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曾國藩後人
曾國藩的後人基本繼承了曾國藩的一些優良品格,他們都在事業上遵守規矩,在為人處事上老實誠信,在決斷事務時謹慎,在生活上勤儉節約,工作上勤奮刻苦。
曾國藩後代
民國時期,曾家的後代便很少從事政治生活,當官的更是少之又少,也許是受了曾國藩的啓示,也許是洋務運動實業救國的思潮影響,又或是辛亥革命對傳統文化不一樣的見解,曾的後代,大多選擇從商辦廠,着實有資本家救國的遠大抱負。
還有部分有條件的選擇出國留學。目前國內能找到的曾的後代,大約有幾十位,他們分佈在全國各地,其中不乏成就顯著的人,原中國藝術學院副院長的母親就是曾國藩的曾孫女。北京雙榆樹小學的校長,是一位非常有思想,有主見的成功人士,他也是曾國藩的後代。在長沙,曾憲華、曾憲琪,曾國藩的曾孫,曾孫女一生都沒有擺脱“曾”字,兩人坎坷的命運也凸顯出曾國藩這位人物的爭議性。而兩人的後代則是將曾姓當作榮耀,受曾國藩影響,曾家人對權和錢的追求並沒有特別強烈,他們固守着自己的樂土,享受着生活,絲毫不被影響。
曾國藩對後代的教育非常嚴格,在家書中也提到,應該多做學問,後人更是將這一點發揚廣發,這使得曾國藩後代中的女性也不乏擁有傑出才華的,她們素質很高,在國外發展的機會也很多,思想觀念的改變,加之人生追求開始發生變化後,也就導致了她們與婚姻的無緣。在這一百多年裏,對曾國藩的評價褒貶不一,現在能做到接近歷史,應該是對曾家子孫最好的回饋。
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湘軍的創立者。曾國藩一生都在為朝廷考慮,在軍事,政治,文學各個領域都作出了突出貢獻。可以説清朝的末期要是沒有曾國藩,將會滅亡的更快。
曾國藩畫像
咸豐二年,太平天國軍攻佔湖南,曾國藩奉旨前往抗擊成立湘軍,湘軍一作戰勇猛遠近聞名,人們只知道湘軍常打勝仗,並且士氣高漲,卻不知道作為湘軍首領的曾國藩默默付出的努力,曾國藩讓每一位入伍的士兵熟知禮制,通讀古典經學,湘軍在當時素質奇高,隊伍作戰時更是整齊劃一,沒有半點拖泥帶水,部隊執行力高,應變能力強,自然常打勝仗。
作為一名政壇上的大人物,曾國藩自然有他的獨特之處,曾國藩非常注重自己的個人修養。曾國藩家中沒有當官背景,所以當他成為官員後,格外重視對自身品格的培養,個人修養的確給曾國藩帶去了很大的幫助,他做人表裏如一,不給人抓住把柄陷害自己。他對所有人都保持尊敬的態度,他內心純潔不存邪念,曾國藩每天都要花時間靜坐思索,從不説空話,沒有把握之事絕不輕易答應。除此之外,曾國藩熱衷於研究文學,在早期就將易經讀通,其中的陰陽變法更是手到擒來,曾把一切順利的諸如事業、富貴、地位等歸在陽裏,將一切不利、坎坷歸在陰裏。
掌握了這種平衡之後,處理事情能十分果斷。曾國藩攻破天京,完成對太平天國的鎮壓被朝廷封為一等毅勇侯。在天津教會案發生之後,曾國藩屈從法國,受到輿論譴責,回到兩江總督的位置。之後積極籌備費用,送學童前往美國留學,為洋務運動輸送人才。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曾國藩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清朝的政權穩定和他密不可分。
曾國藩為官之道
曾國藩認為,當官的首先要耐得住煩惱,身在官場,難免遇到各種麻煩的事情,不僅要遇到,還得要自己一件一件去處理,有的人擅長處理一件事但是事情多了,就容易心浮氣躁,常常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策,事後還要自己背鍋,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後果。
曾國藩為官之道
所以做官的當務之急,就是要養成遇事冷靜,沉着的性格,只有保持頭腦的冷靜,才能穩住部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如果急躁不安,只會事半功倍,讓事情的發展變得更加混亂,在部下面前樹立不了唯信。
曾國藩曾經引用過莊子的話,認為名聲是要靠長時間積累的,一個人的聲望的高低是要時間的沉澱的,要是突然名噪一時的那種,如果他不比常人付出更多來維護這份榮耀,那麼下場一定不如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這和現在的暴發户應該是一個道理。
曾國藩在教育人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人要保持踏實肯幹的心態,在做一件事的時候,無論艱難還是容易,都必須埋頭苦幹,半途而廢是最沒用的表現,首先對不起先前的努力,其次不能達到成功。曾國藩曾説,當官的最忌諱增強好勝,曾國藩在這點上學習儒家思想,不嫉妒,不急功近利,在處理上級分配的任務時,講求完整性,考慮到別人沒考慮到的就是自己的優勢,往往那些想要及早完成,獲得嘉獎的最後會被查出各種問題。現在的豆腐渣工程就是急功近利,最終危害的可是普通老闆姓。
曾國藩用嚴謹的態度去處理各種政務,這樣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更是對周圍人極大的鼓勵,他曾説當錢財充足的時候一定要出手大方;當自己窮困潦倒時,也要慷概解囊,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曾國藩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之於曾國藩,就如同母親孕育的孩子一般,曾國藩作為早期想要向外國學習的知識分子,倡導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學軍備學工業,主張派留學生前往西方學習。
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
李鴻章在上海買下了美國人的一座鐵廠,曾國藩就全力支持,在兩人共同的管理下,該廠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廠。
曾國藩具有常人沒有的大局觀,他見識到洋人的機器都是靠推算得來,就想要閲讀洋人的書籍,如果要閲讀洋人的書籍,那麼首先就是要學習外語。他設立“翻譯管”,並且聘請外國人主筆翻譯任務,這段時期產生的外國著作基本來自翻譯官,而且此類書籍都是近代洋務運動急需的精神食糧。這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向西方學習,培養優秀的洋務人才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從一方面看,洋務運動裏提倡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曾國藩也將它發揮到了極致,他開辦了中國近代第一家軍工廠,擴張軍備,製造了第一艘輪船,讓我國交通和海洋軍事實力有了質的飛躍,他送出去的留學生都在學習到西方先進科學後,回國效力。
從另一方面看,曾國藩提倡的自強,也只是清政府的強弩之末,我們知道,只有學習先進的思想,才能救國,光從軍備上學習是不夠的,資本主義救中國是不切實際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才能絕處逢生,大清朝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舊中國的被否定也只是時間問題。新的力量正在崛起,正在為改變中國命運而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