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的李善長,已經告老還鄉,為何朱元璋還要將他滿門抄斬?
大家好,我們的小凡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元朝末年,全國各地反元勢力紛紛興起,由於常年累月的戰爭導致民不聊生,老百姓顛沛流離,甚至有些地方的人幾乎全部被殺,最後由朱元璋勝出。朱元璋登基稱帝以後,大封有功之臣,其中有六位爵位最高,史稱“開國六公”。李善長為韓國公,雖然他們的爵位子孫後代都可以世襲,但是大部分都沒有傳過兩代。連李善長也不例外,他有朱元璋親賜的免死金牌,還跟朱元璋是親家,在已告老還鄉的情況下,也沒有得以善終,為何朱元璋這麼狠心?(一)李善長的功績不如劉伯温,他的官爵遠遠高於劉伯温李善長(1314年-1390年),今天安徽定遠縣人,朱元璋南下攻打滁州時 ,李善長來到朱元璋身邊,他提議讓朱元璋效仿漢高祖劉邦知人善任,便可以奪取天下,朱元璋採納了李善長的建議,並任命其為幕府書記。在朱元璋攻打滁州時,他主要管理糧草的運輸,在此期間李善長還幫朱元璋把關投靠他的人,以及安撫降者。後來郭子興猜忌朱元璋,開始奪走他的兵權,還想順便把李善長也挖過來,卻遭到李善長的拒絕,從此以後朱元璋對李善長更加器重。朱元璋攻克太平以後,自封元帥,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慶以後,將其改為應天府(今南京),朱元璋攻下鎮江後不久,升任李善長為參知政事。1364年,陳友諒戰死以後,文武百官推舉朱元璋為吳王,此時李善長為右相國。朱元璋出征以後,便命李善長留守根據地,他的工作就是往前線運輸物資和糧草,安撫百姓。1368年,朱元璋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鬥,在今天的南京登基稱帝,定國號“大明”。第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其中有六位授公爵,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衞國公鄧愈。其中只有李善長一位是文官,可見朱元璋對他的器重。古代爵位等級是王、公、侯、伯、子、男,雖然劉伯温的功績不在李善長之下,卻只封了個伯爵,比李善長的公爵低了兩級,他們的工資也不能比,劉伯温的年薪只有240石,而李善長的年薪有四千石,相差將近17倍。除此之外,李善長的爵位和俸祿都是可以世襲的,朱元璋還賜給李善長鐵券(免死金牌),李善長可用兩次,他的兒子只能用一次。(二)朱元璋為什麼這麼器重李善長?李善長論出謀劃策、領兵打仗,遠遠不如劉伯温,而朱元璋卻把李善長定為文官之首,這是為何?筆者認為朱元璋重用李善長的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打天下時,領導最需要的是像徐達、湯和這類能征慣戰的猛將。而治理天下時,卻要依靠才華橫溢,能治國安邦的文官。而李善長在朱元璋出征期間,替他堅守根據地,安撫百姓,他有治國安邦的經驗。第二、李善長長期居於幕後,管理後勤,他的功績沒有威脅到朱元璋的地位,他跟劉伯温不一樣,劉伯温不僅有治國安邦之才,在軍事謀略方面也是個能人,朱元璋忌憚他,所以不能給劉伯温太大的權利,而李善長則反之。當時明朝的文官分為兩大派系,一派是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派,這一派是跟着朱元璋起兵的老鄉,另外一派是以劉伯温為代表的浙東派,兩派之間相互爭鬥,而朱元璋卻是漁翁得利。一次李善長與劉伯温爭論法令,李善長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對劉伯温破口大罵,氣得劉伯温向朱元璋辭行,要求告老還鄉,卻遭到朱元璋的拒絕。朱元璋當然不想讓劉伯温辭官,劉伯温走了誰與李善長抗衡,那麼李善長在朝中不就一家獨大了嗎?朱元璋需要權利平衡。(三)李善長早已退休,為何朱元璋還是不放過他?公元1371年,57歲的李善長因身體不適辭官回鄉養病,李善長經過一年的治療,身體得以康復。朱元璋讓他去負責修建臨濠宮殿,並將江南一帶的富民遷徙到濠州種地,李善長留在濠州好幾年。朱元璋對李善長很器重,還把自己的長女臨安公主許配給李善長之子李伸。李家跟皇家攀親帶故,讓眾人羨慕不已。可是李祺與臨安公主才結婚一個月就有告訴朱元璋説李善長恃寵驕縱,連朱元璋生病也不探望,駙馬李祺也多日不來朝見。李善長因此被降工資,一年的工資降了1800石。後來李善長推薦知縣胡惟庸,胡惟庸一路飆升,最終官至左丞相,胡惟庸被誅殺時,三萬多人受到牽連,李善長卻沒有受到連累。公元1390年,這一年李善長76歲,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年。李善長想修建府宅,找到了他以前的部下信國公湯和,向他借300士兵充當勞動力,去不料湯和把李善長借兵建宅之事全部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認為李善長擅自用兵,對他更加猜忌。同年四月,一些受到牽連的老百姓被髮往邊疆守邊,李善長請求朱元璋赦免自己的外甥丁斌,朱元璋本來就對李善長不滿,沒有想到李善長早就退休了,還喜歡管國家大事。朱元璋一怒之下不但沒有赦免丁斌,還對丁斌嚴加審訊,他供出李存義以前和胡惟庸私底下有過往來,朱元璋下令逮捕李存義,後來審來審去,牽涉到了李善長。原來事情經過是這樣的,胡惟庸以前派人勸李善長謀反,並許諾事成之後,封他做王,李善長沒有同意,後來胡惟庸親自出馬勸説李善長叛明,卻仍然遭到拒絕。胡惟庸無奈之下派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去勸説李善長,李善長卻説:“我老了,我死後,你們好自為之”。雖然李善長沒有參與謀反,但他知情不報,罪不可赦,但罪不至誅。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監察御史彈劾李善長:當年胡惟庸謀反時,派封績去見北元皇帝,並向北元俯首稱臣。胡惟庸失敗以後,封績就不敢回南京了,直到後來藍玉征討北元,俘虜了封績,並把他帶回了南京,李善長知道了以後,把封績扣留了下來,不想讓朱元璋知道。這個筆者認為基本上也是誣告。後來李善長自家的僕人告發他與胡惟庸私底下有往來,而且還互相賄贈。此時朱元璋還是半信半疑,不知如何處理。不久負責觀測天象的官員來報,有大臣要遭災。朱元璋聽後相信了,他認為殺李善長是老天爺的意思,朱元璋終於找到殺李善長的藉口了,將其滅三族,他的妻女弟侄全家一共70多口人,全部被冤斬,只有他的兒子因是駙馬都尉的緣故被流放。其實朱元璋心知肚明,李善長是冤枉的。李善長死後,王國用替他鳴冤,朱元璋並沒有處罰王國用,這足以説明朱元璋心裏很清楚李善長是冤枉的。那麼朱元璋殺李善長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一次太子朱標對朱元璋説:“父皇你殺戮太多,會傷和氣”,朱元璋聽後扔給他一根帶刺的棍,讓朱標撿起來,朱標很是為難。朱元璋對他説:“棍子上的刺我已經幫你拔掉了,我殺的都是壞人,沒有壞人,你才能更好的治理國家。”一句話暴露了朱元璋濫殺功臣的動機。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3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