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面對袁世凱逼宮為啥不反抗,難道全軍加起來也打不過北洋軍?

古代封建王朝在快掛掉的時候,總要掙扎那麼幾下,因此大清的滅亡就顯得非常另類:和平謝幕,末代皇帝還受到優待。有朋友也許會感到奇怪:袁世凱再厲害,但在北京,清政府如果想幹掉他,是可以做到的,因為至少在這個小小的地盤上,有忠於清政府的兩支旗人部隊,而且裝備和戰鬥力都很強——中央禁衞軍和北洋第一鎮。

那麼問題來了:大清快玩完的時候,這兩支部隊去哪兒了?就算這兩支部隊不給力,清政府的其他部隊幹啥去了,難不成所有部隊加起來也幹不過袁世凱的北洋軍?

大清面對袁世凱逼宮為啥不反抗,難道全軍加起來也打不過北洋軍?

 袁世凱和北洋部分高級將領

今兒個,就把這個疑問給解決了。

大清從開國到蹬腿,一共出現過三種不同的兵制:

開國之時,最早出現的是旗兵和綠營。旗兵自然是指八旗健兒,綠營則是旗兵的補充,基本由漢人組成。到平定吳三桂之亂的時候,旗兵已經逐漸腐化,綠營開始佔據主要地位。

到了太平天國時期,由於旗兵和綠營都已經腐朽不堪,所以,清政府不得不同意漢人官員開始編練團練(地方軍)。於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等人組織的湘軍,楚軍和淮軍開始登上歷史舞台,官方對此的正式稱呼叫“勇營”。

從甲午戰爭慘敗開始,曾經無限風光的湘軍和淮軍也走了下坡路。滿清朝堂之上的有識之士意識到,由必要改革兵制,建立一套新的軍隊體系。李鴻章在直隸總督任內之時,就已按照歐洲軍隊的訓練方式,建立了一個天津武備學堂,由洋人代為購買歐洲最新式的武器,聘請德國軍官當教練,請滿人貴族蔭昌出任總辦,開始培養新式軍官。之後,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張之洞也在南京編練自強軍,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張之洞的自強軍後來成為南洋新軍的前身,而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則是北洋軍的前身。

到辛亥革命前,全國上下大概就是兩支軍隊為主:一支是新軍,一支是巡防營。

巡防營是什麼東東?

巡防營,就是挑選以前的綠營、湘軍、淮軍的精鋭,如果人數不夠,就再招募青壯漢子,重新編練而成,主要用來保衞地方。

大清面對袁世凱逼宮為啥不反抗,難道全軍加起來也打不過北洋軍?

巡防營 

巡防營編制分為步隊和馬隊:馬隊全營設官、弁、兵、夫,一共189人,馬135匹。每營分左、中、右三哨;步隊則設官、弁、兵、夫一共301人,每營分左,中,右三哨。步,馬各營都設管帶一人和哨官若干,統率軍隊。

巡防營在全國各省都有,大名鼎鼎的東北大帥張作霖,在剛剛被招安的時候,就是在巡防營任職,然後開啓了在東北波瀾壯闊的一生。

巡防營的武器裝備還是相當不錯的,既有西式的槍械,也有重火力的火炮。不過,因其成員不是來自舊軍隊,就是市井招募的新兵,而帶兵官員也多為舊武官,對新式軍事幾乎一無所知。因此,巡防營雖然武器不錯,對大清也有一定的忠誠度和向心力,但戰鬥力相當一般。

再説説新軍。

1903年10月,清政府痛定思痛,決心成立總理練兵處,同時下令各省成立督練公所,負責編練新軍。清政府原計劃以北洋新軍為中央軍,全國各省新編練的新軍為地方軍,在全國各省總計編練36鎮新軍(鎮相當於現在的師)。同時,將新編練的軍隊編為常備軍、續備軍、後備軍。1907年,全國已經編練了16個鎮和16個混成協(還有一説為14個鎮,18個混成協,協相當於旅)。其中,裝備最好、訓練最精、戰鬥力最強的,就是袁世凱的北洋六鎮,其兵力遍佈山東、直隸和東北,聲勢浩大。

辛亥革命爆發後,全國新軍除了北洋軍外,大部分都直接參加革命,或者同情革命。南洋新軍第9鎮更是直接參與了革命軍進攻南京,成為攻擊南京的主力。武昌起義是湖北新軍發動;太原起義是閻錫山帶着太原新軍搞的;湖南的焦達峯帶着湖南新軍發動了長沙起義;雲南的蔡鍔指揮雲南新軍發動重九起義,趕走總督李經羲。可見,基本上起義的都是新軍。除了東北的張作霖指揮巡防營控制了局面,其他各省的巡防營基本都不是新軍的對手,死的死,降的降。在這種情況下,滿清政府唯一還拿得出手的,自然就只剩下袁世凱的北洋軍。

那麼北洋軍到底有多少,戰鬥力又如何呢?

北洋六鎮裏,只有第一鎮是滿人為主,統制(即師長)是滿人貴族鐵良,其他五鎮基本都被袁世凱掌控,統制都是老袁的親信愛將。

北洋軍平時的編制為每鎮轄步兵兩協,每協兩標,每標三營,每營四隊;騎兵一標,每標三營,每營四隊;炮兵一標,每標三營,每營三隊;工程兵一營,每營四隊;輜重兵一營,每營四隊。步、炮、工三個兵種,每隊三排,每排三棚;騎兵每隊兩排,每排二棚;輜重兵每隊兩排,每排三棚。各兵種每棚目兵14名。總計全鎮官長及司書等748名,弁目兵丁10436名,伕役1328名,共計全鎮人員為12513名。

大清面對袁世凱逼宮為啥不反抗,難道全軍加起來也打不過北洋軍?

 北洋新軍

北洋軍不僅兵源充實,建制完整,而且裝備也首屈一指,不僅擁有馬克辛機關槍,甚至還有18門大炮組成的炮營,而且大炮多是德國造75毫米口徑的克虜伯大炮,在當時來説,相當先進,火力兇猛。

從人數上説,北洋軍的總兵力不過7萬多人,加上附屬袁世凱的一些地方軍,總兵力也不過10萬左右,面對幾十萬的南方革命軍,在數量上是處於弱勢的。

南方革命軍既然有數量優勢,為啥幹不過袁世凱的北洋軍呢?

比起南方革命軍的各自為政,北洋軍則較為團結。更重要的是,無論武器裝備,還是訓練質量和戰場經驗,北洋軍都要完爆南方革命軍。因此,武昌起義之後,當馮國璋領着北洋軍南下武漢鎮壓革命軍時,革命軍基本是被動挨打的份兒,黃興屢戰屢敗,最後離開了武漢。

當然,世界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共和取代專制,這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不管北洋軍如何能打,不管北洋軍如何裝備精良,都改變不了這一大局。因此,北洋軍的扛把子袁世凱最終也抵抗不了民主共和這一大勢的時候,他也反水了,滿清王朝才真的無可奈何花落去。

參考資料:

1.劉革學《北洋軍閥大結局》

2.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歷史學者查佳峯主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87 字。

轉載請註明: 大清面對袁世凱逼宮為啥不反抗,難道全軍加起來也打不過北洋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