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一代梟雄,與忽必烈對戰三十載,最終死在了忽必烈孫子的手上

元朝在建立的時候,與此同時,在西北邊疆,一個威脅他的帝國也同時建立,他就是來自成吉思汗血脈的海都。成吉思汗的子孫中,海都是非常有軍事能力的一個。在叛亂之前,他曾經參加過三十多次戰役,全部獲得了勝利,沒有一次失敗,而在他的馬蹄之下,政府的土地更是從蒙古一直到了達匈牙利,雖然現在他的名聲不怎麼顯赫,但是,他其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梟雄。最初的時候,他的部下只有兩三千人,但是憑藉着自己的足智多謀,他最後成了能夠與忽必烈相對抗的勢力。現在,他向忽必烈發起了挑戰,勢必要做蒙古的大汗。
曾是一代梟雄,與忽必烈對戰三十載,最終死在了忽必烈孫子的手上
雙方在交錯的前線,整整打了近30多年,在這之間,忽必烈因為年紀過大,最終病死了,而他的孫子袁承宗繼承了忽必烈的位置,後來他發起了平叛戰役。,很多最終也死於自己的軍營之中,以失敗結束了自己的願望。在最初的時候,忽必烈與海族之間的戰爭,一直在哈密盆地持續着,當時的元朝,在這一帶建立了防線,阻止海都的大軍東進。雙方之所以可以在此處僵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當時,忽必烈剛剛建立元朝,根基不穩,根本不想打仗,二是因為海都根本打不起來。
曾是一代梟雄,與忽必烈對戰三十載,最終死在了忽必烈孫子的手上
忽必烈作為蒙古的大汗,他改變了蒙古的許多習俗,更坐上了中原的皇帝,這在一些舊派蒙古族中,必然將他當成了一個背叛者,在那個時候,蒙古的許多部落對他並不是非常忠心。所以忽必烈對於犯錯的蒙古人,一直採取懷柔的策略,希望藉此策略,可以改變自己在蒙古人心中的印象。而海都大舉進攻忽必烈,顯然與忽必烈的政策相反,所以,他的內心非常不想打。
曾是一代梟雄,與忽必烈對戰三十載,最終死在了忽必烈孫子的手上
而在軍事上,如果想要征討海都,必須穿過荒無人煙的大沙漠,這個需要非常強大的後勤,忽必烈剛剛成立元朝,這個時候應該休養生息,所以在乎別人的想法上,他最終選擇了妥協。而對於當時的海都來説,就更加簡單了,只有三個字,那就是打不過。海都作為遊牧民族,經濟實力非常的弱,他的經濟根本沒法與中原那時候的經濟相比,更何況還要向東進軍,同樣需要經過荒無人煙的戈壁灘,這對他來説,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戰爭失敗,當他面臨退兵的選擇時,牛馬經歷過兩次遠渡沙漠,必定會死傷無數,而自己的經濟,很有可能會因此崩潰。所以雙方都在相互僵持,雖然看似兩方在打仗,但在私底下仍然有商貿交易。
曾是一代梟雄,與忽必烈對戰三十載,最終死在了忽必烈孫子的手上
忽必烈死後,他的孫子元成宗上台,事情一下變發生了轉變。制約忽必烈的因素,到了他的手裏,變得不值一提,而且在這個時候,中原的經濟也已經恢復的差不多,所有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唯一讓元成宗心煩的是,海都這個叛賊始終沒有消滅,面對同是蒙古人的還多,他自然不敢掉以輕心,在沒開戰之前,就開始了精密的部署,他將自己的部隊部署在了和林,賀蘭山等地。在戰略上,可以相互支援。他還在河西準備的預備隊,做萬全的打算,也為接下來的進攻做準備。
曾是一代梟雄,與忽必烈對戰三十載,最終死在了忽必烈孫子的手上
元成宗是一個心思縝密的人,他所選擇的進攻地點都很有講究,他將戰場對持在北部邊疆,阿爾泰山一帶,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元軍的後勤壓力變小。這裏本是肥沃的牧場,所以進攻這裏,會是後勤力量減小壓力,無論是否成功,元軍都可以在敵人的領地上作戰。然後,元軍便在北部發起了突襲,這讓海都出乎意料。倉促之間,因為主力無法前去支援,他只能派自己的部將去援助阿爾泰地區。於是雙方就在清河一帶隔河對持着。海都的軍隊知道自己遠道而來,現在並不是和元軍打仗,於是便在河邊紮寨營地。準備做長期的防禦準備,然而,元軍卻並不給他們機會,他們吹起了號角,準備渡河進攻,這樣一來,海都軍一時間混亂了起來,在混亂之中,元軍將海都軍東部隊消滅。
曾是一代梟雄,與忽必烈對戰三十載,最終死在了忽必烈孫子的手上
元軍消滅完海督軍以後,繼續進攻,海都知道消息後,並沒有全線撤軍,他非常清楚,自己只要認慫,元軍肯定就會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不斷的進攻自己的領土,直到將自己消滅,而自己只有將戰火引到敵方領土中去,才可以把敵人拒之門外。於是,海都便選擇攻擊和林因為這裏並不富饒,這兩軍後勤來説都有壓力,而依靠着自己的軍事能力,一定可以打敗元軍。然後再以和林為中心,號召蒙古舊族,自己就能承蒙古人的隱身大汗了。抱着這樣的幻想,他率領全軍攻打不過和林,元軍聽聞以後,也派大軍前往和林,雙方便在和林結束了30年的戰爭。海都不會是百戰百勝的大將,戰鬥一開始,就包圍的敵軍,可惜的是,由於元軍人馬非常的多,最終反被支援的元軍包圍,雖然海都大力殺敵,但是自己的人馬畢竟少於敵方,最終,經過長時間的廝殺,海都最終被元軍殺死了。可惜了他的願望也就此破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6 字。

轉載請註明: 曾是一代梟雄,與忽必烈對戰三十載,最終死在了忽必烈孫子的手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