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説道的,"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説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這些話轉變為自己的觀念。"
愛説反話打擊孩子的家長,得到的不會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健康孩子。相反,他會容易走向極端,對普通的話語過度敏感,產生防禦;或過度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完美,不配成功。
滿腔的愛和期望最終通通匯聚成傷人的話語,成了紮在孩子心上的小刀子。
這樣的"愛",卻偏偏讓孩子誤認為,父母對他根本就沒有愛。
我看到的是,孩子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從一開始的失望到後來的麻木。
之前看湖南衞視的《少年説》,在第一期裏,有一個學生叫袁景頤,她對媽媽説的話,我猜這是我外甥的心聲,也是大部分孩子少年時候的噩夢——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我好?
她有一個十分要好的學霸閨蜜,她的閨蜜非常優秀,無論在班級、年級還是在全校、全聯盟都是第一名。
袁景頤媽媽經常拿她跟她的學霸閨蜜相比,總是誇讚對方優秀並將女孩貶低的一無是處。
她的媽媽最常對她説的一句話是:"你這麼差,怎麼會有人願意跟你做朋友?"
她問媽媽:"你為什麼老打擊我,難道你就看不到我的努力嗎?"
媽媽説:"你要不打擊,可能就有點飄。"
後來袁景頤傷心地走下了台,接着出現了非常戲劇性的一幕,女孩的學霸閨蜜跑過來邊安慰她邊説:"我的媽媽也常常誇你,你也是我媽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袁景頤和她學霸閨蜜的經歷反映出了現在很多家長的心態,那就是:無論自己的孩子多麼完美多麼優秀,也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某些地方比自家孩子強,不管孩子努力到什麼程度,也還是有再提升的餘地。
因為家長們都認為,孩子需要打壓,只有經常打壓孩子才能讓他們擁有向前的動力。
那麼,那些在父母的支持與鼓勵下成長的孩子,真的會驕傲自大而固步不前麼?
她從小就在爸媽的對她説的最多的就是,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天才!
所以,傅園慧剛去省隊訓練的時候,她也常常自詡自己是個天才,還因此被隊裏的姐姐嘲笑。
後來有人碰到傅爸爸,當着傅園慧的面嘲笑傅園慧的"自大"的時候,傅爸爸卻當着傅園慧
的面,回應道"是的,我們傅園慧真的是天才。"
每次大大小小的比賽,傅園慧都會對自己説:"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
可以説傅園慧取得的成就,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和鼓勵!
因為父母的每句支持和鼓勵,都會印在了孩子的心上,給予孩子無窮的力量。
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説過:
孩子需要鼓勵,就如同植物需要水分。及時有效地去"灌溉",小樹苗們才能成長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誇進步,不提不足
要誇就結結實實的誇,不要剛説兩句好話,後面卻接着個"但是",看起來是誇,實則是批評。
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論怎麼努力,卻總是做不好",這樣就很打擊積極性了。
在誇獎的時候,做到專心誇獎,不扯其他的。
二、誇細節,不要泛泛而誇
很多父母誇孩子,都是一些假大空,"真好!""好棒!""好厲害!",誇了和沒誇一樣,這樣泛泛的詞彙,孩子多聽兩次就免疫了,還會覺得你敷衍他。
只有誇到細節,孩子才能體會到你真心的肯定,因為你連這點小事都注意到了,就證明了你對他的在乎。這樣的細緻的誇獎,才有情感的流動,才達到鼓勵的效果。
三、實在誇,別帶有過高的期望
誇獎也要實事求是,不能誇張,不能把誇獎變成吹噓。
不能孩子剛考了個全班第一,你就説,"哎呀,你真厲害,肯定以後能考上清華!"
這種誇獎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壓力,怕自己做不好,覺得自己愧對你的期望。
要誇,就實話實説,孩子做到什麼程度,就誇到什麼程度,不要過於熱情,乃至在誇獎裏寄託了深切的期望,這樣的誇獎,是很沉重的負擔。
總之,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們不要吝嗇讚揚和鼓勵,多給孩子一些肯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