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者

由 湯生 發佈於 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這是《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唱詞,他的作者正是大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楊慎真是個千古罕見的曠世奇才,同樣的年少神童,萬人敬仰卻不像徐渭那樣科考不順;同樣是身居廟堂之上,學富五車卻不像解縉那樣慘死在大明朝寒冬的大雪中。
他敢於直言勸諫,他遭過聖上的無視,他也遭過帝王無情的梃擊,甚至於幾度休克致死。那麼他晚年又是如何做到全身而退、寄情山水呢?

父親
楊慎不同於解縉和徐渭這兩位,楊慎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父親。
楊廷和四朝老臣的地位終明一代少有。楊廷和年紀輕輕十二歲時便中舉,十九歲時就考中了進士,之後更是一躍而上成了明孝宗時期為朱厚照這位太子講學的帝師。
看着父親那麼優秀,楊慎自幼時起更是以他的父親作為榜樣。從小就樹立正確的人生取向,再加上楊廷和身居高位,必定家規森嚴,家中藏書典籍也是不可估量。這就提供給這位才子相對穩定的物質基礎和接觸一流文學風向的機會。
楊廷和也很是會調教這個兒子,楊慎並未向一般官宦人家那樣,變成一個紈絝子弟,整天只知道吟花頌月、行風流快活之事。楊慎很是爭氣,比其他的父親,他更勝一籌。楊慎七歲就能在母親的引領下背誦唐代絕句。十一歲時,下筆就能寫詩。十三歲時,楊慎隨父親進京,在途中望着山河江川就感慨萬千,寫了《霜葉賦》《黃葉詩》等作品。這就造成了楊廷和父子未到京師,京師就已經被楊慎的才氣所轟動。人未到,先聞其詩。他的這些作品被坊間的知識階層爭相傳誦。沒有什麼人不佩服這位少年英才。甚至連當時的內閣首輔李東陽都對楊慎所作的《黃葉詩》驚歎不已。要不是事實如此,他真的想象不出這是一個年僅十三歲的黃毛小子所做的詩。在驚歎之餘,李東陽也十分欣賞、珍惜這位少年才子的天賦、才華。於是,就將楊慎收入門下,細心調教,並且還親切的稱他為“小友”。能得到當時政壇上一把手的抬愛,可見少年的楊慎的才華之高、天賦驚人。

楊慎不像徐渭,雖有才情,卻在考試的時候名落孫山而不能高居廟堂、指點江山。相反,楊慎的科考之路可謂是一帆風順。楊慎二十一歲參加會試,當時他的試卷就被排在了第一的位置,可是因為主考官王鏊和梁儲的疏忽,試卷被毀,以至於楊慎出師不利,錯失進士學位。但是,楊慎有奇才,卻沒有才子桀驁不馴的架子。他寬慰自己,經過了三年的刻苦努力,在下一次會試中,楊慎奪得了榜首狀元的美名。
按照道理來説,家中有親戚在朝做官,家族的後代在科舉考試中大都取得不了極佳的成績。因為,如果成績可觀,那麼朝中官員會認為是走了後門,是家族中的親戚在作祟。這是,大明言官彈劾的奏疏會想洪水一般席捲而來。就算再怎麼百般辯解,可是事實勝於雄辯。那麼,這家人輕則被扣上徇私枉法的罪名,重則要被打上結黨營私、欺君罔上的誅九族的大罪。所以,一般的官員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是,楊廷和、楊慎父子為什麼成了例外呢?
就比如説,,大明朝的內閣首輔王錫爵的兒子王衡。王衡鄉試第一,京城內就流言四起,説是王錫爵動用了一些手段。身為當朝首輔,王錫爵為了就沒有讓他的兒子參見接下了的會試。而同為內閣首輔的楊廷和為什麼就安然無事呢?真的是因為楊廷和這個首輔做的好,羣臣才沒有懷疑他的嗎?
顯然不是,就算做的再好,身處政治的漩渦,也會存在政敵的。而這恰恰是政敵們供給楊廷和的機會,為什麼會輕易放棄呢?
王衡一個解元(鄉試第一)就誠惶誠恐,而楊慎是狀元,是全國第一,為什麼就沒有人指指點點呢?
是因為佩服,發自內心深處的佩服。人雖然都討厭別人比自己強,雖然都會產生嫉妒,但是當一個實力遠遠大於你的強者站在面前時,人們又會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敬仰。當時朝廷上下全都認為要是楊慎沒有取得狀元之位才奇怪呢,世人都折服在楊慎的才華之下,肯定他。
楊慎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自己不是靠爹上位。楊慎享受着父親帶來的光輝,卻沒有被這份光輝壓垮,而是證明了自己比父親還要厲害的多。
大禮議
正德皇帝天性頑劣,楊慎呈上《丁丑封事》勸諫朱厚照應專心治理政務,這前前後後楊慎多次勸諫無果,正德皇帝依舊我行我素。楊慎心灰意冷,告病請假,返回故里。

