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沒有根本利害衝突,合作空間很大,包括經貿合作在內的雙方務實合作不應受到所謂人權問題等干擾。”12月7日,商務部歐洲司前司長、CCG高級研究員孫永福在CCG(全球化智庫)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全球智庫創新年會上説。
今年5月,由於所謂新疆人權問題、價值觀問題,歐洲議會凍結了中歐投資協定,並對中國有關個人和實體實施單邊制裁,受到中國反制,中歐關係進入困難時期。歐洲議會稱中方不解除制裁措施,就不啓動批准程序。孫永福表示,對投資協定近期解凍感到“不樂觀”。
孫永福認為,中歐投資協定無論對中方、歐方都非常重要,雙方應積極推動。他説:“這是在取得中國製度性開放承諾方面,歐洲首次走在美國前面。這種開放不僅體現在貨物貿易,而且體現在服務貿易,不僅體現在勞工標準,而且體現在環境標準、國企改革等方面,中國在這些方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承諾。如果失去這次機會,對歐洲是一個重大損失,也不利於中歐務實合作的發展。”
據官方統計,2020年中歐貿易額同比增長4.9%,達到6495億美元,中國首次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今年1月至10月,中歐貿易額超6700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的貿易額。孫永福説,雖然中歐之間政治關係遇到一定困難,但中歐務實合作沒有受到根本性影響。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況下,中歐經貿關係是仍在發展的。
2020年東盟超過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孫永福表示,其中原因並不是中歐貿易萎縮,主要是英國退出歐盟,使中歐貿易額在計算時直接減少了一千億美元左右的數額。
中國與歐盟1975年建交,46年來,中歐關係已成為一種成熟的、廣泛的,而且深入的雙邊關係,中歐之間的對話有幾十種之多,既有政治對話,也有經貿、科技、人文、智庫、教育等方面的對話和交流。歐盟在上世紀80年代末第一次對中國實施制裁,但制裁很快解凍,之後雙邊關係再次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孫永福認為,中歐貿易往來仍然存在持續增長空間,雙方優勢互補效應明顯,在多邊合作、WTO改革、綠色低碳發展、數字經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特別是在國際事務中,中歐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中國連續五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德國也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雙方產業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關係已經形成,很難被打破。
“不應該把政治關係、價值觀和務實合作混為一談,新中國1949年成立以後,政治制度就沒有變,這並不影響中歐之間的務實合作。但是現在國外有些議員很少參與這些務實合作,被一些所謂人權觀點所左右,對中歐發展務實合作產生了一定干擾。”孫永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