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簡介 五部侍郎曾國藩
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湘軍的創立者。曾國藩一生都在為朝廷考慮,在軍事,政治,文學各個領域都作出了突出貢獻。可以説清朝的末期要是沒有曾國藩,將會滅亡的更快。
曾國藩畫像
咸豐二年,太平天國軍攻佔湖南,曾國藩奉旨前往抗擊成立湘軍,湘軍一作戰勇猛遠近聞名,人們只知道湘軍常打勝仗,並且士氣高漲,卻不知道作為湘軍首領的曾國藩默默付出的努力,曾國藩讓每一位入伍的士兵熟知禮制,通讀古典經學,湘軍在當時素質奇高,隊伍作戰時更是整齊劃一,沒有半點拖泥帶水,部隊執行力高,應變能力強,自然常打勝仗。
作為一名政壇上的大人物,曾國藩自然有他的獨特之處,曾國藩非常注重自己的個人修養。曾國藩家中沒有當官背景,所以當他成為官員後,格外重視對自身品格的培養,個人修養的確給曾國藩帶去了很大的幫助,他做人表裏如一,不給人抓住把柄陷害自己。他對所有人都保持尊敬的態度,他內心純潔不存邪念,曾國藩每天都要花時間靜坐思索,從不説空話,沒有把握之事絕不輕易答應。除此之外,曾國藩熱衷於研究文學,在早期就將易經讀通,其中的陰陽變法更是手到擒來,曾把一切順利的諸如事業、富貴、地位等歸在陽裏,將一切不利、坎坷歸在陰裏。
掌握了這種平衡之後,處理事情能十分果斷。曾國藩攻破天京,完成對太平天國的鎮壓被朝廷封為一等毅勇侯。在天津教會案發生之後,曾國藩屈從法國,受到輿論譴責,回到兩江總督的位置。之後積極籌備費用,送學童前往美國留學,為洋務運動輸送人才。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曾國藩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清朝的政權穩定和他密不可分。
曾國藩官職
曾國藩的不同人生階段,所取得的官職是不同的。早期的曾國藩,將心思花在學術研究,考取功名上,這也是當時大多數文人唯一的出路,從中進士到進入翰林院,在受到賞識後連連升官,在內閣學士和刑部侍郎上都任職過一段時間。
及各種官職與一生的曾國藩
隨着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曾國藩在家鄉興辦團練,用來為抗擊農民起義做充足的準備,雖然在當時曾國藩似乎與朝廷脱開關係,並沒有擔任正式的官職。但是曾創辦的湘軍是脱離於朝廷的團體,而曾是整個軍隊的統帥,兵權在握的曾國藩,自然不需要再向朝廷謀求一官半職。也就是這個時候,曾有了稱帝的念頭,但是隨後冷靜的曾國藩馬上否認了這個念頭,當務之急是全力圍剿太平天國運動。
慈禧上台後,曾國藩擁有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官銜,兩江總督,掌管軍權,在和平的年代,我們需要軍隊維護和平,在動亂年代我們需要軍隊報名。此番任命,正合曾國藩之意。天京的攻克,和曾國藩領導的湘軍密不可分,曾國藩立了頭等功,武英殿大學士的職位也就顯得名至實歸。在處理天津教會案件的時候,曾國藩激起了英法的憤怒,他強硬的態度讓清政府吃了不少苦頭,李鴻章代替曾國番的職務在這個位置上做了幾年。曾國藩重新回到兩江總督,卻也物是人非,找不到當初那份親切。清政府在後來加封諡號“文正”給曾國藩,可以説是對他個人能力的最高嘉獎。
五部侍郎曾國藩
《五部侍郎曾國藩》是一部由汪衍振精心編寫,由達威錄音的一部非常不錯的有聲小説。曾國藩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他不僅文學造詣很高,對待家人的教育非常嚴格,在政治上也十分特立獨行,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篇章。
曾國藩
本書,講的是曾國藩最開始做官的時候,也就是他從政的初期,我們暫且不論他是如何在科舉中斬獲一席之地的,因為我們知道,曾國藩的家族並沒有做官的背景。單憑在其任職的九年內,連升十級這一點,就有足夠多的故事可以向後人展示的。
而且由於這一段歷史資料很大一部分在戰火中丟失,,還有一部分被史學家可以迴避,所以真相一直困擾着歷史學家們,作者汪衍振費時21年,通過查閲歷史書籍,訪問曾家後代,親自前往曾國藩故居等方式,向我們展示了曾國藩初入官場的故事,在這一時間段內他究竟取得了怎樣的成就,能獲得當權者的賞識,能憑藉一己之力取得自己想要的官仕生活,他是怎樣恪盡職守,作風硬朗的,全書將剖析曾國藩的全部。
這對於曾國藩人物的評價褒貶或者對曾國藩所遭受的質疑都能給出很好的解釋説明。這樣一部有聲小説,打破了歷史讀物枯燥的一貫風格,文字娓娓道來,曾國藩的仕途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褪去塵世的煩擾,扒開歷史,走進這個真實的曾國藩。
曾國藩墓
在長沙坪塘街道桐溪寺的伏龍山上,沉睡者一位老人,他的功績我們不用多説,為清朝做出的貢獻也被歷史永遠記載下來,被銘記在歲月長河中。
曾國藩墓
曾國藩戎馬一生,為朝廷嘔心瀝血,身為湘軍首領,兩江統帥的曾國藩此刻正靜靜的在此處,雖然曾經備受爭議,直到今日未能平反,但一切對於現在的曾國藩來説,只是世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罷了,好壞又能説明什麼,不過一面之詞。話語的力量能有多重,我曾國藩用行動為你們詮釋這一道理。
