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五台山探考,今天給你講講楊家將在五台山浴血奮戰的事蹟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經典

五台山地勢險要,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五台山下的雁門關(五台山四關之一),北扼朔漠,南控中原,為歷史上護國鎮邊的雄關重鎮,一代忠烈楊家將在此浴血奮戰的事蹟,為人代代傳頌。這裏只説楊業在此御守門户,戰死沙場,楊五郎出家五台山的故事這件事還須從頭説起。
北宋初年,我國北方逐水草而居的契丹建立政權後,經過幾代人的經營,漸漸強大起來。其時,草原上一個有名的"細娘"蕭燕燕(蕭綽),走進了歷史舞台。這是一個很有手腕和政治才幹的女人她先是輔佐身患疾病的丈夫景宗,景宗耶律賢死後,又輔佐12歲的小兒子隆緒,並以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27年。為了使漢族重臣韓德讓為她賣命,蕭太后軟語温存地對他説:"我小時候曾許配過你,現在皇帝已死,我願重續舊好,希望你對幼主,要像兒子一般好好輔佐。"原來這蕭綽在少小時,真的就許配過韓德讓,正當15歲的蕭燕燕和28歲的韓德讓成親時,景宗下旨將蕭燕燕沒入宮中。這裏只説韓德讓聽太后這般説了,心想人家是什麼樣的女人,當然表示願意肝腦塗地,便開始同太后暗裏同牀共枕,做了實際夫妻。在朝中自然也格外賣力,輔佐蕭燕燕安內攘外,忠心報效,後來位兼將相,此是後話。
卻説宋太宗聽説遼國新易幼主,連日喜上眉梢。這個文化皇帝好像是太僵化了,人家男女之間的那麼一點事,他也要做一場好夢,還想從中做出一篇大文章來。他認為蕭皇后與韓德讓敗壞風俗,有傷國體,這件事勢必在內部引起混亂,實在是北伐的一個好機會。但他卻打錯了如意算盤,他哪裏知道,契丹民族似乎對這些並不在意,即使是蕭燕燕害死了韓德讓的老婆,朝中也沒有什麼大的反應。且這位蕭太后本是女中豪傑,文治武功不遜男兒,她以國母之尊馳騁疆場,開創了強大的盛遼時代,成為北宋王朝的一個勁敵。
當時宋遼雙方激烈爭奪的燕雲十六州,是後唐時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這片土地地控南北,對雙方的社稷命運關係重大。極想建功立業的趙光義,便想趁遼朝內部人事變更之機出兵,他於雍熙三年(986)的正月,命令30萬大軍分東中、西三路北伐時任代州駐泊兵馬部署的楊業,奉命同潘美西出雁門。此次西路出征,潘美為主帥,楊業為副,王侁為監軍,這場戰爭在民間,就是盛傳的金沙灘大戰,它播灑下的,是慘絕人寰的血水和淚水。
楊業(漢太楊震少子楊奉後代)為山西太原人,自幼卓爾不羣,胸藏大志,頗有俠士風度。20歲時,到北漢劉崇手下供職,賜劉姓,名為繼業,任保衞指揮使、侍衞新軍都虞侯等。楊業驍勇善戰所向披靡,遂成為北漢名將。早在開寶二年(969),宋太祖趙匡胤率兵征伐北漢,圍攻太原,幾次強攻,都被楊業擊退,因三月不下,最終撤兵,又被楊業打得落荒而逃。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趙光義分四路兵再次征伐北漢,把太原城圍得水泄不通,時任節度使的楊業率部人城助守,每當宋軍攻城,楊業則矢石齊下,次次擊退宋軍,太宗只好禁止士卒攻城。楊業據城苦戰月餘,日夜不懈,太宗命在城外築起長圍,切斷城內一切物資供應。其時北漢指揮使郭萬超降宋,劉繼元部下將士也紛紛出降,獨楊業據城南而戰,至死不降,且在偏城上大叫,願與宋軍拚個死活。劉繼元出降,宋太宗見楊業俠肝義膽,愛其忠勇,便命投降皇帝派人前往招降,楊業為保全百姓,大哭一場,北面再拜,釋甲開城。宋太宗有感為忠良之士,命為右領軍衞大將軍,鄭州防禦史,複名楊業,對楊業賞賜十分豐厚。不久,宋太宗考慮到楊業熟知邊情,智勇兼備,又任命他為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楊業思恩圖報,遂率延玉、延昭等出赴代州。雁門苦寒,人多穿毛氈,楊業只穿棉衣,在野外頂着寒風,帶領大家修城督關,忠心御守門户。
