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流量还是要“脸”?这是一个让很多自媒体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说正事之前,我得先借自己的地方插播一条重要的“寻人启事”。

我的专栏,目前为止都是附带“售后服务”的。

也就是我每一篇文章中都在强调的:购买后可私信我进入社群,享受长期指导。

为什么非得有“售后”呢?

因为自媒体每年大的变革就得有个两三次,小的变动基本每个月都有。

10篇专栏只能告诉你到目前为止仍然符合平台要求的运营管理办法,但不代表将来也一样适用。

要流量还是要“脸”?这是一个让很多自媒体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这不是吓唬谁。

因为你每个月都能看到大神的陨落,和新人的崛起。

而这背后,大方向是优胜劣汰的筛选,小细节是规则和所谓“优质内容”的衡量变化。

但是专栏卖了也不少了,至今仍然有5位朋友我没找到。

因为每天后台的信息都不少,所以常常没法逐条去看。

所以,不要只在专栏下方留言,一定要私信!私信!私信!

那5位朋友,请私信时带上购买专栏的日期和订单截图,拜托拜托。

真的不需要的话,那就算了…

(这年头,售后服务送都送不出去了么…)

要流量还是要“脸”?这是一个让很多自媒体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行,下面进入正题。

从目前社群私下交流来看,不少人都陷入了一个方向性的困惑之中:

我究竟应该打磨深度长文,还是应该追求流量短文。

我先说结论:“深度长文”、“追求流量”的说法,本身就不合格。

要流量还是要“脸”?这是一个让很多自媒体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什么叫深度?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尤其是一些半年之前有“青云头衔”的写作老师,都很爱把“深度”和“长文”联系起来。

这俩压根就不是一套东西好吧

过去,每月的第一篇青云计划获奖可以有1000元奖金的时候,在荣誉和经济收益的“戴维斯双击”下,让很多人为之痴狂。

但是结果呢?

放弃者甚众。

而曾经荣誉傍身,各种教人写文章的老师,在青云计划的评审标准改变了之后,“故事”也快说不下去了。

要流量还是要“脸”?这是一个让很多自媒体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这个坑,我也踩过。

你别看我现在一个月能写20篇文章左右,但是在我追求长文的时候,一个月能写七八篇就不错了。

但是我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有个毛病,就凡事总喜欢对比。

追求长文可以,但是在机器的审核、推荐、加权推荐机制下,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你与流量无缘了。

如果能在百家内容榜、青云计划、扶摇计划、繁星计划等奖励下有所斩获,当然还能有点收获。

但是如果全部落选的了的话,你的收益怕是都不够交电费的。

反观短文,在“读完率”的加持下,流量明显好于长文。

哪怕是那内容让你看完了就想骂街,但流量和收益就在那摆着。

一个字:香!

二者看起来,似乎是要荣誉就没几个钱,要流量钱就没荣誉。

水火不容。

而你想让一位作者在二者之间进行切换,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

因为大部分撸流量文的作者,要么靠量取胜,哪个爆了算哪个;要么是标题党横行,作死了就换号。

一般来讲,文字功底相对有些欠缺。

让他们往长文上发展,可能拥有足够知识和思想积累的人不多。

要流量还是要“脸”?这是一个让很多自媒体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而写惯了长文的人,大部分则过于清高。

总认为写流量文太low,太低端,个个都是影响自媒体生态的“小编”。

其实我说不好听的,很多写长文的人,那文章也是写得一塌糊涂,毫无营养。

就好比是说相声的讲究“说、学、逗、唱”四门功课似的,他看起来是样样都想模仿一下,但实际上,压根就只占了一个“听”。

你让他转变下思路,往流量文上考虑一下,他立马就觉得这好像是自贬身份、背弃情怀。

全网粉丝1200,但是“偶像包袱”比周杰伦还重。

留给他们的路,似乎只有我第一章里写过的那一条:自媒体,从入门到放弃。

要流量还是要“脸”?这是一个让很多自媒体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其实这不是在说别人,我个人的运营历程就是如此。

动辄四五千字的长文写过几个月,吸人眼球的流量文也写过几个月。

每一次的转变,都虐心得一塌糊涂。

但是既然做,想做好,那就得用成绩说话。

而我选择的方向,是把长文写短,短文写“长”。

难道短文就不能写得深刻吗?

