42 字。

转载请注明: 如何在地球极端时刻“活命”?古生物学家:够小,够糙,够白痴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