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專業“鄙視鏈”,不如遵從內心

近日,據《經濟觀察報》報道,不少高校存在專業“鄙視鏈”,計算機、電子科技、數據、金融成為高居鄙視鏈頂端的專業,而在智能科技興起並賦能各傳統技術行業的背景下,與“技工”相關的職業選擇仍持續被邊緣化。採礦、污水處理、土建等專業甚至被誤解為落後的“夕陽產業”,即便在薪資方面有不小的競爭力,多數大學生仍然無心於此。

高校的專業“鄙視鏈”,也是社會變化在象牙塔的投射。一般來説,人都有避險性,同時也有逐利性,時下熱門專業一般意味着“工資高”“有前途”,很容易受到眾多學生青睞。哪些職業熱門,大學裏與其相關的專業往往更受歡迎。有熱門專業,則意味着就會有相對不那麼熱門甚至所謂冷門的專業。然而因為專業“一時有錢途”,就將其置於鄙視鏈頂端,則顯示出短視、偏見。事實上,大學是最不應該有專業鄙視鏈的地方。只要遵從自身興趣、精研學問,哪怕是冷門專業也能學出廣闊天地。

説起專業“鄙視鏈”,從時間維度來看,那都是偽命題。社會變遷不居,此時的熱門專業,彼時可能會成冷門。90年代大學裏經濟財經專業緊俏,後來外語法律新聞熱門,再到近些年的電子信息專業受到熱捧。各領風潮不過十年甚至更短。如果跟着專業熱門度“根據腦熱度”選專業,很容易迷失自我甚至永遠也跟不上社會更迭步伐。即便是從功利角度考量,專業也沒有“冷”“熱”絕對邊界,有的倒是你有沒有把專業學好學深,再熱門的專業學的半桶水也是白搭,所謂冷門的專業學到融會貫通,也是用途無窮。

大學裏不應該有專業鄙視鏈,只應有敬畏專業內在規律的潛心研習。如果大學裏都容不下一時所謂的冷門專業,那麼人類文明前途何在? 大學在整個社會文明體系中身居獨特地位,就因為其有追求“無用之用”的價值遵循。偏基礎研究的專業,“無用”即是大用,相關學科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推動往往更大。大學生選擇專業,不能只跟着社會熱點走,還要考慮國家未來發展“需要我現在選擇什麼專業”,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選擇。像鄧稼先、錢學森等大家,當初讀書時未必選的是律師、金融等“熱門專業”,而是未來國家民族振興發展“最緊缺的專業”,選擇專業也要“為未來而選”“為國家民族而選”。

大學裏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所謂的“熱門專業”,未必就是該學校的“強勢專業”。一些雙一流大學裏的“生化材環”專業,正是社會上所謂的“天坑專業”,可這些大學的所謂冷門專業,也是學科排名上的“優勢專業”。這些優勢專業,給學生未必能帶來多大錢途,但對國家在特定領域的前途發展關係重大。選擇關係國家競爭力和未來的專業,也是使命感所在。如果踏上時代大潮,即便某些專業一時冷門,將來總歸有收穫回報的一天。總之,相信專業“鄙視鏈”,不如遵從內心,擅長具體專業領域,能學以致用,冷門專業也會有“大用”。(程振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3 字。

轉載請註明: 相信專業“鄙視鏈”,不如遵從內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