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喪喜慶“官方標準”順應民心

廖衞芳

自2016年4月1日起,象山將移風易俗工作列為縣委常委領銜破解的十大難題之一,花大力氣倡導喪事簡辦,並且提出明確的喪事辦理量化規定,讓象山人辦理喪葬事宜有了“官方標準”。喪事簡辦的“象山模式”,不僅被民政部評為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優秀案例,還作為了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樣本。記者日前瞭解到,“象山模式”將在寧波全市推廣(4月1日《寧波日報》)。

據報道,象山各村已建立了統一的婚喪辦事指導標準和要求:不得贈送、收受非親人員的禮金、禮品,親戚之間的“人情”控制在500元以內;出席婚、喪宴人數控制在300人以內,餐次為一餐;菜量適當,每桌不超過800元(煙酒除外),提倡用自產的酒;婚禮儀式一次完成,不搞家裏一套、酒店一套的重複儀式,迎親車輛控制在6輛以內;簡化治喪儀式,停柩時間一般為3天,提倡當日入葬,不搞二次送葬。可見,該縣婚喪喜慶的“官方標準”真的“很具體”“很到位”。

眼下,各地大辦婚喪喜慶的現象十分普遍,無論是青年男女結婚辦紅喜事,還是老人過世辦白喪事,大多要大擺宴席,少的七八桌,多的三五十桌,有的甚至上百桌。而且宴席的檔次越來越高,不光城裏這樣,農村也如此,不但鋪張,而且浪費也相當嚴重。

事實上,各地婚喪喜慶鋪張浪費現象盛行,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無奈。許多曾經大操大辦婚喪喜慶的人直言,其實這都是為了那點面子。他們也從內心希望政府部門能出台相關的“官方標準”,管管婚喪喜慶鋪張浪費現象。尤其是那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更是希望這種鋪張浪費的現象能得到徹底遏制,從而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就此來説,筆者以為,象山縣推出婚喪喜慶“官方標準”,無疑是治理婚喪喜慶大操大辦陋習的“好範本”。有了這麼一個“官方標準”,就既能給婚喪喜慶設立一個“硬槓桿”,又能使廣大民眾不失面子,減輕經濟負擔和壓力。同時,這也是倡導移風易俗的一個好辦法。推出婚喪喜慶“官方標準”,可謂多贏之舉,值得點贊、值得提倡、值得推廣。

來源:寧波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29 字。

轉載請註明: 婚喪喜慶“官方標準”順應民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