太平興國五年(980,遼將耶律沙領兵10萬,進犯雁門。楊業此時部下所屬,不過一兩萬人,他命部將董思源率部堵截峽口南口,自己挑選精鋭數千騎,簧夜出擊,由雁門西口西陘關輕出,經小路繞至雁門北口,進入敵軍背後。當時長夜星辰黯淡,雁門關下,敵營黑壓壓一片,楊業命延玉、延昭各領兵三千,向南從左右殺入,他自領健騎獨踹中堅。當時遼將只防關內出兵偷襲,那料想宋軍卻從背後搗來,只疑是天兵突降,頓時大亂。此時,中營帳中奔出一人乃遼國節度使駙馬侍中蕭綽李,他手持利斧逼令遼兵抵抗,不想正鳥上楊業,兩人交手不過數合,聽得楊業大喝一聲,那蕭綽李連頭帶盔便飛落它處。遼兵見大將被斬,紛紛四散奔逃,黑暗中自相殘踏,傷亡者不計其數。此次雁門關一戰,遼軍幾乎全軍覆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被捉,耶律沙見部下潰敗,也落荒遁去,楊業聲威大振,人稱"楊無敵"。從此契丹望見楊業大旗,無不喪魂落魄,宋太宗即升任楊業為雲州(大同)節度使(仍判鄭州、代州)。太平興國七年(982),遼兵三萬騎再犯雁門,又被楊業打得大敗,損失極為慘重。
再説宋軍大軍北伐,西路軍先鋒楊業在雁門北口首戰告捷,乘勝攻克寰(朔縣)朔(朔州)二州,再克雲(大同)應(應縣)二州,直搗遼的西京(大同府),遼主甚慌。楊業整軍進駐桑乾河,準備同東、中兩路軍共打幽州。不想五月初,宋軍東路軍曹彬主力部被耶律休哥打敗,蕭太后又統帥雄師南援。遼軍集中十餘萬兵力向西壓來蔚州、渾源、應州守將抵擋不住,只好棄城南下,潘美又在飛狐關(河北淶源北)被江將耶律斜珍擊敗。遼軍乘勢攻陷寰州,直過朔州。眼見四州得而復失,皇帝怕宋軍全被吃掉急下令退軍,又命潘美、楊業掩護四州百姓南遷。在強兵壓境的嚴峻形勢下,潘美只想衝出重圍,回到雁門。此時掩護百姓轍退的楊業,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案,他對潘美、王侁説:"現在遼兵勢強,我們不可同他們正面交鋒。可率師出大石路東北,待出離代州時,即可安排雲州吏民先出,以騎兵接應。再繞到遼軍側後,師次出擊應州,遼軍知我抄他後路,必悉眾來拒。當遼軍被吸引到應州後,可讓朔州百姓南入石碣谷,我軍可在谷口佈列強弩手千餘人,在中路以騎兵支援,可確保三州百姓安全轉移。"楊業説的中心意思是,避開鋒芒,掩護百姓走石碣谷撤回雁門。兩位官僚將軍,哪裏還有興趣聽他的"圍魏救趙"之策,原來主帥潘美,自從楊業雁門大破遼兵,皇帝又是嘉獎,又是升任他為雲州節度使(山西主將),內心非常妒嫉,他還上書皇帝進行毀謗,好在太宗沒有輕信(把書信封好交給楊業,以示信任)。因此,當楊業提出轉移作戰方案後,別有用心的潘美,還要裝模做樣沉吟。在一旁的王侁,猜想潘美欲陷楊業於陣前,便打斷了的話説:"我師統率數萬精兵,卻畏敵懦怯到如此地步!只管揮師門北川,擊鼓進軍!"楊業説:"不可,這樣勢必遭致失敗。"王侁聽罷,見潘美一言不發,一種不可告人的陰暗心理,使他非要把楊業逼下水不可。於是他尖刻地説:"你向來號稱無敵,現在大敵當前卻為什麼躲躲閃閃,觀望不前,難道你懷有異心嗎?"楊業一聽這)話,頓時猶如五雷轟頂,知道是為國盡忠的時候了。因為他明白,若是輕率深入,定會釀成甕中之鱉,問題是主帥潘美,皇帝命他掩護四州百姓轉移,他卻在這重大戰役決策中,放縱王侁,其心已昭然若揭。楊業自知難逃此劫,於是便説:"我並不是貪生怕死,實在是這樣做必定失敗,白白地讓士兵們去送死。既然你們責備我不敢去死,我只好為諸位一馬當先了!"此時的潘美,才從鼻腔裏哼出一個音來,但他馬上又裝了笑臉説:"君家父子均負盛名,今未戰先餒,無怪令人不解!"楊業聽了潘美所説,覺得此時終使是有九張嘴,也説不動他們那顆包藏着的禍心了,心想不管是死是活,只能是決意為國效勞沙場了。臨出發前,他對潘美説:"本來我是應以立功報答國恩的,現在是理應先死敵手了!"楊業説完,一時淚如泉湧,他再要求潘美、王侁,在陳家谷口託邏枱布兵,如果自己誘敵轉戰在此,可接應夾擊。潘美巴不得楊業出征,連聲應諾説:"汝儘管放大膽前去,吾等到時便來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