公元1521年,正德皇帝早逝,這位貪玩皇帝奈何身無子嗣。在張皇后與楊廷和這幫文臣的商討下,決定由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繼位。
朱厚熜即位後,召回楊慎,並且擢升他為翰林修撰,還讓他擔任經筵講師,為自己授課。
但是,讓楊慎擔任帝師,也許只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無奈之舉,他並不喜歡楊氏父子,因為以楊氏父子為代表的文官集團反對將朱厚熜的生父朱佑杬立為皇考,使他進入太廟,享受後人祭祀。在這件事上,朱厚熜寸步不讓,並且培養了張璁、桂萼等支持自己冊立生父的大臣,楊廷和無奈,只得辭官回鄉重返故里。楊慎更是屢次上書辭呈,用以威脅明世宗,怎奈朱厚熜非常氣憤。
楊慎見屢次上書無用,尊朱佑杬為先考的大事將定,只得放手一搏。於是,他率領廷臣在皇宮的左順門一起下跪勸諫,希望明世宗能夠改變看法,遵從祖制。
可是,他們此舉徹底激怒了這位年輕的皇帝,朱厚熜使用暴力鎮壓的手段,逮捕八人下獄,以示天威,希望羣臣能就此收手。

怎料消息傳出,羣臣激憤。楊慎更是帶頭宣稱: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於是乎,羣臣更加悲憤,呦哭聲振徹宮羽。嘉靖帝怒不可遏,竟然將這幫大臣全部打入大牢,杖罰他們。楊慎作為領頭人當場被逮捕入獄,兩天後被拉出來廷杖。打到楊慎險些休克而死,嘉靖更是毫無寬恕之意,每隔十天,便把楊慎拖出來施以杖刑,楊慎險些在此喪命。嘉靖皇帝消氣後,便把這位老師流放到雲南充軍。
身退
楊慎被流放到雲南的三十年時光並沒有摧毀他,而是給了他一個再生的機會。正如當年王陽明被貶龍場,並沒有因為條件惡劣而萎靡不振,反而思考人生,悟出了著名的理學心得,並在此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楊慎也是一樣,他在遭遇苦難時,自比屈原、李白,吟誦他們的《離騷》和感悟鼓勵夜郎友人振作起來,楊慎常常拿此類詩句自勉。
因此,他不僅沒有頹廢,反而觀察民情,為百姓發聲。寫下了《海門行》和《後海門行》遞給雲南巡撫趙劍門,要求他體察民情,徹查強佔民田的現象。
在此期間,楊慎甚至帶領自己家的家奴和百位士兵平息了安銓、武定的鳳朝文叛亂。

常年在滇雲之地徘徊,感受獨特的人情風土和壯美的自然景觀,再加上自己為官多年的人生經歷,楊慎創作的詩文成井噴式的速度面世。楊慎的文學才華也在他被流放的時候綻放出最亮的光彩。
嘉靖一朝的大禮議事件也許成就了這位大明第一才子,在苦境中的豁達使他收穫了不一樣的眼界,成就了他在大明文學史上的地位。那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傳唱近千年而不滅。處廟堂之高則誓死捍衞士大夫的尊嚴,在江湖之中又能超脱物外。而且還能自在的活到七十二歲,死後有萬人敬仰,並讓他的屍骨葉落歸根。
此番境界實在是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