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越野被叫停:赛事泛滥,但实际是“三无运动”

山地越野被叫停:赛事泛滥,但实际是“三无运动”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因为21位优秀跑者生命的逝去,使小众运动越野跑受到大众关注。

过去七年,国内越野跑赛事狂飙突进。王鹏所在的公司是国内一项著名越野赛事的运营方,他注意到,2018年之前,每年的越野跑比赛可能仅有一百多场,不是每个周末都有赛事。但从2018年开始,越野跑就像雨后春笋快速发展,每个周末都有好几个城市同时发枪。美国越野跑网站iRunFar的主Bryon Powell在接受中国一家垂直类媒体采访时一度感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越野跑运动能够发展得如此迅猛。”

国际越野跑协会(ITRA)中国大陆组织机构代表苏子灵曾对媒体表示,行业缺乏强制性标准、办赛企业准入门槛低,这些顽疾不仅滋生了赛事组织上的安全隐患,同时麻痹了选手的安全意识,“对于这些‘边跑边成长’的资深运动员来说,安全,往往被排在了速度、名次、甚至奖金后面”。

井喷式发展

杨子欣服务于一家国内同时组织马拉松和越野跑的赛事公司,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此次事故后,一些媒体把越野跑和马拉松混为一谈,但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项目。非要扯上一点关联的话,两者都是奔跑类的项目。

按照国际越野跑协会定义,越野跑是一项对所有人开放的、在自然环境中(包括山地 、森林、乡村或沙漠等多变的地形)进行的、在尽可能少的铺砌道路(不超过总线路的20%)上开展的步行类比赛,赛道范围可以从几公里的短途一直到80公里甚至更远的超级越野赛。而马拉松则多在城市干道进行,赛道距离为42.195公里。杨子欣介绍,两者很难横向比较,因为受众基数、报名费不同,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也不同——这通常由规模决定。

“马拉松更接近竞技形式的城市运动,后者(越野赛)则是户外与竞技的某种杂糅。”《户外探险》杂志总编宋明蔚曾写道,甚至同样是越野赛,随着海拔高低不同,比赛地点不同,距离长短不同,气候的变化和技术难度的门槛差异,越野赛与越野赛之间也会形成巨大的鸿沟。

越野跑是舶来品,最早可以追溯到1837年,英国开始举办正式的越野跑比赛。1903年,国际越野锦标赛创建,但数年间未有起色,比赛次数少,参赛人数也不多。1973年,国际田径联合会接任赛事主办方,将其改名为世界越野锦标赛,使它成为了国际田联的重要赛事之一。自1980年代起,这项运动才在国外流行起来。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耐力赛(简称“UTMB”)是目前全球知名度最高、难度最大的越野跑赛事之一,始于2003年,赛程166千米,海拔爬升9600米,每年吸引2000多名的全球顶尖越野跑者聚集在此。

国内正式的越野赛事起于2009年,某户外运动品牌举办了中国首个100公里耐力越野赛“北京国际越野跑挑战赛”,开启了国内越野赛的商业化之路。但此后三四年,国内的越野赛始终差了些火候。专业越野跑杂志《亚洲越野》曾统计,2013年之前,中国每年越野跑赛事不超过10场。2014年,一位参加过多场国内外越野跑赛事的跑者在问答类平台上写道,彼时国内关于越野跑的信息不多,只有一两个专业跑步网站有一些信息,“(越野跑)前景很好,只是才刚起步,这项运动主体人群还正在形成中,所以如果要商业化,还有点早”。

多位从业者都向《中国新闻周刊》提到,2014年是国内越野跑赛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年年底,为了激活体育市场,国家体育总局发文,除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少数特殊项目赛事外,包括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在内的全国性体育赛事审批一律取消。

有了国家政策的鼓励,各地都在举办马拉松比赛。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全国马拉松赛事已由2011年的22场升至2019年的1828场,参赛人数由40万人次升至712.56万人次。

