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好型社區離我們有多遠
新華社記者 田曉航 何磊靜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佈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老年友好型社區怎麼建?適老化改造如何避免“叫好不叫座”?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不是“無障礙”那麼簡單
2007年,世界衞生組織提出,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設涵蓋户外空間和建築、交通、住房、社會參與、尊重與社會包容、市民參與和就業、交流和信息、社區支持和衞生保健服務八個領域。
“創建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借鑑了世衞組織理念,是我國此前開展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延續。”全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標準制定牽頭人、時任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曲嘉瑤説,這套標準既凸顯人文關懷,又傳遞出積極老齡觀。
老年人集中活動場所附近設置公共廁所;支持發展社區嵌入式醫養結合機構,為失能老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引導和組織老年人蔘與社區治理和服務……
標準從居住環境等六個方面設計了社區層面可操作的指標,還針對老年人蔘與社會的需求和跨越“數字鴻溝”的困難,把社會參與廣泛充分、科技助老智慧創新的內容單列成章。
“既有對硬件建設的要求,比如居家環境的適老化改造、出行設施建設,也有對軟性服務的要求,比如對社區醫療衞生、日間照料服務的要求等。”國家衞健委老齡健康司副司長蔡菲説,硬件的建設相對容易,但軟性的服務提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走好“第一步”
社區與老年人關係最直接、最密切。把社區作為切入點,是建設老年友好社會的“第一步”。
“2021年將在全國創建1000個示範性社區,此後到2025年,每年再創建1000個,為全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蔡菲説,我國東西部、城鄉的差異較大,目前印發的標準是為各地提供的參考和方向,各地可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具體的創建標準。
同時,國家將不斷完善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的工作機制,逐步建立健全科學規範、公正合理、與時俱進的考評指標體系,幷包括老年人滿意度等主觀考核指標,加大對已命名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的抽查和公開力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根據通知,到2035年底,全國城鄉社區普遍達到老年友好型社區標準。安全舒心、清潔衞生的良好環境,完善、便捷的出行設施,高質量的醫療衞生、健康管理、緊急救援等社區服務……美好生活圖景,令人期待。
以老年人需求為中心
“‘適老化’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根據老年人的突出需求精準施策,避免‘叫好不叫座’;還應規劃引領、標準先行,防止產生‘糾錯’成本。”中國老齡協會政策研究部政策研究處處長周宏説,不但要改善硬件,更要以創建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為抓手,將“適老化”理念融入各項政策,在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中更多考慮人口老齡化趨勢和老年人需求,促進社會生活環境從“成年型”向“全齡型”轉變。
蔡菲認為,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不斷上升的動態過程,而公共服務質量提升也需要一個過程,如何在需求側和供給側之間找到平衡點,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未來五年,我們將加強對各級老齡工作人員和社區服務人員的宣傳倡導、培訓教育和工作指導,不斷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蔡菲説。
作者:田曉航 何磊靜
來源:浙江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