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果孩子沒過“死記硬背”這道難關,別提什麼興趣學習!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經典

  今天,只要一提到“死記硬背”,就會遭到聲討。在許多人心中,死記硬背是最差的學習方法。如果回憶自己的學習經歷,不少人會對背誦,尤其是死記硬背,感到痛恨。

  而且,很多人一提到教育,就會舉美國的例子。比如,美國的小學生天天玩,老師從來不逼着孩子們死記硬背,等等。死記硬背也被當成“應試教育”的代名詞,被人所不齒。

  因此,孩子一上小學,一些家長就對背古詩詞表示反對,認為孩子不理解而去死記硬背沒有意義。事實真是如此嗎?或許下面的5條“死記硬背”對策,對你會有幫助。

  從小逼出來的名人

  如果你瞭解一下許多偉人童年的學習經歷,多數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私塾老師拿着教鞭,逼着自己去死記硬背。

  比如,顧炎武11歲就被逼着學習《資治通鑑》,巴金至今仍感謝當年逼他背《古文觀止》的私塾老師,蘇步青從小被老師逼着背《論語》《左傳》,等等。

  其實,很多成功的名人,小時候都有被逼着死記硬背的經歷。甚至有時連字都認不全,也要背,但那時的記憶讓他們終身難忘,受益一生,也是他們未來為自己興趣而學習的堅實基礎。

  平時我們所看到的名人學習的例子,通常都是為鼓勵孩子學習編寫的,更多地展示了他們主動刻苦學習的一面,而不是被動死記硬背的學習過程。

  事實上,任何人的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名人也不例外。童年時期,許多孩子的認知還不成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學習,僅靠一時興起是堅持不了多久,這時就需要外力來逼迫。

  特別是今天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家長比較溺愛,多數缺少恆心和毅力。許多知識的學習僅靠商量、興趣,根本完成不了,恐怕每天交作業都成問題。

  死記硬背並非一無是處

  如果從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角度看,死記硬背,也可以説是機械記憶,是十分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下逐漸形成的對刺激的反應的過程,即對經驗的獲得和確認。

  比如,運動員的訓練,需要不斷重複,來形成肌肉記憶,才能確保動作在不經思考的情況下,完美地呈現。音樂家需要反覆枯燥練習,才能掌握演奏技巧,進而為更深刻地理解音樂奠定基礎。

  同樣,對於孩子學習來説,尤其是小學生,也是如此。孩子從開始學會語言,到背記漢語或英語單詞,從學習數學概念,到數學公式,絕大多數靠的是死記硬背,而不是理解性記憶。

  比如,一些經典的古詩詞,對於小學生來講,其中藴含的人生哲理太過深刻。很多大人都沒能完全理解,如何期望一個小學生全都能理解記憶。因此,所謂的理解性記憶,對許多小學生來説,只能是一個理想的理論,卻是無法操作的。

  雖然,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講,主動的認知加工,學習效率會更好。但在教育實踐中,你會發現,不少小學生由於知識積累不足,理解能力欠缺,還沒辦法進行主動加工。

  我接觸過的孩子,有些學前基礎較差,受之前家庭環境影響,語言輸入不夠,有時老師平時講話中,運用的一些常見詞或常見語,還經常聽不懂,許多學習內容根本沒辦法理解記憶。

  但我在實踐中發現,孩子的記憶能力是很強的,認知心理學也證實了這一點。當對他們進行一段時間的密集記憶練習,他們就會表現出驚人的記憶力,雖然很多內容並不理解,但卻常常比成人記得還牢。

  而且,由此所帶來的好處是,其他學科的記憶能力也隨之增強。課上老師強調過的內容,他們能比之前記得更多、更準確,自然對學習成績的提高有所幫助。

  一方面,這樣的密集記憶練習,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工作記憶能力;

  另一方面,能夠增加他們長時記憶的容量。而工作記憶與長時記憶與學業成績密切相關。

  工作記憶:是對當前加工的有限數量的材料的簡短的即時記憶,通常你想保持的信息會在不到一分鐘時間裏從記憶中消失。

  長時記憶:是指存儲時間在一分鐘以上的記憶,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終身。從理論上講,長時記憶的容量是無限的。

  此外,由死記硬背所帶來的知識的鞏固,對提高他們的學習掌控感也是大有益處。當他們能夠更好地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展示時,也會變得更加自信,學習動力也會增強,這也為以後的興趣學習開啓了一扇大門。

  死記硬背的有效策略

  如果你回憶自己的學習經歷,尤其是小學時期,有多少知識你是理解記憶的,又有多少是死記硬背的。死記硬背仍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

