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長平之戰趙國全軍覆沒,真是趙括責任嗎?諸葛亮來也是一個字:輸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文山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説到中國古代著名的戰役,很多人肯定會想到春秋戰國的長平之戰,公園前260年,白起坑殺45萬趙軍降卒,趙國主力全軍覆沒,這個昔日秦國在征服途中最為強大的對手,也徹底失去了和秦國抗衡的能力。
如今的人們,都將戰敗的責任歸於趙括,認為他只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一無是處的庸才,然而事情的真相真是這樣嗎?就讓我們好好來分析下那一場戰爭。
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在軍中推行胡服騎射,導致趙國戰鬥力大增,作為它的鄰居,秦國必須要消除掉這個國家,才能夠沒有後顧之憂的攻打其他國家,兩國之間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必有一場大戰發生。
因此在公元前260年農曆四月,秦國大將王齕主動向長平的趙國軍隊發起了進攻,拉開了長平之戰的序幕,而對敵之人正是被趙王派出的廉頗,秦國的軍隊,大約為60萬,而趙國派出的軍隊,大約為45萬。
根據如今地圖來看,趙秦之地不過兩省,如何有這麼多軍隊呢?裏面自然還有負責運糧補給的數十萬民工,兩國的國力又如何呢?秦地處《禹貢》之雍州,土地肥沃,商鞅變法後更是糧食充足,國富民強,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饒,東控潼關之險,獎勵耕戰,故戰爭經濟十分雄厚,各種戰略物資的儲備非常充足。且水利發達,常以水道運送軍需。
那我們再來看看趙國軍隊,趙武靈王的改革僅限於軍事,趙國地處冀州,資源比起其他六國,相對荒涼,“地薄人眾”,疆域雖然廣闊,但是耕地有限,而且又不重農抑商,史書記載他“民俗懁急,仰利機而食”,“好氣,任俠為奸,不事農桑。”因此農業相對落後。
從這些情報來分析,很明顯趙國也拖不起,因此廉頗最初領導打仗,也是希望能夠速戰速決的,然而隨着兩軍相交,兩國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當年4月,趙國就失去了裨將趙加。當年6月,秦軍發動進攻,攻破趙國陣地,趙軍4名都尉(將軍)被斬殺,趙國長平以外最重要的兩個據點二樟城和光狼城均被秦軍攻佔。當年7月,清軍繼續發起強攻,又殺掉了趙國兩個都尉。趙國已經失去了主動權,趙國士卒也對秦國產生了本能的恐懼。經過從此廉頗徹底老實了,龜縮在丹河東岸,建築壁壘,高掛免戰牌。
秦王和趙王對於這種結果是不滿意的,因為這樣拖下去,秦國即便拿下了趙國,國力也會大幅度的損耗,説不定會被其他諸侯圍攻,而趙王就更着急了,因為雖然趙國是守備方,然而他們的糧食消耗得更快。率先趙王坐不住了,他先是派遣使者鄭朱來到秦國求和,沒有獲得同意之後,又趕忙催促數次戰敗的廉頗進行決戰。
眼看國庫將近,同時趙王儘可能地派遣使者,齊魏楚等國家借糧。雖然六國對趙抱有同情態度,但是一來樂得坐收漁翁之利,而來他們對趙國的形式並不看好,一旦趙國輸掉了這場戰爭,借出去的那些糧食自然不可能讓秦國來償還,更何況齊國、韓國等國家和趙國還有前身的恩怨。
而同樣不想耗下去的秦國則在趙國實行反間計,想要趙王換帥。而趙奢的兒子趙括,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被推倒了台前,此時的趙軍佔據天時嗎?不佔,“糧草無多,士卒皆機”,臨陣換將,國內流言四起。佔據地利嗎?不佔,趙軍想要發動反擊,補給和後勤已經無力支長距離奔襲,只能夠兵出長平,一旦出關,趙國很容易就面臨夾擊,腹背受敵。佔據人和嗎?同樣不佔,先前的戰役,趙軍士兵已經被秦國嚇破了膽,軍心動搖。而趙王依然不管不顧,堅持要求突擊。
這樣的環境,即便是讓諸葛亮過來指揮,也是一個字:“輸”。趙括怎麼不明白這個道理呢?進攻反而有一線生機,但是往後拖下去,趙國可能率先崩潰。
因此趙括率先發動了進攻,秦國為了誘敵,故意丟掉幾座糧倉,這依然滿足不了趙國的補給,史書記載,趙括為了維持軍隊的供應,下令“宰馬、吃秦屍”,後者激起了秦國人的憤怒,正是坑殺降卒的主要原因,即便知道秦國設下圈套,趙括也只能夠硬着頭皮往裏面鑽了,而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長平之戰,趙國註定會是失敗的一方。只不過趙括成為了最大的背鍋俠而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