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140餘家單位加入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
“新一代信息技術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暨人才培養基地”揭牌。 唐娟 攝
中新網常州12月14日電 (吳昊 唐娟)“已有超過140家的企業、院校、智庫等單位加入了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12月14日,2021年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下稱“聯盟”)年會暨產教融合研討會在江蘇省常州市舉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楊曉春做聯盟首屆理事會工作報告時表示,本次會議是中國-南非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教育領域的一次成果展示。
2018年1月,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南非高等教育和培訓部工業和製造業培訓署以及中南兩國相關政府、院校、企業等58家單位在中國常州共同發起成立“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合作聯盟”。2019年1月,聯盟中方理事會於江蘇常州正式成立,聯盟工作朝着規範化、制度化和機制化方向發展。2019年11月,為促進中國與非洲其他國家職業教育合作和交流,“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合作聯盟”更名為“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拓展對非合作新發展。
2021年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年會圓桌論壇。 唐娟 攝
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中國非洲學刊常務副主編吳傳華介紹,近年來,中非貿易額保持在2000億美元上下,從2009年起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非洲的最大貿易伙伴國。截至2020年年底,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30億美元,3500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興業,其中民營企業逐漸成為對非投資的主力。
“中非間經貿交流合作,使得聯盟開展的學生項目先後被列為中南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二次會議教育領域合作成果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後續落實任務清單”。楊曉春介紹,南非學生來華學習實習項目創設了“學習+實習實訓”培養模式,使留學生不僅掌握專業知識,也學習崗位技能,同時加強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學習,形成了“人文+技能”的項目培養特色。一些承接院校從南非本土人才“需求側”出發,進行培訓“供給側”設計,並聯合南非合作機構為南非學生開設專場招聘會,滿足南非本土企業和在南非中資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形成了從“來華留學”到“回國就業”的閉環。
本次會議期間,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共建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暨人才培養基地”揭牌成立。常州是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和國家產教融合城市“雙試點”城市。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鈞銘表示:“展望中非(南)合作新前景,學院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國際化高層次人才培養培訓上發揮作用。”
除了非洲學生來華學習實習項目,聯盟單位也在積極與南非職業院校合作辦學。王鈞銘介紹,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依託兩國行業企業資源,建設南非魯班工坊,與華為南非中心共建ICT培訓中心,承接南非技術技能師資培訓和學生學習實習項目。
華為人才發展部海外人才生態拓展總監朱殿榮表示,華為與南非44所職業院校建立了華為ICT學院,並幫助南非職業學院培養了超150名教師和超1000名學生,其中有很多學生都進入了華為在南非的公司工作。
“職業教育特別是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已成為中南教育合作的重要內容。”據教育部國際司亞非處處長楊洲介紹,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南非工業製造業中心艾庫魯萊尼市牽頭建設南非“魯班工坊”;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繼贊比亞後,在南非北聯學院建設第二所“大禹學院”;亞龍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參與非洲四所“魯班工坊”建設,為非洲50餘所院校職業教育裝備、課程、教材和師資培訓服務。“聯盟成員單位充分發揮了職業教育在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的先導性和廣泛性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