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育孩子是用打,還是用誇?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經典

衡量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有效的一個標準是:是否長期有效?打孩子,對孩子來説,他聽話,並結束了不好的行為或者語言,是因為畏懼“被打”而達到的最終後果,不是因為孩子明白了自己錯在哪裏才“聽話”。隨着孩子的長大,他會合理的迴避被您打罵,這裏的“合理”,對孩子來講是合理的,因為沒有人願意總是被打,而在您來看這種迴避就是不合理的,因為他迴避的方法是掩蓋或者撒謊。因此,打罵對孩子的教育不能長期有效。


誇獎孩子,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是對孩子的鼓勵,還有一句老話講,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其實不然。也許你會問,誇獎有什麼問題嗎?咱們先來看一組誇獎的話語:我真為你驕傲!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做的正是我希望,你太棒了!你太聰明瞭!這些話耳熟嗎?一定非常熟悉!那麼現在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上面的誇獎的話,都指向了什麼?指向了孩子這個個體。孩子得到了你的認可,得到了讓別人認可的方法,得到了如何做才能使他人高興等等。而孩子從這些誇獎中得到的信息,會在他的大腦中形成什麼概念呢: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地尋求別人的認可,得到別人的認可時,自己才是棒的、有價值的。這就決定了孩子日後的行事風格:依賴別人,沒有自我,缺乏自信。


如果您誇獎孩子的最終後果是讓孩子沒有了自我和自信,我們能説這個方法是長期有效的嗎?當然不能!那麼究竟該如何對待孩子呢?兩個字——鼓勵。如何鼓勵?當我們評價孩子做的一件事情,不是評價這個人,而是要指向孩子的行為,在認可他的成績時,指向孩子努力的過程和方法,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問問孩子的感受和解決的辦法,這就是鼓勵。孩子成績得了優秀:我們説,你得了優秀你應該為自己驕傲,因為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也注意到你總結了自己的學習方法,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


這樣的鼓勵,反饋給孩子的是什麼呢?是對自己的努力的認可,是對自己學習方法的認可,覺得自己有價值,無須他人的認可,不再依賴別人的,是自信、自立的。這就是我們通過鼓勵帶給孩子的長期後果。同時也教會了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自已主動尋找學習的方法,總結學習和生活的經驗。內動力,從小就進行了培養和累積。當他到了青春期時,他不會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不會有想學習卻學不進去的感覺。這就是我們教育的成功。


家庭教育中我們儘量避免去打孩子,可能有些孩子實在是太調皮只能用武力解決,但更多的時候還是需要給孩子講道理,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多和孩子講道理,可能你會説這麼小的孩子有什麼道理可講呢?但是誰都不是一生下來就可以去講道理的,都是需要去慢慢培養的,你從小就培養孩子做事情都要講道理,潛移默化的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誇孩子是必不可少的,當然我們要適當的去誇孩子,帶着一定的目的去誇孩子,例如你想培養孩子獨立動手能力,那就可以在孩子獨立完成某一件有意義且正確的事情去誇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