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三個大棚,種植綠色無公害蔬菜,他成了這個小鎮上的紅人
“老鄉,那三個大棚是誰家的?”“那是張水信家的大棚,他家種的是綠色無公害蔬菜,可出名了。”記者詢問路邊一位老鄉時,老鄉熱情地回覆記者。
種植綠色無公害蔬菜?這勾起了記者的好奇心,於是,一行人來到了張水信家。
一進張水信家的門,地上放着剛剛採摘下來的西紅柿,旁邊則放着一個電子秤。張水信的妻子正在給從伊金霍洛旗來的顧客挑選西紅柿。大棚內,豆角、西紅柿、黃瓜一應俱全。
回村籌建大棚
50歲前,張水信整整在外打了25年的工,生活開銷大,掙得錢基本只夠維持家裏開銷。張水信説,一次,在鄂爾多斯農牧局幹活的時候,得知種植大棚蔬菜很有前景,而且政府還會給予一定的補貼。於是,張水信動了念頭,返回村裏,籌建蔬菜大棚。
2011年,回到村子裏的張水信開始籌建第一個蔬菜大棚,在政府補貼3萬元後,自己只出了一部分費用。
“第一個大棚裏的蔬菜賣得很好,很快便回本了。”張水信説,緊接着第二年,再次籌建了2個蔬菜大棚。
種植反季節蔬菜
大棚建起來了,也盈利了,但張水信發現,應季蔬菜競爭激烈,如果種植反季蔬菜,則可很好地避開競爭,而且一定能賣上好價錢。於是張水信開始種植反季蔬菜。
在張水信的大棚裏,記者發現,雖然距冬天還有四五個月的時間,但張水信已經開始張羅種植冬季蔬菜了,油菜、菠菜、娃娃菜、生菜等的種子已經準備好了。
張水信説,大棚裏種植蔬菜不用考慮季節。別人種黃瓜的時候,他大棚裏面的黃瓜已經下架了,開始種植下一個節氣的蔬菜。這樣自己種植出來的蔬菜更好賣,價格更高。
鎮上小有名氣
張水信居住的村子離鎮上只有幾公里的路程。
大棚裏面的蔬菜成熟後,張水信會騎着三輪車將蔬菜拉到紅慶河鎮上去賣。
“每次拉上200斤左右,到鎮上能賣200多元錢。”張水信説,“久而久之,鎮上的人越來越喜歡吃我種的菜,有時候我忙得顧不上,他們會打電話要一些菜。”
“鎮上很多單位都喜歡吃我種植的綠色無公害蔬菜。”張水信説,“現在有好多單位都從我這裏預訂蔬菜,還有好多人會開車幾十公里來我這裏買菜。”
如今,周邊村民、市民只要想到綠色無公害的蔬菜,便會想到張水信。
目前,張水信每個大棚的年收入達到了5萬元。
除了種植蔬菜,張水信還種植多個品種的水果,另外還養了豬和羊。
“我希望下次有人來買蔬菜的時候,還可以選購水果、豬肉等。方便了市民,也成就了自己。”張水信説。
來源:內蒙古晨報融媒報道組
|本期責編:趙鵬飛
|本期校對:包紅巖
|本期審核:燕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