跑步人数激增,人们对跑步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杨子欣注意到,除了装备升级,一些跑者在跑了10场、20场马拉松比赛后,想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而越野赛正好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运动员能够在大自然奔跑,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你此前在逛城市的繁华旅游景点,再到深山老林,景观和挑战性等各方面体验都会更好”。

国内一家体育旅游与赛事服务运营商“跑哪儿”的大数据团队曾统计,2014年,中国越野赛数量出现第一次井喷式爆发,达到71场,2015年继续增加了100场,到了2018年,国内举办的越野赛接近500场。这四年也是国内越野赛发展最迅猛的阶段,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5.12%,这些赛事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等拥有丰富山地资源的西部地区。

但国内越野跑仍处于发展初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国内最早做越野跑的赛事公司之一,中华户外网副总裁、MaXi-Race中国区赛事总监童大鹏曾告诉媒体,行业并不赚钱,办赛经费多来自于当地政府、景区以及赞助,赛事收益则受到参赛者人数影响,对规模在1000~2000人的比赛,品牌赞助商投入意愿才会比较大。根据不同赛事运营的重视度,一场比赛的成本相差非常大,少则三五十万元,多则三五百万元。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越野赛事被迫延期或取消。今年1月,一位名叫王乐的跑者曾注意到,熊猫超级山径赛就发布了11月的赛事信息,提前10个月准备。2月,又有多个赛事确定比赛时间开启报名。赛事遍地开花,王乐在文章中猜测,“2021年,会是越野跑的天下吗?”

但是,黄河石林越野赛以21名跑者的生命为代价,叫停了国内越野跑赛事的疯长。据封面新闻报道,截至5月26日,浙江、江苏、宁夏、甘肃兰州等地超过40多场马拉松和越野跑赛事或延期或取消。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由白银市委、市政府主办。白银位于甘肃中部,也被称作“铜城”。改革开放初期,白银的铜产量占据着全国铜产量的一半。到2008年,白银市却成了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转型城市。近年来,为寻求转型,白银市明确提出,推动大景区建设成为地方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正是在此背景下,白银举办了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和全国越野滑雪冠军赛等赛事。2021年2月,“掌上白银”客户端的一篇文章如此描述:“体育产业成了白银的一张新名片,把白银市变成未来中国西部的‘体育之都’。”白银市委书记苏君曾公开表示,此次黄河石林越野赛,“必将提升白银旅游的知名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旅游市场的客源结构。”

通过赛事来推动旅游甚至产业转型,是很多地方热衷办赛的出发点。一般来说,景区是办越野赛的首选。“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一些风光很好的欠发达地区,甚至有些贫困县也希望通过越野跑吸引人过去。选手来了之后,当地的餐厅、住宿都有了客流量,基础民生也能因此得到促进改善。”王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但对一些缺乏体育产业基础和办赛经验的地方来说,越野赛组织的专业性和安全保障的要求,被严重忽视了。取消审批环节后,办一场越野赛看上去十分简单和随意。杨子欣表示,与马拉松比赛相比,越野赛的办赛门槛比较低。“第一,它不需要受制于中国田径协会的各种要求和规章制度,只要是地方有人担责,有人愿意联合主办,有赛事公司愿意去运营,这个比赛基本上就可以成立了。而要办一场马拉松赛事,中国田联协会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有很多标准去衡量和规定。”

除了地方政府,景区、商业性赛事公司、中国田径协会或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品牌等,都可以主办一场赛事。杨子欣介绍,一些景区会主动找赛事公司,赛事公司也会主动联系景区,如果两者一拍即合,到当地派出所拿到相关的办活动批复就行。

通常,政府作为主办方时,会根据地名或名头选择具体的承办方,再发起招标,由当地一些公司投标,作为最末梢的组织落实项目。

此次白银越野跑遇难事故后,赛事运营方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晟景体育”)因其“不专业”受人诟病。晟景体育成立于2016年,据天眼查显示,该公司经营范围甚广,包括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及发布;企业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会展服务、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展览展示承办、体育赛事活动策划。2018年,该公司通过招投标,成为赛事运营方,与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一同做赛事执行。但其公司年报显示,成立至今,公司社保购买“五险”的人数为0。