  雖然,從理論上講,死記硬背聽起來並不科學,但卻是有效方式,尤其對於一些入學時,就處於落後狀態的孩子,能否順利度過這一難關,對後續的學習至關重要。

  但這並非意味着,天天逼着孩子去胡亂背一些無意義的內容,還需要講究學習策略和方法,同時兼顧孩子的學習狀態。

  我曾接觸過一個孩子,被老人帶大,家裏溺愛,學習習慣不好,一遇到困難就想退縮,完成基本作業都成問題。有時,背誦一首不長的古詩,花了一個小時也記不住。雖然,也上了不少課外班的課,卻依然沒有起色。

  起初,我並不完全贊同死記硬背,也希望讓他能夠更好的理解,再去記憶。但發現,這樣的方式根本行不通,不僅學習效率低下,而且難見成效。因此,我調整了指導策略,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熟讀教材。無論語文、英語,還是數學,都要求孩子熟讀。要想讓孩子從平時隨意的口語,過渡到正規的書面語,熟讀教材是基礎。

  教材包含着平時考試可能涉及的基本語言信息,只有孩子通過不斷地反覆,形成機械記憶,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平時老師授課的內容、試卷中的題意等基本信息。

  因此,對於基礎較弱的孩子,一定不要在所謂的課外內容上,下太多功夫。教材既是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考試會涉及的重點。很多孩子之所以上了很多課外班而沒有用,就是因為在沒有形成基本能力時,提早拓展知識,沒能打牢基礎。

  二是限時背誦。老師所要求的背誦內容,只做簡單講解,不求孩子能理解。每次背誦,都要求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或許有些內容,他沒辦法完成,也不必批評,可以讓他對記憶不紮實的部分再次限時背誦。

  一方面,這樣的過程就是讓他實踐記憶策略的過程,會讓他感受到怎樣記才更有效;

  另一方面,當他某一次按時完成時,就會帶來成就感,就能正視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遇到困難,就找理由,責怪自己能力不足。

  因為虛假的誇獎,並不能帶來能力上的提升,只有正視能力差距,感知到自己可以提升,才能建立學習自信。

  此外,限時背誦也是在壓力下集中注意力,進行主動加工的過程,對於後續學習十分有益。

  三是及時指導。死記硬背的過程中,及時的指導也是必要的。當他背誦遇到困難時,比如一首長的古詩,反覆背誦也記不下來時。可以讓他分段記憶,把每一段記熟後,再嘗試進行整體背誦。

  又或者在第二天,對當時記得不熟的內容,再次進行測試。其實,很多人會發現,當時記不住的內容,反而過一段時間,就能想起來。對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這樣就可以讓他逐漸學會,通過鞏固學習來加深記憶的方法。

  四是分散練習。有一種效應被稱為分散效應,即你在一段時間內分散學習,就會記得更多;而如果用很多時間,想一次學習所有材料,就會記得更少。

  因此,孩子在完成作業時,各學科要穿插進行,特別是當他記憶某部分內容,確實面臨很大困難時,中間穿插其他學科,或者進行適當運動,常常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有些孩子反覆背也背不下來,讓他們運動一會兒,反而馬上可以記住;甚至讓他們邊運動邊背誦,常常會記得更好,這是由於運動會加速多巴胺產生,本身就可以促進記憶。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多巴胺會激活大腦與記憶相關的大腦回路,並抑制與干擾記憶相關的神經通路。

  五是適時激勵。想讓孩子獲得學習的掌控感,就需要對他們進行激勵。或許有些人認為,通過一些物質刺激,如讓孩子吃零食、獎勵禮物等方式,會很有效。

  其實並非如此,根據心理學原理,很多時候非物質的獎勵,會比物質獎勵效果更好,尤其是鼓勵他們進步,而不是鼓勵成功時。

  比如,當孩子完成一項任務時,就要表揚他剛才很努力,才能完成這麼好。再比如,還可以肯定孩子的能力,讓他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原來認為完成不了的任務,同樣可以做到。

  當然,這些方法主要適用於,一些基礎較差的孩子。死記硬背主要解決三個問題:

  一是學習態度。要讓孩子感受到,學習需要集中注意力,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難,只要自己努力,同樣可以完成。關鍵在於感受,而不是説教。

  二是學習習慣。通過死記硬背,孩子能夠逐漸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對自己記憶的元認知。

  元認知:是關於各種認知加工能力的想法,包括元記憶與元理解。簡單説,就是了解我們怎樣記住學習內容的,是如何理解內容的。

  雖然,孩子在理解元認知上還存在困難,但這種習慣的養成,就會讓他在學習其他內容時,也會下意識地運用這些方法,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是學習能力。正如前面所提,死記硬背對於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能力的提升,都是有幫助的。隨着孩子不斷練習,他們的記憶能力就會提升,而且積累的知識信息也會增強,在理解其他學習內容時,就會越來越輕鬆,學習能力自然會提升。

  客觀講,有興趣的學習是最佳狀態,但多數孩子在沒有足夠積累時,是沒辦法從學習中獲得興趣的。只有他們通過死記硬背,積累了一定知識,才能具備興趣學習的基礎。

  否則,所謂的興趣學習,不過是空談,沒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