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柏名叫穆罕默德·雅霍甫,阿古柏是其漢名,他被中國人稱為"中亞屠夫",是中亞浩罕汗國將領。
趁着新疆民亂且清廷鞭長莫及的機會,阿古柏在沙俄以及英國的幕後支持下,於1865年至1877年率軍入侵中國新疆,史稱"阿古柏之亂"。
阿古柏佔據回疆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哲德沙爾汗國。1867年,阿古柏廢除哲德沙爾汗國,改為畢杜勒特汗國,又稱"洪福汗國",自封埃米爾。
阿古柏的實力
阿古柏侵佔新疆時,整個新疆人口也才一百多萬,而阿古柏對佔領區實行殘酷統治,動輒屠城,實行高税、高壓統治,當地民眾非常不滿。所以阿古柏的軍隊有不少都是浩罕汗國過來的,湊一湊也才四五萬人,再怎麼扯也扯不到百萬。
人數雖然不是很多,但裝備卻是不差。阿古柏的軍隊步兵、騎兵、炮兵齊全,武器主要由英國還有奧斯曼提供。英國人是賣的,而奧斯曼則是給的,這個西亞病夫一聽説有個伊斯蘭汗國建立了,高興地不得了,送來了大批武器。
清軍的準備
經過多方努力,左宗棠成功説服清廷出兵,接着又費盡心思籌齊了軍費、轉運、物資、彈藥等等,再下一步,就是準備出兵了。
1875夏,左宗棠在蘭州軍事會議,商討作戰計劃。會上,左宗棠與劉錦棠兩人確定戰略方針為“先北後南,緩進速戰”。先收復地勢高、土地肥沃的北疆,居高臨下壓制南疆,並就地解決軍需問題。另一方面不動則已,動則迅速斃敵,一定要避免久攻不下的情況。
開戰
1876年2月,各路大軍陸續向肅州集結,主要有道員劉錦棠部、烏魯木齊都統金順部和廣東陸路提督張曜部,總兵力約六七萬人,由劉錦棠總理行營營務。
1876年4月上旬,左宗棠由蘭州移駐肅州(今甘肅酒泉),此時西征軍先鋒已進抵新疆哈密、巴里坤和古城一帶。阿古柏聞訊,以馬人得、白彥虎等人防守烏魯木齊等北疆要地,阻擊清軍,一部兵力守勝金台、闢展一線,防清軍從天山南麓進攻。主力2.7萬人部署在達坂城、吐魯番和托克遜。
六月初,劉錦棠率部抵古城,會合金順部,於八日進扎阜康。阜康南部的古牧地是通往烏魯木齊的咽喉,白彥虎在此派兵拒守。
但劉錦棠、金順在大路上佯裝行軍,實則沿小路偷襲黃田,於六月二十四日包圍古牧地。二十八日,清軍破城,全殲守軍數千人。
二十九日,清軍向烏魯木齊急行軍,白彥虎等人棄城南逃。此後三月,
劉錦棠和
金順率軍西進,連克昌吉、呼圖壁、瑪納斯。至11月上旬,清軍攻克瑪納斯南城,平定了整個北疆地區。
時臨冬季,大雪封山,清軍就地休整籌糧,以待再戰。
清軍能夠如此迅速收復北疆,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那個説爛了的詞——人心,阿古柏在新疆橫徵暴斂,人心早已離散,而左宗棠則邊剿邊撫,並設立專門機構處理善後事宜,重建滿目瘡痍的回疆大地。
再次開戰
清軍一直休整到1877年4月,當月14日,劉錦棠率軍自烏魯木齊南下,16日抵達柴窩堡,此地距達坂城僅40公里。
經過偵查,劉錦棠發現達坂城守軍居然毫無防備,清軍於是趁着夜色掩護,在一夜之間包圍了達坂城。
次日清晨,敵軍終於發現自己陷入了包圍,立即對清軍進行射擊,甚至擊殺了正在巡視部隊的劉錦棠的坐騎。然而清軍圍而不攻,敵軍連續3天敵軍無法突圍,前來營救的阿古柏次子海古拉的部隊也被清軍擊退。
20日,清軍炮擊達坂城,正好打中敵軍彈藥庫,敵軍不明就裏,一時間陷入混亂。清軍趁機發起進攻,大敗敵軍,殲敵2000餘人,取得達坂城大捷。
攻克達坂城後,劉錦棠對俘獲的敵軍進行了甄別,其中附從的土爾扈特人和維吾爾人被釋放,但是回去後他們卻被阿古柏處決令。這一消息傳出,南疆各地更加對阿古柏離心離德,或向清軍出降,或逃亡喀什噶爾,阿古柏根本難以約束。
兵貴神速,4月24日,劉錦棠率大軍開拔,兵鋒直指托克遜。
海古拉見事態不妙,立即拋下吐魯番和托克遜守軍逃跑了。托克遜守軍沒了主帥,不戰自亂,竟開始在周邊隨意劫掠。
劉錦棠自從托克遜逃離出來的維吾爾族人口中知曉這些事情,立即揮師疾行,在托克遜城下與敵亂軍展開遭遇戰。4月26日,激戰結束,清軍斃敵2000多人,迫降20000多人,而自己則只傷亡92人。
同日,清軍東路軍進抵吐魯番,吐魯番守將馬人得率部投降。
至此,阿古柏調集近三萬大軍把守,認為萬無一失的達坂城——托克遜——吐魯番防線土崩瓦解。由此,阿古柏失去了天山屏障,南疆門户洞開,光復全疆只是時間問題了。
意外之事
在經過此一番決戰後,由於減員、糧草以及火洲吐魯番的氣温影響,清軍再次駐紮休整,這次預定休整到9月再行進軍。
不過,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清軍休整的時候,1877年5月末,阿古柏突然死了。對此,《清史稿》記載為絕望中飲毒酒自殺。不過他為什麼要等到一個月後才感到絕望,那就是他的事了,反正早死晚死他都是死。
阿古柏死後,他的兒子們果斷展開了內戰,一直打到八月份,清軍則一直在旁觀他們的垂死掙扎。
10月,劉錦棠部征戰1000餘公里,以破竹之勢收復南疆東四城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和烏什、南疆西四城葉爾羌、英吉沙爾、和田和喀什噶爾。
隨後,左宗棠積極部署進軍伊犁,沙俄最終同意歸還伊犁地區,但由於清政府的懦弱,沙俄奪取了西北幾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