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選拔機制,想要最大程度實現公平,防止被權力鑽空子,都要保障制度透明、規則公開,經得住公眾的審視和質疑。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副校長徐景坤提出,現行研究生錄取方式較單一,仍是唯分數論,不容易篩選出優秀創新生源,考生選擇餘地小。建議將考試模式改為申請審核制,主要方法是以研究生學科專業等級考試成績+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本科平時成績+本科科研成果(經歷)+平時課外學習外歷=綜合成績,以此成績申請研究生,一名考生可以申請若干所學校讀研。
徐景坤 圖據中國青年網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考研的報考人數457萬,較去年猛增了80萬人,僅僅過去5年,國內考研人數竟翻了一番。在考研大軍中,不乏“二戰三戰”者。甚至有網友吐槽,沒有400分別想考上名校熱門專業。
招收碩士研究生,目的是踐行“人才強國”戰略,篩選出勇於創新求變、探索高精尖領域的優秀人才。一旦考研只看重應試成績,很可能弊大於利。申請考核制,可以充分發揮導師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全面發展人才的桎梏,讓優質人才“不落一人”。
不過,在公眾眼中,考試模式固然會帶來“考分的奴隸”,卻是保障公平的利器。很多人擔心,不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試遴選制度,容易淪為權力尋租的套路,最終會堵塞人才的上升之路,讓沒關係、沒門路的人才看不到未來的出路。
任何選拔機制,想要最大程度實現公平,防止被權力鑽空子,都要保障制度透明、規則公開,經得住公眾的審視和質疑。研究生考試改革,事關百萬學子的命運前途,無論選擇考試製還是申請審核制,都要慎之又慎、綜合研判,尋找政策最優解。
在筆者看來,與考研機制改革相比,另一個迫切問題是為考研熱“退燒”降温、為研究生教育提質增效。培養高素質人才,要追求“小而美”“少而精”。
別把考研變成一種無奈的剛需,亟需拆掉盲目攀升的學歷門檻,打破用人單位的慣性思維,儘可能地減少逃避式考研、跟風式考研人數,讓本科生認清自身能力,做出最適合未來發展的選擇。
北京地鐵S1線上,有一站名叫“上岸”。近年來,每逢考研前夕,總有考生前來“膜拜”,期待榜上有名。其實,歷史上這只是永定河的渡口。希望社會能重塑人才評價體系,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別讓學子一味盲目追求“上岸”,浪費了寶貴的年華。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李新
編輯 尹曙光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