此前,晟景体育已经承办三届赛事,理应有一定的运营经验,在赛前却临时更换了团队。多次参加该赛事的跑者“流落南方”曾注意到,今年赛前的技术会上,讲解赛道的赛事总监换人了,一些组委会工作人员也是新面孔。这些临时搭建的团队,对现场不了解或缺乏越野跑赛事经验,为事故埋了隐患。

负责赛事推广的景泰黄河石林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蒙澎森曾告诉财新网,当地选择晟景体育继续做赛事运营,一方面觉得“这家公司有实力”;另一方面,与他们合作的技术指导来自中国田径协会,前三次活动办得也比较成功。此外,竞标时他们的报价最低,在竞争性谈判的企业中比较积极。

王鹏注意到,一些地方政府很难辨别赛事运营方的专业与否。特别是前几年,政府能给的配套预算非常少,基本都在一百来万元,但这些钱根本不够。“谁的报价低谁中标”,也成了现在一个不好的趋势。

有经验的赛事公司与政府合作时,也会在专业性上产生博弈。王鹏举例,比如运营方设置好越野跑的比赛线路,政府部门觉得,我有个景点明明很美,为什么不将它放入线路之中?但那个景点加入进来,沿途会有安全隐患。不一定每个运营方都能扛得住压力,在博弈中向政府妥协。

高敏是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以下简称“四川登协”)副秘书长,2015年以来,他的团队一直是甘孜环贡嘎山百公里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以下简称“环贡嘎100”)的赛事运营方之一,也曾多次接触其他越野跑赛事。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和一些地方政府交流时,对方曾提出,要求参赛者必须达到500人,带动当地人气。但是高敏团队立即反对,如果参赛者过多,选手门槛就会降低,安全问题就不可控了。

“一场越野赛要成功举办,运营方和政府的合作必然是非常深入的。以我们举办的一场赛事为例,安全预案是直接跟当地的常务副市长沟通的,当地必须要有一位能够调动所有资源的行政长官加入赛事筹备组。另外,当地的公安部门、森林防火部门、卫生系统负责人都是政府协调组的成员,全部参与到安全预案的制定与评审中来,只有这样,各方资源的调配才能顺畅。”王鹏希望,政府部门能够评估好团队的专业性,一旦选择了一个靠谱的团队,要相信团队的专业判断能力,在安全问题上做好配套和监督,尊重技术性方案。

空白的行业标准

过去十多年,国内举办的越野赛,始终没有一套规范标准。

实际上,国际越野跑协会官网发布了一套中文版的《组织越野跑比赛中的医疗安全与急救计划指南》,其中包括“组织一次安全有序的赛事所做的准备”“比赛过程中的必要措施”“比赛过程中的预防措施”“医疗急救计划”。

国内缺乏办赛标准时,一些运营方只能从国外赛事中取经。2014年,高敏和同事在准备贡嘎100赛事时,就参考了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耐力赛的一些设置,比如把赛段分为30公里、50公里和100公里。贡嘎山环线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比赛线路中,还有两座超过4600米的垭口。为了安全起见,该赛事要求,报名100公里越野跑的选手除了必须完成全马,还必须参加过全国50公里越野跑比赛并且完赛。

行业标准空白,这对赛事运营方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王鹏看来,确定路线是最困难,赛事运营方不仅要懂体育,还要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安全放到首要位置。”王鹏团队一般会做三条线路,在其中取舍和平衡。如果一条线路有特别危险或者离公路太远的地点,在人财物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上面建第二个指挥部,遇到问题能直接施救,如果人财物不够,就果断舍弃这条路线。

