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為何不願意封李自成為王讓其為自己攻打清軍
1644年,闖王李自成的部隊開啓了滅亡明朝的大規模東征。
在摧古拉朽的摧毀了京畿附近的防禦後,闖軍基本上完成了對北京城的包圍。
李自成在成功之餘向崇禎提出了和解方案
但出乎很多後人意料的是,李自成居然向崇禎皇帝發出了帶有善意的和平條件:
闖王本人並不願意推翻明朝。只要崇禎封他為異姓王,統領陝西的地盤,他便願意出關為明朝消滅滿清。當然,崇禎皇帝也需要在戰爭期間為闖王的軍隊提供軍餉!
崇禎寧死也不答應李自成的要求
然而,已經窮途末路的崇禎卻對這個方案給予了立即否決。
最終,無兵可用的光桿皇帝,只能在逃跑無門的窘境下,找到了歪脖子樹。這種在今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的剛硬,其實源自一直困擾崇禎本人的制度舒服與思維心魔。
因為崇禎答應李自成的要求,那就等於瓦解了自己一直苦心經營的帝國權力體系。
同時,與李自成簽訂這樣的城下之盟,也有悖於崇禎一輩子所受的教育,更不符合他的政治形象與個人理念。
崇禎的剛愎自用給自己挖了大坑
崇禎在歷史上一直給人以剛愎自用的印象,但是這種表現並不完全取決於他自身的性格和稟賦。一直舒服他的是那個年代的等級觀念與明朝開國後就制定的祖宗法制。
突破這兩個社會因素,崇禎等於是在掀翻大明王朝賴以為生的權力框架和最終話語解釋權。
崇禎如果屈服那麼長江以北將成為李自成的天下
在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時,崇禎發現自己實際上已經對全國失去了控制。
除去還沒有被波及的南方地區,北方的山西和山東都已經在地方軍政大員的帶領下投靠了李自成。河南、山西兩地也已經成為了李自成的實際控制區。所以,如果崇禎在最後時刻來一個城下之盟,就等於是認可了李自成的全部戰果。闖軍將成為有朝廷欽定蓋章的正規力量,舒舒服服的保留既得成果。
北方的士大夫階層在當時不是背叛崇禎就是選擇觀望
以北京城內的士大夫官員為首的儒家集團,早被崇禎看透了本質。
這些人的忠君情節,完全是建立在君主有能力保護他們利益基礎上的。在發現崇禎已經失去控制力後,大量官員就開始在任上不斷相互推諉,甚至打擦邊球的與外敵勾搭。整個京官隊伍,都不再與崇禎的皇權緊密配合。
一旦崇禎自己認可了李自成的存在。就等於是告訴儒家集團,李自成是那個有能力保護天下的人。
這在實際上也是在承認自己的無能,就與宣佈明朝在實際上徹底衰敗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李自成的成功也被視為一種賤民作亂
同時,李自成的出生也為崇禎和士大夫們所不齒。
雖然謠傳其具有西夏血統,但在有史可查的記錄中,李自成的原生家庭都一直居於社會底層。在強調等級社會與宗法禮教的時代,李自成的成功就是一場上層忌憚的賤民作亂。要崇禎在最後時候給賤民們點頭,自然是一百個不願意。那些依然忠於明朝的士人,也會因此對崇禎和任何明朝勢力都失去信心。這等於還是在宣佈大明帝國的瓦解。
李自成對福王等宗室是殺戮也讓崇禎無法原諒
最後,李自成在一路起兵作亂的過程中,已經殺死了許多明朝的王爺和宗室成員。這就讓崇禎很難放下成見去接納這班粗人。
因為這又是在承認作為皇帝的自己,連同出一系的宗室成員都保護不了。縱使換得一個繼續苟活的局面,也會在後世的歷史記載中,留下一個異常軟弱的惡名。總有沽名釣譽情節的朱由檢,當然不願意這種事情發生。
當然,明朝自建立後就不斷強調的唯一中心制度,也是束縛崇禎的重要因素。
承認李自成為一個異姓王,就等於宣告了明朝對地方控制力的崩潰。那麼就會有更多農民軍領袖和地方大員在南方各地冒出來,從內部瓦解明朝的集權帝國統治。
崇禎其實在為他之前的所有明朝皇帝還債
所以,崇禎就是面臨死亡威脅也不能答應李自成的要求。
那些左右他的因素,恰恰也是促使他一路頻出昏招,將明朝推向不可救藥地步的原因。而那些在他之前,不斷規劃和強化這些禮法制度的總設計師們,或許早有遇見過此類危機的誕生。但有什麼比集權+斂財,更應該排在工作首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