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造访火星,拉开了我国深空探测的序幕。在近日巴黎召开的第73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天问一号任务团队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的最高奖项——2022年度“世界航天奖”。此前2020年6月,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也曾获得此奖项,那也是70年来中国航天科学家首次摘得此荣誉。
接下来,天问二号预计将于2025年升空,飞往被认为是月球碎片的近地小行星Kamo'oalewa,探测并取样返回,再考察一颗主带彗星。
天问三号的目的地还是火星,将完成取样返回,预计2028年升空。
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计划在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四号,作为一枚“二合一”探测器,将先后考察木星、天王星。
天问四号包括两个探测器,其中主探测器将深入木星系,并进入木卫四的轨道,这也是距离木星最远的伽利略卫星,而较小的副探测器将对天王星进行飞掠式探测。
目前,天问四号的具体科学任务还没有确定,大方向是探索木星及其卫星的演化史,包括研究外形不规则的卫星等。
值得一提的是,到达目的地之前,天问四号会利用金星、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进行加速,并在途中飞掠一颗小行星。
哦对了,中国国家航天局早期曾考虑过向木卫四发射一枚着陆器,但最新的方案只有轨道器。
考虑到天问一号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咱们国家的航天任务还真是高效。
旅行者二号1986年1月拍摄的天王星
旅行者二号1986年1月拍摄的天王星背面
朱诺探测器拍摄的木星
伽利略探测器2001年5月拍摄的木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