“一个约200万元支出的越野赛,安保支出会有80多万元。”王鹏介绍,他们需要考虑所有的急救问题。除了起跑点的指挥中心,该团队还在翻越垭口前设置了第二指挥中心,安排医生、救护车以及高压氧舱,在有需要时尽可能压缩救援时间,方便选手撤离。

“我们当时要求,如果有选手在赛道上发生事故,我们找到他的时间要控制在20分钟以内。”王鹏介绍,他们在每个CP点间还安排了两名森林公安,骑着摩托车对开,发现任何问题都能紧急救助,这样的森林公安一共有30名。还有专门给珠峰登山队做保障救援的24名特警团队,在指挥中心24小时值守,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高敏所在的四川登协团队只有8个人,但在举办赛事时,他们会召集500多人的四川省山地救援队、50多名特警、二三十名裁判以及100多名森林武警。他认为,这样的高海拔越野赛,后勤保障应该以3:1的比例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如果是一个花费100万左右的比赛,救援和工作人员的人力支出大概占将60万元,剩下的钱用在场地搭建、物料、交通等方面。

高敏注意到,如今一些商业性赛事公司为了省钱,经常会招志愿者。志愿者劳务费更低,甚至是免费的,“赛事公司管吃住管路费,很多活动在景区举办,这些志愿者愿意来,就当是免费游玩,这个现象还挺普遍的”。以上述60万元的人力支出为参照,一些赛事公司可以节省近一半的费用。但是这些志愿者并非专业人员,通常只是赛前培训,没有专业裁判和救援的技能,而专业的急救技能在越野跑赛事中常常直接关乎选手的生死。

高敏介绍,百公里越野跑会要求选手必须带冲锋衣、长裤、保温毯,但是一些运动员心存侥幸,认为此刻天气不错就不带了,以减轻装备重量。但是负责的运营方会在出发前的封闭区强制检查,甚至在越野跑的过程中,设置两处随机检测点,防止有选手中途卸下衣服。他曾遇到一位选手耍了“小聪明”,被检查出来随即停赛。

“中国越野跑女王”东丽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从她参加的国际成熟赛事来看,主办方对强制装备的要求很严格。这也正是此次石林越野赛受争议的焦点之一。冲锋衣不属于此次赛事的强制装备,很多人穿着短袖就上山了。

直到2021年4月,中国田协更新《中国马拉松管理文件汇编(2021)目录》,才将越野赛组织标准单独写出来,包括赛道设计、交通管制、赛事仲裁、安保医疗救援等24条细则。一位越野跑选手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如今赛事泛滥,很多赛事的举办方并不具备举办赛事的资格,比如在相关检测和保障上,前期没有要求参与者提供健康体检报告,也没有对相关越野赛应急进行培训,后期没有做到完善的应急预警保障。“赛前让选手签免责声明,一句后果自负就草草了事。”

喊停背后的利益考量

越野跑更容易遭受天气的影响。一般来说,运营方在组织赛事前,需要提前跟当地气象部门调取该地区前三年的天气情况,了解该时段最容易出现的天气状况,比赛前三天更需要连续跟进天气变化。但杨子欣介绍,预测的天气只能说是“大概率”,或者参照以往经验去做一个评估,谁也没办法百分之百保证。“不像城市马拉松,一般不会遭遇这么恶劣的天气。就算遇到,马拉松比赛时间短,而且都是城市道路,一般不涉及救援不及时的问题。”

是否叫停一场比赛,背后是主办方和赛事运营方复杂的经济利益考量。一位参与过多项越野赛赛事设计的跑者曾告诉媒体,一场赛事喊停,最末梢的运营公司要背负来自广告赞助商、参赛选手以及当地政府的压力,“花了那么多钱,没跑完,你忽然叫停了。人家觉得那阵雨没那么夸张,你就叫停,怎么交代呢?明年还能不能再抓到钱?”