所谓深度,是用没有沟通障碍的语言,来阐述表面问题下的深层内涵。

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深度。

要流量还是要“脸”?这是一个让很多自媒体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适合自媒体碎片化阅读习惯的题材来说,深度跟内容的长短,其实压根就谈不上什么必然的联系。

这里面的顶层逻辑有两个:

从读者角度考虑,碎片化阅读不允许你篇幅过长;从作者角度考虑,短时间内把核心问题展现出来是重中之重。第二个问题延伸开来,又包括几个方面:

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标题;三张让人想点进去的封面图;开篇快速建立与读者的交流氛围;逻辑连贯,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中心思想比别人更深一点。

要流量还是要“脸”?这是一个让很多自媒体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所谓把长文写短,是因为自媒体的用户特征不允许你长篇大论地跟那扯犊子,你必须用精炼、可读性强的语言,把贴合标题的内容展现出来。

所以在自媒体里,能把文章写长不叫本事,把长文写短,而且写得深刻才叫能耐。

所谓把短文写“长”,是破除自媒体同质化的一个重要办法。

这不是叫你去抬杠,逮着一个合理的逻辑去为了喷而喷。

而是说每一个问题的表面之下,根据事件本身的逻辑、事件结果的影响范围、思考与观点,都有着同一方向下的不同层级。

人云亦云的文章,很难脱颖而出。

因为自媒体里最多的,本身就是“人(作者),平台凭什么把宝贵的流量压在你的身上呢?

要流量还是要“脸”?这是一个让很多自媒体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阅读过我第一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在自媒体里的智商税,交了太多。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被不少拿着所谓的写作,来“卖惨卖情怀”的“老师”反复收割。

有可能这些人的文章写的确实不错,但是有两个问题你不得不考虑。

第一,你语文老师12年都没教好你的写作,网络上的老师同样没那个能耐让你逆天改命。

别指望有人能让你的写作水平提高多少,因为写作水平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沉淀。

第二,内容的好与不好,和与平台的适配度是两回事。

这就跟我们出去网购似的。

每个电商平台的商品基本都差不多,但是有人喜欢用淘宝,有人喜欢用天猫,有人喜欢用京东,还有人偏偏就喜欢拼多多。

自媒体也一样。

只要是能让个人发表文字或视频作品的地方,严格来说都叫自媒体。

朋友圈算,个人空间算,连各种贴吧也算。

但是每个圈子的生态是完全不同的,既然选择了一个方向,就得去适应这个方向的受众,适应这个方向的平台。

而不是空有一腔情怀,一边自己可怜自己,一边怪平台不行。

要流量还是要“脸”?这是一个让很多自媒体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当然了,情怀也很重要。

但这只是一个自媒体人职业操守的准则,决定了你在走上正途之后,还能再走多远而已。

那些什么“写作情怀”,在没有相应收益支撑的情况下,脆弱至极。

而那些“写作是一辈子的事”,也终归只是自己感动自己的卖惨吸睛罢了。

要流量还是要“脸”?这是一个让很多自媒体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这节课,看起来都是扯闲篇。

但实际上这是我和诸如愫说育儿、淑的宝麻麻等青云常客,在半年前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总结出的方向。

而在此之前,我们分别都已经努力了大半年的时候,几乎颗粒无收。

写自媒体,赚钱不丢人。

作为通过作者为渠道来对外展示的平台方来说,他们更是希望你能篇篇爆文,大家双赢。

反而是不赚钱,才说明自己的文字功底或运营方式有问题。

至于那些让你死守你自己都说不上来的“情怀”,无谓地坚持的导师,说白了,那就是耍流氓。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37 字。

转载请注明: 要流量还是要“脸”?这是一个让很多自媒体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