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西南方,我的“官之初”從那裏開始

臨近畢業,班裏的同學拿着一張中國地圖湊在一起,即將成為新排長的他們興奮地在上面比劃指點着畢業後將要去的地方。文波靜靜地看着地圖西南一角的怒江,這就是他即將要去的地方,對於這個邊境小城他早有耳聞,他不斷給自己打氣:“下連後一定要幹出一番成績!”

如今,回憶起“官之初”的連隊生活,文波感慨良多。記得初到連隊,他對排裏的工作一無所知,加上幾名老士官能力又強,文波彷彿成了排裏的“隱形人”。

由於在學校學的是通信技術,體能對於文波來説是個大短板,不出所料,第一次考核他就出了洋相——跑步成績全連倒數。排裏的老士官楊青望着他,眼神中有些失望。

為了熟悉邊防連隊的訓練工作,文波把自己“泡”進了教材裏,開始嘗試自己寫教案,組織訓練,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困惑。但那次考核的失敗彷彿一個疙瘩長在了他心裏,讓他不願開口去請教經驗豐富的楊青。

那天,在訓練場,文波按照自己寫的教案組織邊防勤務訓練,當提到攜帶物資器材時,一旁的楊青突然插話:“排長,執勤攜帶的物資應該根據防區巡邏的路線合理分配,不能一股腦兒全帶上。”但文波覺得教材上明文規定的物資種類不會錯,是楊青在故意找茬,兩人便在訓練場上爭辯了起來,誰也不服誰。

後來,文波帶隊進行遠界碑的巡邏,因為不熟悉山裏的環境,照着自己的想法帶了一大堆用不上的東西,把戰士們的背囊都塞得滿滿的,讓在山裏跋涉了三天兩夜的巡邏隊苦不堪言,這時他才明白了楊青的經驗是對的。從那以後,他真正把自己擺在了學生的位置,每天觀察着楊青的訓練方法和工作方式,沉下心來研究連隊的運轉。

幾個月後,旅裏組織重火器實彈射擊。一聲緊急集合的哨響後,大家穿戴好裝具來到兵器室,看着面前的火器零件,文波沒做多想便背起了最重的迫擊炮底座。剛出門口便遇見了楊青,楊青攔下他,要接過他背上的底座:“這個可不輕,還是我來吧。”文波往門邊靠了靠,拒絕了,“沒試過怎麼知道我跑不下來。”

去靶場要奔襲十公里,此時,一個排組成了一門迫擊炮,中途不管是誰掉隊,缺了部件的炮都得啞火。山路上,文波跑在隊伍的中間,雙腿越來越重,呼吸也越來越急促,他不斷在心裏給自己打氣:“堅持!堅持!”

到了陣地,安裝好底座後,文波直接癱坐在了地上。那次實射,他們是第一個全員到達並打出炮彈的團隊,帶着五發四中的優秀成績下靶場時,楊青在身後拍了拍文波的肩膀:“以前對你有些誤解,今天在這跟你道個歉。”

那年的年終考核,武裝三公里的最四百米衝刺,文波拉着楊青的衣角,排裏的戰友在身後推着他,衝過終點線後,他們相視一笑,互相幫對方解下裝具,文波明白了,原來帶頭幹才是官兵之間最好的粘合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3 字。

轉載請註明: 祖國西南方,我的“官之初”從那裏開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