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5月18日電 (葛成)汽車行業所經歷的近十年來“最具寒意”的4月已經過去,隨着疫情防控形勢向好,部分汽車企業正加班加點生產,“車在路上”成為不少4S店的寫照。
資料圖:正待運出港的新車。 殷立勤 攝
汽車產銷創新低
“今年四月,汽車產銷創近十年以來同期月度新低,單月產銷量僅120萬輛左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此前表示。
至於原因,陳士華稱,4月以來,國內疫情形勢複雜,市場主體困難顯著增加。汽車行業產業鏈、供應鏈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酷的考驗,部分企業停工停產,物流運輸受到較大阻礙。
此外,疫情下,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導致汽車消費受到影響。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4月,汽車類零售額2567億元,同比下滑31.6%。
乘聯會數據顯示,近一段時期以來,傳統燃油車產銷佔比持續下降,新能源車佔比持續提升,國內乘用車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的增長態勢。當前,燃油車產品面臨較大的增長壓力,而新能源車產品處在上升階段。
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無車羣體消費能力暫時受阻,使傳統入門級燃油車的購買需求下降。這也是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入門級車型的銷量明顯下降,傳統車企總體表現下降的重要原因。
燃油車卻還漲了價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情況下,燃油車還漲價了。
2022年以來,新能源車部分車型價格上漲超過萬元。而從4月開始,奔馳率先開啓了燃油車漲價的步伐,上調旗下多款燃油車型價格,幅度在3000元到12.1萬元不等。
除奔馳外,上汽大眾在5月11日上調旗下車型售價,燃油車型上調幅度為1000元至3000元不等,新能源車型上調幅度為3000元至5000元。寶馬則在兩個月內兩次上調車型售價,累計漲幅在1000元至2.11萬元不等。
有車企相關人士對中新財經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已有二十多家車企的近50款車型宣佈漲價。這波從電動車到燃油車的漲價,主要受到芯片短缺、電動車補貼退坡、原材料上漲、疫情帶來的供應鏈緊缺等因素影響。
中新財經梳理發現,包括鋰、鎳在內的電池材料,以及鋼、鋁等車體材料,都呈現了漲價的趨勢,部分材料一年內漲價幅度甚至超過十倍。
寶馬集團負責財務和中國事務的董事彼得(Nicolas Peter)博士公開表示:“由於銠、鈀、鋼等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原因,寶馬近期整體的製造成本可能會增加12億美元。”
資料圖:汽車在城市賣場。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車都在路上”
有業內人士告訴中新財經記者:“傳統車企直接漲價的情況並不常見。以往,車企往往選擇通過經銷商縮減終端優惠間接實現漲價,或者以改款的名義漲價。”
在他看來,傳統經銷商能夠起到車企與消費者間“價格調節器”的作用。
中新財經記者近期走訪多家4S店發現,部分熱銷車型的終端優惠在收窄,從數萬元已回落至千元左右。有些車型處於斷貨狀態,經銷商手中也沒有現車,但尚未出現“加價提車”現象。
“車都在路上,好多還沒到店。”有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對於記者詢問的緊俏車型,他建議等下月再來看看。
“加價提車”現象很快到來?
不過,汽車領域的產銷問題或將成為“過去式”。中新財經瞭解到,隨着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汽車供應鏈的形勢正在好轉。部分汽車企業正加班加點,努力挽回因停工造成的產能損失。
5月3日,中國一汽召開誓師大會,中國一汽董事長徐留平提出要“奮戰六十天、打贏上半年”的目標要求,高質量完成上半年生產經營任務。截至5月14日,吉林省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98%。
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也對中新財經表示,上汽集團旗下整車企業有望於5月中旬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當月整車產銷量或達去年同期水平。
與此同時,乘聯會呼籲通過汽車下鄉、減免購置税、鼓勵結婚購車等措施,促進汽車消費,拉動整體經濟增長。
“4月份受到疫情衝擊,國內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出現短期下滑,不會改變中國消費持續增長的趨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日前表示。
付凌暉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以來,中國總體上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模式創新的特點是明顯的。2020年受到疫情衝擊以來,消費在逐步恢復。我國有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短期內的疫情衝擊,改變不了消費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