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明明沒有水泥,為何明城牆能600年屹立不倒看磚頭裏放的啥
豆腐渣工程,即由於偷工減料等原因造成的不堅固、危險、容易毀壞的工程,説白了就是質量不達標的工程。時至今日,社會中仍然存在各種豆腐渣工程,引起老百姓們的不滿。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來自600年前的堅固建築,明明連水泥都沒有,為何它歷經百年風雨依舊屹立不倒堅不可摧?別急,咱慢慢説。
南京明城牆,始建於元朝至正廿六年,完工於明朝洪武廿六年,歷時達28年,動用全國1部、3衞、5省、37府、162州縣,共28萬民工,由大約3.5億塊城磚構成,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最長、保存最好的古代城垣。
南京明城牆原本由明朝京師應天府的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4重城牆組成,長度達到35.267千米,不過經過歲月和戰爭的摧殘,如今完整保存的長度為25.1千米,但這些得以保存下來的城牆,依然堅不可摧。
那麼為何600年前的城牆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這就要從3個方面説起。
第1點:建造材料特殊
根據專家們的研究和考察,發現南京明城牆在建築之初就考慮到了分段使用不同的材料,比如作為城基、勒腳的部分,就要採用堅硬的花崗岩和石灰岩條石,然後中間部分用片石、城磚、黃土混合夯築,這種夯土加磚石包裹的實心結構,足以抗住炮火的攻擊。
最關鍵的來了,當時人們使用的“黏合劑”,它的效果可不一般,在《天工開物》中記載:“灰一分入河砂,黃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勻,經築堅固,永不隳壞,名曰三合土。”其中這個“三合土”,就是糯米汁、羊桃藤汁等混合而成的“超級黏合劑”,它的強度大、韌性好,堪比今天的混凝土。
第2點:科學排水系統
咱都知道,建築最怕的就是風雨常年的侵蝕,南京明城牆的設計者也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城牆自帶“排水系統”,城基每隔一段距離就設有排水洞,牆體頂面也設置了石質排水明溝,底部設有水關和涵閘,完全不怕積水的影響。
第3點:責任到人
朱元璋下了那麼大力氣從全國調來最好的材料,請來那麼多工匠,自然會有人想從中牟利,換成一些便宜貨,為了杜絕這種現象,朝廷要求所有的負責人員在自己負責的磚上留下姓名,所以往往一塊磚上會有燒磚窯匠、造磚人、驗收人等等的姓名,密密麻麻,字體各有不同,一旦哪塊磚出現問題,寫了名字的人一個也別想跑,在這種制度下,絕對不會出現“豆腐渣工程”。
以上3點,就是明城牆能歷經600年風風雨雨依舊屹立不倒的最主要原因,當然了,除了這些原因,南京的地基紮實,城牆設計者的巧奪天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寫到這裏,小編不由得感慨在科技落後的古代,反而創造出瞭如此多的奇蹟,真是人心不古啊!
參考資料:《南京明城牆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