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通MAXUS產量破50萬輛大關,有“大通速度”就夠了?
一個十年,説長不長,説短亦不短。2011年3月21日,上汽大通正式成立,來到2020年的尾聲,很快將迎來它的第一個十年。十年磨一劍,所有的厚積薄發都噴湧而出。上汽大通也確實是這樣,但也不完全是這樣,欣喜之餘依然需要虛心地保持初衷繼續前行。
今年的12月3日,隨着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緩緩駛出整車報交線,“初生牛犢”的上汽大通MAXUS完成了一大里程碑,其第50萬輛整車下線,向世界展現了何為“大通速度”。
11月銷量創新高,但要思考如何打“長久戰”
除了產量飛速增長之外,其實上汽大通今年的銷量也不俗,尤其是11月份的銷量,達到了17,977輛,創造月度銷量歷史新高。與之今年14萬的銷量目標已不遠,畢竟今年1-10月份上汽大通累計銷量便突破了10萬輛大關,加之11月接近2萬輛的表現,今年有望完成目標。
但與此同時,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才能保持銷量持續增長。即使上汽大通在制定銷量目標並沒有類似一年翻一番、兩番等過激做法,但上汽大通MAXUS明年的銷量目標也來到了20萬輛。
一年提升6萬輛銷量,説難不難,説簡單也不簡單。6萬銷量平均下來,也就相當於在今年的基礎下每月增售5000輛車。這對於一個站在全新節點的車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然上汽大通MAXUS能夠定下該目標,自然有其因與信心,那麼,驅動上汽大通MAXUS的“發動機”又是什麼?很多人都説是“大通速度”,源於上汽大通成長與發展的速度,但我並不完全認同。
產品矩陣完善,卻缺乏爆發力
事實上,一個車企的發展,終究需要回歸產品與服務。上汽大通的產品矩陣極為完善,覆蓋的範圍也十分廣泛。其中,包括MPV、SUV、皮卡、輕客、房車等,覆蓋了多個細分領域。更難能可貴的是,上汽大通還有新能源車型,包括了燃料電池在內的多種能源的新能源車型。
可問題也正在於此。儘管車型陣容完善,在輕客、MPV等細分市場也有些名氣,但卻始終缺乏一款明星車型。我認為沒有一款產品力出色的明星車型,對一個車企而言,其品牌力是處於劣勢的。
況且,上汽大通旗下不少車型產品質量問題頻發。在汽車投訴網上就能看到很多關於上汽大通動力系統等通病問題,比如較為熱銷的G50、G10等車型也逃不掉髮動機抖動、故障燈常亮、轉向柱異響等問題。事實上,除了G50、G10之外,像D90、T60也有類似的問題出現。
產品質量始終是基礎,一旦產品頻繁出現問題,也就意味着觸發了用户信任危機的“開關”。無論是哪個品牌,產品的質量對車型、對品牌的影響都不可忽視。
C2B個性化定製的初衷與態度的“自相矛盾”
就如上文所提及的,產品與服務關乎一個車企發展的命脈。上汽大通在服務方面是有特色的,談及個性化定製,上汽大通C2B模式的初衷就是從用户需求出發。從用户角度出發,通過定製的模式滿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據悉,上汽大通MAXUS可在20多天內完成定製車型從下單到交付的全流程。
這種模式聽起來似乎還不錯,可遺憾的是上汽大通並沒有貫徹到底,其售後的服務態度與之“自相矛盾”。從投訴案例來看,不少消費者反映其售後態度不好。其中一個T60車主的案例,便因為三元催化器堵塞問題始終得不到徹底解決,而在投訴描述中提到售後的服務態度極差等字眼。
有言必有因,這一點從投訴案例的狀態欄也能看出端倪。上汽大通的案例基本上是處於“企業處理”,即使是幾個月前的投訴案例,如今來到今年的年尾,上汽大通廠商也並未給出答覆,這個小細節便能夠看出一個企業的態度。
汽車網評:上汽大通MAXUS有速度不夠,品牌力與服務態度亦不可或缺
一個誕生接近10年的汽車品牌,一場宣稱“大通速度”的高速發展,一個產量跨越50萬輛大關的車企,是時候要調整了。發展之路不在於速度有多快,而在於與時俱進、可持續輸出。而可持續發展、可持續輸出的動力源泉則來自於產品質量、品牌力,以及對用户的態度。
很顯然,上汽大通MAXUS近幾年的發展步伐加速了,但也把一些初衷落在了路上。當然,用户並不希望上汽大通MAXUS把這些初心落下後,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