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作業在學校裏都完成啦!“課後作業看護”為家長解除後顧之憂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經典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劉曉晶3月3日報道:“今天的作業已經做完了!我喜歡在學校做作業,有不懂的題目可以問同學,而且在家裏太孤單了,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比較開心。”下午四點,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四年級7班學生葉凱文正在學校圖書館和同學們一起看書。

為切實緩解小學生放學後家庭看護難的問題,多年來,上海市持續推出多項改革措施,着力解決看護“最後一公里”問題。2014年,上海市出台小學生放學後看護政策,要求看護服務覆蓋所有公辦小學,對象為家庭看護有困難的學生,一般至下午5點。2019年,又出台了免費校內課後延時服務政策,將看護時間延長至下午6點,為家長解除後顧之憂。

今年,“全面開展公辦小學學生課後服務”列入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工作也被列為民心工程。以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為例,學校從家長的需求出發,切實解決三點半放學的接送困難,全面推進課後服務,學校引導孩子儘可能地在校內完成作業。本學期有97%的學生參與,從開學第一週的情況來看學生靜心作業,效率較高。

記者採訪瞭解到,學校分三個時段開展課後活動。15:30—16:30主要為作業看護,以學生完成作業為主;15:30—17:15為創智導學課程,鼓勵學生體驗探究;16:30—18:00為晚看護,開展個別學生的集中看護,解決晚下班家長的後顧之憂,切實填補課後的空窗期。

學校四年級班主任老師沈董美説,老師們不會利用作業看護時間給學生們拔高或補課,但學生們完成作業時有問題,可以及時和老師溝通提問。

學校四年四班學生秦紫馨説,她在這段時間幾乎可以完成所有的作業。“以前不懂的題目要等爸爸媽媽回來後教我,現在在學校裏就把作業做完了,回家可以看自己喜歡看的書。”

新學期開始,上海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進一步升級。記者發現,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在解決家長接孩子困難的同時,也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讓“融合創新”課程的快樂體驗在課後得以延續。目前學校開設了16個線下課程、4個線上課程,如DI、芭蕾、足球、籃球、未來問題解決、音樂創意、好玩的數學、3D打印等。本學期有近500人次的學生申報參加創智導學課程,他們積極投入課程學習,充分發揮個性所長。

三年級學生朱翼辰本學期選擇了玩美工坊的繪畫小組,今天放學後,他和同學們一起來到美術教師,今天創作的主題是“我的腦袋”。“這個課程是我自己選的,因為我很喜歡畫畫。”朱翼辰告訴東方網記者。

“課後作業看護”在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被作為一項專業的教育研究來推進落實,作為上海市教委作業研究項目的項目學校,學校把作業的設計、佈置、批改和診斷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進行研究,以形成適應學生個性需求的校本作業系統,達成減負增效的效能。

校長虞怡玲説,在“作業看護”背後,各教研組着手對作業目標的梳理釐清、作業內容及方式的探討研究、作業診斷及跟進的系列研討,並規劃通過信息化手段採集學生作業數據進行精準輔導、精準教學。

學校在研究的基礎上,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基於學生特點設計個性化的作業,讓學生展開自我挑戰,完成作業的過程更顯獨特性、針對性。此外,對於參加創智導學課程的學生,教師還會提供“彈性作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合理安排完成作業的時間及數量,在加強認知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統籌能力、思辨能力等綜合素養。

“作業看護”對教師而言是專業提升與變革的動力;對學生而言是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學會時間管理的契機;對家長而言,更是切實幫助並解決民生問題的一件大事。學校學生王博承的爸爸王龔説,自從學校有了 “作業看護”,自己的下班時間能和學校的放學時間順利銜接,最值得高興的是,以前孩子回家做作業喜歡拖拉,現在做作業效率有了大幅的進步,所有的作業都能在校內完成,回家後的親子時間也更多了。(劉軼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