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同樣都是皇帝 李世民和趙匡胤做事方式為何差別如此之大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經典

對李世民和趙匡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昨天分析了一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真正緣由,感覺意猶未盡。所以今天只好再把他從永昌陵中給扒拉出來聊聊。在分析他為什麼要“釋兵權”的原因的時候,駱駝曾在心裏,把他和唐太宗李世民做過對比。發現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出生於官宦世家;他們都是家中的老二;他們都領過兵,打過仗;他們都是用非常規手段當上的皇帝;他們在登基之後,表現得也都可圈可點……

但是在他們在處理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夥計時,卻採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李世民在登基後,對於登基後,對於曾經跟隨自己的文臣武將,都給予了極高的禮遇,除了封官進爵之外,還給他們立了個集體牌坊(凌煙閣),讓他們名流千古。反觀趙匡胤,登基不久之後,就利用了一場“鴻門宴”,罷黜了眾多武將的軍權。他們同樣是皇帝,為什麼做事的方式,差別會這麼大呢?

身份背景不同

趙匡胤和李世民雖然同為官宦世家,但是他們的身份背景相差很大。趙匡胤的祖上只是一般的基層幹部,所以趙匡胤登基後,只敢號稱自己是西漢名臣趙廣漢的後代。而李世民則是出自關隴豪門,家中幾代人,都和北方的宗室結有姻親,腰大氣粗的李唐宗室,一直對外宣稱,自己是道教祖師李耳之後。

趙匡胤能取得皇帝之位,主要是憑藉他在朝中積累的威望,和手中握有的軍權,可以粗暴地認為,趙匡胤是“白手起家”。而李世民則不然,他背後站着的是“關隴集團”,這個以姻親締結的組織,歷經四代而權勢不減,雖然各朝的君主不同,但都和他們關係莫逆。甚至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從西魏到北周,再到隋唐,掌權的其實是“關隴集團”,而登基的家族,只是他們共同推出來的代表。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趙匡胤和李世民相比,有着先天的不足。他缺乏強有力的靠山,他要時刻提防有“有刁民想害朕”。他能依靠的只有手中的兵權,所以他不像李世民那樣敢於放權,所以只好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式,把權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

時代背景不同

除了他倆的身份背景之外,他們所處的大環境也有很大的不同。李世民登基時,天下的軍政大權,幾乎都聚集在他所屬的“關隴集團”中。在國內,唯一能和這個集團匹敵的,只有以文人為首的“山東士族”和“江南士族”,這兩大集團,可以讓李世民心生忌憚,但是還不足以對他產生威脅。能威脅他的只有北方的突厥,而高句麗則屬於防守有餘,進攻不足,所以李世民對於手底下的武將相對比較放心。

而趙匡胤則不同,他的上位,只是手底下的小弟支持,朝中的文臣又不敢反抗。但他周圍依然是強敵環伺。在外,北方的遊牧民族一直虎視眈眈,南方的後蜀、後漢、後唐雖然沒有主動進攻的能力,但是在關鍵時候,拖一下他的後腿,那是肯定毫無問題。這還不是重點,最關鍵的是,自唐玄宗之後,各地節度使紛紛坐大,他們本身就不怎麼服從管理,對趙匡胤鳩佔鵲巢,更是心有不甘。

內憂外患之下,趙匡胤不得不小心謹慎,因為一招出錯,他就可能被任何一個敵人推翻在地,然後先殺後埋。所以他只好聽從宰相趙普的“收其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12字真言,進行“杯酒釋兵權”。

小結

由此可見,趙匡胤之所以不能像李世民那樣對待老部下,一是因為他根基太淺,沒有笑傲天下的本錢,其次,在內憂外患面前,他不得不採取下策,把兵權收縮在自己手中。説到這裏,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説趙匡胤的策略是下策呢?這一點從大宋後來的表現,就能一目瞭然。大宋在平定南方之後,並沒有過上太平日子,而是被北方的草原騎兵給折騰得死去活來,先是皇帝被俘,皇后充軍,最後大宋被滅,山河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