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裏有很多很多英雄人物,很多悍將,而其天敵湘軍當中同樣也有很多英雄人物和名將,江忠源就是一個代表。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江忠源家兄弟七人先後效死疆場,建功立業,真是好一個闔家英雄,滿門忠烈。
江忠源
在今天的湖南新寧縣白沙鎮楊溪村,有一個江家祠,對於當地江家人來説,江忠源、忠濬、忠濟、忠淑、忠義、忠信、忠珀七人是這家祠堂裏的極為重要的人物。
江忠源(1812年-1854年),排行老大,早年中了舉人,由此可知他是個很聰慧的人,但是他生性剛直豪爽,有大志,不拘小節,吃喝嫖賭都養成了專業。上京城後,沒考中進士。於是在京城一邊吃喝嫖賭,一邊廣交好友,老鄉曾國藩就是好友之一。江忠源有忠義的人格:“包送靈柩江岷樵(江忠源字岷樵),代寫輓聯曾滌生(曾國藩)”,對於這一點,有學者評價説:“對於在京師貧病而死的朋友,更需要的是他所出的力量和棺槨送歸故鄉,而不是一副花裏胡哨的對聯,因此,他與曾國藩在俗世傳説中的人格之高下,立顯畢見”。
當然,曾國藩非常看好江忠源,並斷定:“吾生平未見如此人,當立名天下,然終以節烈死!”
太平天國起義點爆後,已有鎮壓農民起義經驗的江忠源迎來了機遇,他組建的新寧勇、楚勇就是老湘軍,也被稱為湘軍鼻祖,江忠源率領楚勇初戰太平軍就取得大捷,在廣西蓑衣渡重創太平軍,還使得南王馮雲山亡故。
接着戰長沙,守南昌,再戰廬州,太平軍走到哪,他就奉陪到底,而且整個清軍中,只有他所率楚勇能挫敗太平軍。
不過,他被終結在安徽廬州。胡以晃率精鋭太平軍圍攻,而廬州知府胡元煒叛變,援兵不濟,自身兵力太少等,這些使得江忠源有心無力了,敗亡得有點冤。
太平軍攻破廬州後,江忠源在巷戰中身受七處創傷,最後投入水塘自殺,時年42歲。
他生前已是安徽巡撫,也是整個湘軍系統裏最早得巡撫銜者。
死後,清廷追贈他為總督、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賜諡忠烈,並將他的靈位安放在昭忠祠中。
江忠濟
江忠濟(1820—1856),江忠源之弟,早年跟隨大哥江忠源征戰,太平軍攻打長沙時,他一人堵住一個大缺口,殺死了幾十個太平軍,從此悍勇之名傳於全軍。
江忠源死後,江忠濟率領一部楚勇繼續征戰。1855至1856年年間,西征太平軍勢頭正猛,韋俊佔據武昌,胡林翼反攻不下,石達開為解武昌之圍,於是轉兵攻打湖北通城、崇陽,意圖進入江西,轉移清軍視線。江忠濟受令率軍前往救援通城,幾番交戰之後,江忠濟先勝後敗,被太平軍包圍,他率部下血戰了三日,隨後全部戰死。
江忠濟年僅36歲,清廷贈他按察使銜,予騎都尉世職,諡壯節。
江忠濬
江忠濬(1815年-1874年),江忠源之弟,早年也跟隨大哥江忠源征戰,江忠源被困廬州時,他回老家再招募勇士一千,前往救援,但沒能救下江忠源,只好收拾殘部,併發誓要和太平軍死戰到底。
1859年,石達開率主力攻打湖南寶慶(今邵陽),江忠濬率軍保衞家鄉武岡、新寧一線,使得太平軍攻打三月卻無法取勝。
同治元年(1862年),江忠濬受任安徽布政使。此時太平天國開始走向敗亡,江忠濬也開始由治軍轉向施政,1864年,江忠濬算是見證了太平天國的覆滅,後在廣西布政使任上和巡撫不和,被解職而歸鄉,1874年病逝,享年59歲。他是江家七兄弟中最長命的,也是唯一一個善終的人。
江忠淑
江忠淑,生卒年不詳,字幼陶,為江忠源之四弟。早年也跟隨大哥江忠源征戰,不久戰死。
江忠義
江忠義(1830-1863),字味根,為江忠源的堂弟。
1852年,太平軍圍攻長沙,江忠義跟着江忠源的“楚勇”前去救援。這是江忠義初次上戰場。
江忠源戰死廬州後,楚勇一大主力由江忠義統率,繼續和太平軍抗衡。
1855年,江忠義協同提督和春攻打廬州,為了為兄長江忠源報仇雪恨,他請為先鋒,率兵猛攻得勝門,戰鬥中左目中彈 ,血珠迸出。
1857年,江忠義迴歸湖南省內,負責境內防務。
1859年,石達開西征進入湖南,江忠義便成了他的一個重要對手,直到最後把石達開趕入四川。
1864年,江忠義率軍在江西和太平軍交戰,並大敗太平天國堵王黃文金,後又救援安徽青陽。不過,此時江忠義因為連年征戰而患上了重病。
1864年,江忠義重病難愈,去南昌就醫,在半路的吳城病死,年僅31歲,清廷依總督例賜卹,贈尚書銜,諡誠恪。光緒十一年(1885),加贈太子少保。
江忠信
江忠信((1837-1856),字誠甫,為江忠義之胞兄,也是江忠源的堂弟。
15歲就跟着江忠源前往廣西抵抗太平軍,非常英勇,經歷了蓑衣渡之戰。不過年少時曾犯過軍法,差點被江忠源營前正法。
江忠源困守廬州,江忠濬要江忠信摸進廬州城送信,他帶着10個人混進城,來到江忠源的身邊,後江忠源在城破時把他趕走。後繼續和太平軍交戰。
1856年,跟隨清軍將領秦定三攻打桐城,連破太平軍16座營壘,太平軍出城決戰,江忠信一馬當先,衝向敵陣,太平軍用火炮猛轟,江忠信的左腋被炮子擊穿,立刻陣亡,年僅20歲。
清廷贈雲騎尉世職,諡忠節,附祀忠源專祠。
江忠珀
江忠珀(1839?-1868),江忠源堂弟,早年從軍,積功至記名提督。
1868年,率軍進剿貴州苗民起義,攻克鎮遠、府衞二城,隨後在戰鬥中中炮身亡,諡“武愍”。
總體來看,江忠源七兄弟都是效死沙場,雖然他們的“忠”是服務於腐朽黑暗的清朝,也靠瘋狂鎮壓起義軍而聞名,但是,拋開這些,換個角度來看,江家兄弟也不失為英雄豪傑和當世猛將。
然而,瓦罐不離井口破,武將難免陣前亡。
江家兄弟之所以出現6人戰死,1人善終,平均壽命約38歲的情況,就是因為他們選擇了效命戰場,其對手太平軍也是兵多將猛,雙方交戰,自然也是一場長久的、殘酷的較量。
從來,武將出世,殺戮便重。
一將成名也萬骨枯,相比之下,死去的普通兵士更是數不勝數。
曾國藩兄弟也好,李鴻章兄弟也好,江忠源兄弟也好,都是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只不過江忠源兄弟沒他們那般幸運和成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