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張士誠張谷英
張士誠與張谷英有什麼聯繫?張谷英這個人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但是在許多小説中卻有好多關於他的傳説:有人説張谷英是風水先生;有人説他是明朝的指揮史,曾經參加過鄱陽湖大戰,後來退出廟堂,隱形改名;還有人説是張士誠流落民間的兒子;甚至有人説張谷英就是張士誠本人。
張谷英村
張谷英是張士誠隱居以後的稱呼,這個説法是近年來許多學者和民間人士相互探討的熱門話題,他們認為張士誠就是張谷英。關於張谷英的身世可以從後人在乾隆時期所修訂的張氏族譜中來進行了解,在族譜中有寫到張谷英有經歷過抄家和遷徙,並且通過族譜,能夠了解到張谷英是“由吳入楚”的隱逸者。
在史料中記載説當初朱元璋為了實現統一,先與張士誠簽訂了盟約,等到朱元璋征討陳友諒成功之後,朱元璋開始攻打張士誠,後來張士誠被俘,絕食而亡,他的妻子和家人也選擇自焚。但是觀察《續白話資治通鑑》一書中有人發現,張士誠在被破城之後,曾經率領兵隊與明軍進行交戰,後來不敵敗走,因為自殺未遂被俘。
從這些字裏行間中透露着一些信息,張士誠是完全有時間化妝逃跑的,他為何要坐在自己的官府中坐以待斃呢?查閲《温張族譜》時,可以發現雖然在史書上記載張士誠只活了四十五年,但是在家譜上卻有記載説他活了六十八年。
張士誠的手下
張士誠的手下有很多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其中包括呂珍、張士德、張士信、潘元明等等,這些都是為張士誠效力的重要功臣。其中,張士誠最為得力的將領是呂珍和張士德。張士誠的手下居多,但是這兩個是張士誠十分信任又非常重視的愛將。
呂珍
呂珍,安豐人,元末起義軍將領,是張士誠手下的重要將領。呂珍跟隨張士誠在泰州起義,他勇於戰鬥,屢建戰功。呂珍鎮守江蘇等多個地方,並且對當時的民生、城防等進行了改善。呂珍多次跟朱元璋的軍隊進行作戰,參與過常州之戰、宜興之戰等戰役。
呂珍身為吳國的將領,自跟隨張士誠以來,多次幫助張士誠割據地盤。在與朱元璋的作戰中,雖然屢戰屢敗,但是仍然堅決抗戰。在宜興之戰中,呂珍虜獲了朱元璋的大將廖永安,打擊了朱軍的實力,為張士誠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張士德是張士誠的胞弟,他從小就跟着張士誠,兩人都是以運鹽為生,因為經常受到大户人家以及官員的欺壓,於是兩兄弟便決定舉兵造反。張士德是張士誠這麼多兄弟中最強悍、最有智慧的人,功勞也是最大的。等到張士誠在淮東站穩後,又讓弟弟率領軍隊開闢了江東的地盤。
等到朱元璋攻下張士誠所在的常州後,張士德率領軍隊前去增援,不料中了朱元璋的埋伏,被朱元璋的部下所擒獲。張士德的死對張士誠來説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張士誠像是失去了左右手,同時也惡化了朱元璋和張士誠的關係。
張士誠和陳友諒
張士誠和陳友諒都是朱元璋在稱帝過程中的障礙,他們的地盤與朱元璋的地盤距離較近。雖然都是朱元璋很難對付的對象,但是這兩個人在朱元璋看來都有弱點,所以,在對付他們兩個的過程中,一定得各個擊破,不能讓他們兩個聯合起來。
陳友諒劇照
因此在對付張士誠和陳友諒的過程中,朱元璋可謂是下足了功夫分析戰略戰術,深入把握張士誠和陳友諒的人性弱點、行為方式、作戰特點等因素。通過分析朱元璋總結了,張士誠是一個有着小農思想的人,比較適合防禦,並不急於擴展土地,只是求穩定,總是唯唯諾諾,縮手縮腳,沒有什麼遠大的戰略思想。其實這樣的人在和平的時期或許會是一個好領導,但是用在戰場上,無論現階段如何鼎盛,那麼最後肯定等待他的就是失敗。
而陳友諒則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他有着較大的野心慾望總是想着用盡一切辦法擴張土地,他的缺點是不會認真的分析形勢。但是他對於朱元璋一直是耿耿於懷,一直想盡辦法滅掉朱元璋,所以朱元璋一定不能先攻打張士誠,如果朱元璋先滅張士誠,那麼陳友諒一定會選擇和張士誠聯合對付朱元璋。因此朱元璋算準了小肚雞腸的張士誠在他攻打陳友諒的時候,張士誠會敲打自己的小算盤不出手幫忙,那麼也就給了他逐個擊破的機會,因此朱元璋就這樣將張士誠和陳友諒各個擊破。
朱元璋大戰張士誠
朱元璋是一位出身平民的帝王,朱元璋在當時梟雄出沒的年代笑到了最後,他打敗了很多人。朱元璋大戰張士誠勝利,能將張士誠挫骨揚灰,同時打敗陳友諒也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朱元璋與張士誠的用人觀念完全不同,這也是導致他倆最後分道揚鑣,劍拔弩張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劇照
張士誠是隻尊重但不重用人才,比如,羅貫中當年就是張士誠的謀士,但是未受到重用。張士誠能在元末那種羣雄割據的年代有所作為重要的就是他很尊重人才,他這個優點是受到很多文人的稱讚的。但是愛才與用才不能畫上等號,張士誠只愛才但是不重用,其實是一種浪費人才的表現,在權力的資源方面是一種不合理的配置,這也是導致在朱元璋大戰張士誠時,張士誠大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元璋是既重用人才也尊重人才。朱元璋在一開始的權力爭奪戰中並不佔優勢,無論是張士誠還是陳友諒都比他有優勢,但是最後卻是朱元璋大戰張士誠以勝利告終,這與他重視人才是分不開的。他與張士誠最大的區別是他願意將人才納入政治、軍事的核心圈子中,築有“禮賢館”招納賢士,而且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對待同一個人,張士誠沒有任用,但是朱元璋卻能發揮其長處,並放手讓其實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也是張士誠為什麼沒有成為帝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