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年近古稀, 親近中俄, 被迫下台, 國家卻丟了上萬領土
1991年,蘇聯解體,世界格局震盪,除了俄國繼承了蘇聯之外,許多小國都沒能維持住國內局勢,格魯吉亞就是其中之一。
格魯吉亞這個國家鮮少被人提及。這是一個位於高加索地區黑海沿岸的小國,領土只有大概7萬平方千米,大約等於三分之一個廣東省。
雖然面積狹小國力弱,但是這裏誕生了一代偉人斯大林。
格魯吉亞雖然只是一個小國,卻有着悠久的歷史,最早能追溯到古希臘,許多希臘神話故事都涉及到了這個地方,比如希臘神話英雄伊阿宋尋得金羊毛之地,就是指格魯吉亞。
格魯吉亞曾與羅馬帝國聯盟共抗波斯,因此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公元330年,格魯吉亞定基督教(東部支派)為國教,國名定為格魯吉亞(喬治亞)。
公元6—10世紀,格魯吉亞在伊朗薩珊王朝、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之下,形成格魯吉亞民族。
13世紀後,格魯吉亞被蒙古人入侵,格局動盪,先後分裂成了多個公國和王國,在18世紀在奧斯曼和伊朗的壓迫之下不得不轉向俄國求助,結果在19世紀被併入俄國,成了俄國的兩個省。
1917年俄國革命,格魯吉亞趁機宣佈獨立,但隨後又被英國、德國和奧斯曼的軍隊入侵。1936年,格魯吉亞加入蘇聯。
1991年,蘇聯解體,格魯吉亞開始了真正的獨立,1995年,謝瓦爾德納澤當任總統,當時,這位總統已經是67歲的老人了。在謝瓦爾德納澤執政的八年裏,格魯吉亞建設法制,促進經濟,與各國建交,尤其重視與俄羅斯的關係,也經常拜訪中國。這一系列政策,使得格魯吉亞社會逐漸穩定,人們得以過上難得的安定生活,休養生息。
不過,由於格魯吉亞親近俄羅斯,美國不願意看到格魯吉亞順利發展,於是美國與歐洲于格魯吉亞推動了“玫瑰革命”,謝瓦爾德納澤被迫辭職下台,薩卡什維利當上了新一任總統,然後加入北約,構成對俄國的半包圍。
這當然,也引起了俄羅斯的不滿。於是幕後支持格國的少數族裔分裂,如南奧塞梯及阿布哈茲。
2008年8月,格魯吉亞為了重新奪回該地區,進攻與俄羅斯接鄰的南奧塞梯自治區,南奧塞梯戰爭由此爆發。
2008年8月28日,俄羅斯宣佈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格魯吉亞由此刻起失去了一萬兩千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作為回應,格魯吉亞於次日決定與俄羅斯斷交,並在2010年6月25日凌晨,拆除了樹立在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故鄉哥里市中心廣場的斯大林像,並將以“對俄戰爭犧牲英雄紀念碑”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