曾國藩墓碑由三合泥澆鑄而成,整個墓圍的直徑不大,花崗石組成的石圍,將墓的主室圍住。主碑高約三米,在兩百平米的墓坪東西兩側各有一個石闕,連接墓廬槽門與御碑亭的通道兩旁,分別立有石馬、石獅、石虎。墓地的正前方種了銀杏和羅漢松,開得十分茂盛,墓地附近還有一間古寺,是唐朝時期建的,寺院規模浩大,周圍環境清幽,山林環繞,流水潺潺,在鼎盛時期,寺廟有客房100餘間,用來給進貢的香客居住,香火也不曾斷絕,可以説頗受歡迎。
民國以後,因為無人問津,寺廟逐漸凋零。歷史文物都逃不走被破壞的命運,1980年,遭到當地村名的移動,93年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後,得到了很好的維護。過去盜墓者造成的壞,大多都已修復重建,還原了歷史本來的面目,對曾國藩墓的保護也是對其貢獻的認可,我們永遠銘記偉大的清朝大臣。
曾國藩為什麼不稱帝
1864年,湘軍攻下天京,曾國藩有了絕佳的機會成為皇帝,當時的曾國藩兵權在手,又有高官厚爵,可以説是稱帝的絕佳時機。曾國藩的部下也多次向他建議,希望曾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曾國藩不稱帝
然而曾國藩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那麼我們説,一生為朝廷的曾國藩,為什麼不親手經營這片他過去努力維護下來的天下呢,難道曾國藩一生的最終目標僅僅只是做一回個好大臣嗎。我們都知道曾國藩是一位非常有遠見,並且省某遠慮的老城,或許是他預見自己成為皇帝后會發生什麼自己也想不到的事。
我們先歸納幾個原因,看看思維如此敏鋭的曾國藩究竟想到了什麼當時人們沒有考慮到的。都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一舉動是否能證明當時朝中大臣已再沒有能與曾相媲美的智力了。首先曾國藩已經看到了清政府在對抗洋人的態度上軟弱無能,但是對待漢朝官員上確是機關算盡。當時湘軍的兵力雖在長江數省佔有絕對優勢,但是清政府的眼線遍佈四周,對湘軍早有防備。左宗棠的存在,在當時對曾國藩來説是很大的制約,加之左宗棠在為清政府效力。
對於自己手中的部下,曾國藩也不是非常有信心,三十萬大軍,能自由調動的卻只有區區十餘萬,而且李鴻章雖説是曾國藩親手扶植,其忠臣度卻還有待考驗。湘軍的名聲似乎越來越不好,作風也越來越備受爭議,名聲的敗壞程度讓曾國藩不敢貿然動用湘軍。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心狠手辣,野心勃勃,就算現在表面權曾國藩稱帝,不知道何時也會過河拆橋,篡奪皇位之事也並非不可能,到時候我曾國藩可能要背上歷史罵名。正因為這些原因,曾國藩沒有稱帝,而是逐步鞏固自己的地位,將兵權一點一點操控在手中,漫漫侵蝕着清政府的殘餘力量,讓清政府有還手之心卻沒有還手之力。
曾國藩評價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從來不缺乏爭議性,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年代,沒有親臨現場感受一個個偉大壯舉的誕生。我們唯有通過不斷考究,不斷了解事情真相,才能將歷史人物完完全全的還原出來。
名人對曾國藩的評價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他是中國近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先驅,他在教導士兵的時候,用禮來約束部下,儒家精神的薰陶,讓曾國藩手下的湘軍在作戰的時候擁有嚴明的紀律性,將士們個個如虎添翼,超常發揮。他創作的《愛民歌》更是成為毛主席治軍的依據,
曾國藩在修身治國齊家上也成為了中國第一完人,古人推崇的完成一番事業、成為世人學習的榜樣、給後代留下著作,這三點曾國藩全都做到了,他先是鎮壓太平天國,挽救了岌岌可微的清王朝,再是主張學習西方文化,得到一致認可,然後他的著作也被後人完整的保留下來,並稱為後代學習的準則。
曾國藩還是培養人才和推薦人才的高手,因為他的決策明確,為中國輸送了一大批有志青年,為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正興實業提供了充足的人員保障,他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使得大家的寶貴意見都綜合考略,揚長避短後達到效果的最大化。
曾國藩更是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他守孝道,對母親關愛有加,他是好家長,在教育孩子上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孩子們大多受曾國藩優秀的品質影響,後來成為有用的人才。
曾國藩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勤奮好學,吃苦耐勞,這些諸多優秀品格,讓他無論受多大的打擊,都能保持平常心,不灰心喪氣,從而再接再厲,直到完成自己的事業,完成自己的報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