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評分極高的記錄片《幼兒園》一直出現在大眾的生活圈裏面。該紀錄片是圍繞一羣幼兒園的全託孩子展開的。着部紀錄片上映之後,網友的評價是好罵各佔一半,有家長認為孩子被過度催熟,存在這導演“誘導”孩子説話的成分。
但是有孩子的父母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確實會存在一種“長不大”的行為,這其實不是但個體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和外界的因素影響也是有着脱不了的干係的。為此,作為父母的我們,看完這一步紀錄片我們都應去反省自己的行為,需要反思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是否也存在“過於快速”成長。
首先,幼兒園是一個小社會。當家長詢問孩子想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90%的孩子都是回答你“不想”!原因很簡單,去了幼兒園吃飯穿衣需要自己完成,老師對你也不會是百般呵護,同學也不會忍讓他們。於是出現了餓了得自己吃飯,同學欺負了得自己忍受,想上廁所了要等老師有空,甚至還會受到老師的排擠,上述的種種因素都是孩子不想去上幼兒園的主要元兇。在《幼兒園》這部紀錄片中就很好的展示了一個孩子一同的成長軌跡。
把孩子一天的日程從早上到中午到下午都很詳細的記錄下來了。
在早上的時候看到父母在忙碌中叫醒了孩子,孩子在牀上是半哭半醒的狀態中起來,然後在街邊匆匆忙忙地吃上一份早餐,再被送進幼兒園門口。有很多的孩子會在幼兒園的門口哭鬧,但是父母還是不得已的狠心離開。周圍的孩子也會投來嘲笑的目光,老師偶爾會板起臉批評孩子的不聽話,孩子會重複看着這樣子的畫面,被迫收起自己的軟弱,乖巧的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到了中午,我們看到影片出現了一個叫馬玉蘭的孩子,她的名字是出現在老師口中最高頻率的。“馬玉蘭,您給我乖乖坐好”、“馬玉蘭你怎麼那麼不聽話”、“馬玉蘭你給我快點吃啊”.....甚至會有更加難聽的話語從這個老師口裏輸出。原本是一個擁有活潑性格的孩子,會被老師兇巴巴的神情和語言所震懾,只能乖乖地低下頭坐着。
下午,孩子們都在一起嬉戲玩耍。其中一個男孩對一個女孩説:“你莫挨着我聽到沒有。”這一句話還沒有説完,周邊的小男孩就哈哈大笑起來。之後又會有其他的孩子對小男孩的話語進行模仿,學習他的話語,重複對着小女孩説。當小女孩給這羣小男孩嚇唬的時候,身邊的老師並沒有阻止這樣子的行為,可想而知小女孩的內心是有多麼的難過。
但是就會有網友説,這些都是幼兒園裏面很普遍的行為,如果孩子們連這樣子的苦都吃不了,以後怎麼樣融入社會呢?他們早一點經歷這些事情也是很好的事情。這話確實沒有錯,但是在我們要求孩子迅速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忽視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呢?
在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在慢慢地被催熟。紀錄片裏面有一個隔壁有意思的採訪片段。當導演問孩子警察是用來幹什麼的,孩子居然回答説:“警察可以收很多的錢,我乾爹就是幹警從的,他還收了一個車子”。
導演繼續問,如果你收到錢
你會給你領導還是拿回家?孩子回答:“給領導分一點”。......在導演的心裏面,拋出警察這個問題,也許想得到的答案是“警察是英雄,長大我也要當警察,保護世界”,可孩子的回答是讓導演目瞪口呆的。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存在這樣子早熟的成為,比如説我們會問:"你更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有孩子會回答“喜歡爸爸、或者媽媽,或者爺爺奶奶”.....或許在父母眼中這是孩子情商高的一種表現,殊不知這是因為孩子的思想早熟導致的行為。因為一般的孩子都是極其簡單説出答案,喜歡其中一個,而會説出如此完美答案的孩子,回答之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我們如果不想孩子那麼快的早熟,你們就應該把本屬於孩子的童真歸還給孩子。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給孩子更加多快樂的時間,多花時間和精力去陪伴我們的孩子。而不能為了掙錢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過多的輔導班,導致孩子沒有空餘的時間玩耍。這樣子對於孩子來説未免太殘忍了,學習固然重要,可是讓孩子可以保持輕鬆愉悦的心情也是極其重要的,這樣子孩子才可以多方面的成長。
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常言道:“言傳身教,怎麼樣的父母就會有怎麼樣的孩子”。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説髒話,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打架,畢竟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我們想象不到的。
最後,我們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內心。養育一個孩子,不僅僅是把他撫養就可以了,教育也是極其重要的。我們把孩子送去幼兒園的時候要多關心孩子的情緒,孩子放學回來多和孩子溝通,要關注孩子的情緒是否有異樣,避免孩子患上不必要的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