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價1元的“慢火車” 鋪設一條共富之路
在高鐵事業發展迅猛的當下,“慢火車”仍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火車運行速度較慢,卻票價極低,頗受乘客喜歡。新華社日前報道了6025/6026次公益“慢火車”的故事,它從湖北麻城開往江西九江,這趟火車已在線路上運行了25年,票價並未隨着物價上漲而改變很多,甚至有區間票價低至1元。
乘坐這列“慢火車”的旅客,有去異鄉務工的農民,也有去外地上學的年輕人,列車還途經大別山革命老區,為當地民眾帶來了外界的信息,為當地發展帶來了機遇,成為一些老區民眾的“致富列車”。
在新聞報道中,在這趟列車上工作了15年的列車長姜建鵬説:“原來挑着擔子進城賣貨的乘客不見了,到城裏購物娛樂的乘客變多了。” 列車長江偉安説:“高鐵代表着鐵路的速度,而我們代表着鐵路的温度。能夠一直為老區人民服務,我感到自豪。”這些真實的心聲,也説明“慢火車”的公益價值和現實意義。像這樣的“慢火車”在全國還有很多,越是偏遠地區的人,越需要“慢火車”,它是便捷的,也是廉價的,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沿線居民的出行成本,增加了他們的生活幸福感。
“慢火車”穿越崇山峻嶺,為沿線地區帶來發展的機遇;途經深谷密林,讓貧苦地區的老百姓看到美好希望。在這些列車上,我們能看到帶着農貨去外地販賣的村民,也能看到走出大山的寒門學子,甚至有的“慢火車”還允許乘客帶家畜上車,增加了車廂裏的“煙火氣”。
對身處大都市的人來説,“慢火車”或許象徵着“詩與遠方”。但是,對“慢火車”沿途居民來説,它傳遞着愛與希望,是“生活之路”,也是“公益之路”。從運行成本上看,低廉的票價讓這些路線難有利潤,但在公益和脱貧攻堅的事業上,不能只看經濟利益,將老百姓的真實感受放在首位。
我們既需要大力開展高鐵建設,提升“中國速度”,也不要忘記那些偏遠山區的老百姓,保持“中國温度”。在短時間內,一些地區很難具備通高鐵的經濟實力和自然條件,“慢火車”既滿足當地人出行的需要,也讓人們更加了解“慢火車”的沿途地區,為當地帶來商機和影響力。因此,我們也可以説“慢火車”帶動的是共富之路,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未來的希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