2018年,高敏团队在组织“贡嘎100”时,曾遭遇突发的雷暴天气。当时有选手已经跑到了CP8,距离终点只有十几公里,但赛事承办方立即决定停赛。一是担心选手遭遇雷击;二是附近有一处塌方区,而且有段赛道在河边,担心遇到泥石流。高敏记得,那一次,承办方从告知主办方到同意执行,只花了2分钟。比赛前,他们就与主办方即政府部门商谈,遇到恶劣天气要立即取消比赛,安全第一。比赛前,主办方与承办方已经达成共识,“我们提出终止比赛,主办方不能阻拦。至于后续损失,大家之后再讨论。”高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主办方回复,一切按照裁判技术人员说的算。

选手的安全意识也参差不齐。高敏团队取消比赛时,有选手觉得离终点很近,不愿停赛,希望跑完拿到完赛奖,挣回报名费。直到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在CP8停赛的选手可以拿完赛奖,大家才全部停赛上车。

王鹏记得,有一次他们取消比赛,不少选手不理解,但参赛的外国选手,全部主动退赛。他还遇到一名选手,报名时没有告知赛事方自己不久前动过手术,比赛中他出了问题,运营方立即送他去急救,幸亏最终没有大碍。“政府、运营方、参赛选手,是越野跑安全保障的三道闸,任何一方失守,安全保障就会出问题。”王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谁来把关?

黄河石林赛后,国内有数十场越野跑取消或延迟。高敏认为,谁来对赛事进行监管和安全评估,目前亟须明确。

目前,中国田径协会和中国登山协会都参与管理国内越野跑赛事。中国田径协会出台了《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的组织和管理进行规范,其中包括越野跑、沙滩跑、山地跑赛事。《办法》提到,中国田协是赛事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并监管赛事的标准和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各类和各级赛事的认证等事宜。2018年,首届黄河石林马拉松赛事就曾获得“2018中国田径协会铜牌”。

杨子欣所在公司的越野跑赛事,曾与中国田径协会共同主办。这种模式下,公司组织赛事要符合田协的各种规章制度。国内知名的莫干山越野跑挑战赛明确提到,中国田径协会担任技术认证单位。

中国登山协会也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越野跑赛事,比如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中国四明山100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四明山赛事介绍显示,组委会参照中国登山协会颁布的《超长距离山地越野赛比赛规则》,制定本次大赛上各组别实施细则。

两个协会参与的赛事,在跑者圈中评价不一。网友“莫名其”有10年户外经验,也是马拉松越野行业从业者,他撰文写道:中国田径协会制定了《中国越野跑运动赛事组织标准》,但是规定过于宽泛,比如“赛道要尽量避免陡峭”,却不涉及具体坡度以及道路的具体情况,操作时缺乏参考价值。中国登山协会近年来组织的越野赛,在跑友中并不那么受追捧,因为关门时间紧、报名门槛高、装备要求多、补给品单调,没那么“好玩”“亲民”。“但至少从我的参赛经验来说,这些‘保命’硬指标,是绝对够格的。”

到底是由中国登山协会还是中国田径协会对赛事进行管理?杨子欣提到,目前业内也很难评估。“可能有的景区跟登山协会关系更好,或者路面更接近登山、海拔高,或者登山协会在当地的资源更好,包括一些多山地区比如四川、西藏等地,登山协会会参与更多。”

高敏介绍,在行业内基本是由田径协会管马拉松、城市跑,登山协会负责高海拔、山地的项目。

但实际上界限并不明显。今年4月,《四川省越野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由四川省田径协会和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联合发布。《管理办法》对越野跑赛事分类认证和备案、赛事等级和特色赛事评定、国际组织联络、赛事组织与管理、参赛人员、赛事保险与救援等事项都进行了定义和规定。

“政府也不愿意出安全事故,而且很多时候赛事承办方承诺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我搞了多年的赛事活动,心里有数,如果赛事审批等监管不到位,早晚有一天会出事,而且是大事。”一位参与过越野跑赛事运营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周学帅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7779 字。

转载请注明: 山地越野被叫停:赛事泛滥,但实际是“三无运动”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