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哪种声音最让你念念不忘?大海、山林、鸟鸣、虫叫……对于喜欢收录自然之声的李星宇来说,那是奇妙的生命歌唱,“在这个星球上,最美妙的便是每一个绚烂的生命。”
近日,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朝花夕拾》节目专访了声音设计师、独立音乐制作人,被称为“大自然录音师”的李星宇,听他讲述神奇多样的生物世界与多彩奇妙的声音故事。
△声音设计师、独立音乐制作人李星宇
用直播的方式传递叫声
帮助天行长臂猿“脱单”
2020年,野生动物纪录片《天行情歌》上映,网上评分高达9.8分。该纪录片主要展示了生活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的天行长臂猿这一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李星宇作为声音艺术家深入参与该项目工作,帮助天行长臂猿“脱单”。
△天行长臂猿(图片来源:缤纷自然)
天行长臂猿是由中国科学家范朋飞教授团队发现并命名的类人猿新种,中国境内仅存150只左右。随着纪录片拍摄不断深入,也引发创作团队的思考:天行长臂猿为什么会濒临消亡?原来,由于它们的栖息地碎片化严重,种群之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从而面临物种灭绝的风险。
如何让天行长臂猿进行交流、互相接近呢?“我当时提出采用直播的方式传递叫声”,李星宇认为,天行长臂猿像人一样需要社交,而直播已成为我们当下互联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借助‘直播相亲’的方式,让距离几十公里的天行长臂猿之间进行沟通,它们就会有动力去寻找另一半。”
△采集天行长臂猿的声音
学者们听取他的建议进行实验,之后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的不同栖息地架设直播设备,通过强收音话筒,让身处两地的异性天行长臂猿之间互相“猿鸣”,建立社交联系。
△天行长臂猿(图片来源:缤纷自然)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天行长臂猿听见了同伴的呼喊,已经知道远方有自己的族群,有助于它们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这也是此举的最大意义,给它们的保护和繁殖带来了希望。”李星宇欣慰地说。
开启“亚马孙寻声计划”
记录下树懒叫声
看过《疯狂动物城》的你一定很熟悉那个行动迟缓的树懒,可你听过树懒的叫声吗?真没想到这个慢吞吞的家伙声音竟非常高亢且有穿透力。李星宇就是记录下它声音的那个人。
2016年,李星宇踏上亚马孙雨林之旅是源于对城市噪音的焦虑,想要重新找回平静。他开启了“亚马孙寻声计划”,旨在用声音记录正在消失的世界。“由于当时资金短缺,我发起了众筹,没想到得到了很多素不相识的人的热烈支持。”于是,他带着大家对于自然的好奇开启了亚马孙雨林寻声之旅。
十五天的与世隔绝,李星宇和团队记录了这片原始丛林里的各种声响。他第一次听到了树懒的叫声,像是吹口哨一样。由于雨林的声音多且繁杂,刚开始收集声音时,李星宇和团队比较盲目,有什么就录什么。“但后来就想着能不能录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我们就把录音机扔在雨林的各种角落里,让它24小时工作,第二天再收回来听声音。”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感受到一天雨林里声音的变化。早晨,喜欢在白天活动的虫子开始鸣叫,太阳升起时,各种鸟儿开始“歌唱”,此时哺乳类动物也开始苏醒,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中午温度升高,一切基本归于平静。傍晚又再次热闹起来,动物们捕食或回家,夜行动物开始活动,又是截然不同的声响。“每天都是这样循环,大自然有非常规律的作息,和我们城市里的生活不一样。”
据李星宇介绍,在雨林的生活是充满“危险”的。雨林中生物都比较野蛮,具有很强自我保护的攻击性。在睡觉洗澡的河边,鳄鱼可能就潜伏在不远处;看似可爱的动物,攻击性也很可怕;甚至暴风雨说来就来……李星宇说,这些经历让他深切感受到自然之力是如此强大,更加敬畏自然。
△李星宇在亚马孙河采集声音,经当地人提醒才知道旁边不远处聚集了几条鳄鱼。
将收集声音转化为音乐作品
最重要在于探索的过程
结束亚马孙之旅后,李星宇和他的团队将一路采集回来的声音加入自我思考,通过音乐艺术化的表达,转化为完整且极致的作品合辑——“亚马孙三部曲”。
“第三张专辑中有一首作品《少年的奇幻之旅》,那个‘少年’就是我。我希望通过这张专辑,能向人们传达虽然当今科技非常发达,但仍有很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寻的想法,唤起大家对自然的向往和浪漫的想象。”
通过对自然界声音的追寻,李星宇发现原来自然界中存在如此多不同的生物种群,这使他更加坚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它们的想法。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大家带来一种向往的力量。”李星宇坦言,自己的这些音乐作品并不能告诉人们自然究竟是怎样的,但如果能让大家对自然产生向往,引发对自然的好奇心,踏上属于自己的旅程,就是其意义所在。
现代拟音技术非常先进,但李星宇仍坚持从大自然收录声音。关于这一点,他解释说,最重要的在于行动,在于探索的过程。只有让自己真正置身于那个环境,接触到自然,才能与自然产生情感上的联系。“我曾经去过那么多地方,它们对我来说都是珍贵的回忆,都有非常深的情感联结,我想唤起大家对保护这些地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
下一个寻声计划又快开启了,李星宇说,这次去海洋。“我希望大家听到的是与每一个生命所共通的、发自内心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