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如果讓一個3歲的孩子做家務,作為父母最擔心的是什麼?如果一個將近40歲的人還不會做家務,身邊人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説的是家裏不富裕,父母忙碌生計,孩子自然也會早早謀生。
但現在家庭條件普遍都很優渥,於是父母漸漸偏離了教育軌道,只要求孩子努力學習,至於家務根本無需沾手。可你不知道的是,做家務也是孩子的一項重要能力。
哈佛大學曾針對456名少年,進行了一項長達75年的追蹤調查,得到的發現讓人驚訝——孩子是否從小參加家務,人生會截然不同。
是的,你沒聽錯,做家務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一生。
做家務的好處:
1、讓孩子未來的職業規劃更成功
不願意做家務會讓孩子沒辦法自我管理,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自己做生活規劃,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
當孩子學會做家務,從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周圍的環境開始,就能學會管理自己應盡的責任。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就業率更高。相反的,不願意做家務或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犯罪率更高。
不知大家聽過神童魏永康的事蹟嗎?17歲跳級,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科院,但最終卻沒有取得研究生學歷,還被學校直接勸退,原因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他的臭襪子、髒衣服丟得滿寢室都是,下雨天還穿着單衣和拖鞋。身邊的同學都不敢和他交流,認為他不正常。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媽媽為了讓他學習,從小生活上的任何事都不讓他插手,只要學習好,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於是活生生的把孩子培養成學習上的天才,生活中的失敗者。
為了學習不顧獨立能力,就是折斷了孩子的翅膀,飛不高也無可奈何。
2、讓今後的婚姻更幸福
做家務是一種責任的體現,為自己的家庭付出是應該的,如果雙方能由心而外地承擔家務,就會大大降低離婚率。
很多離婚的家庭夫妻失和的根本在於責任分配不均,很多女性不僅自己要上班,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還要收拾,帶孩子,身心俱疲。
如果從小就學會做家務,夫妻雙方都能掌握一些規律,熟能生巧。
想起在抖音上看到的一個媽媽,她説只有孩子在家才能吃上愛吃的蒸蛋,因為孩子認為媽媽喜歡吃,所以每次做都會用心,現在12歲的他已經有了拿手菜。
“只要孩子在家,我就能放鬆一會,至少吃的方面不愁,再也不擔心孩子今後的婚姻了,他知道為愛的人付出行動”這位媽媽自豪地説道。
3、培養家庭責任感
做家務時可以適當讓孩子幫忙,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跟着大人一起把家裏變乾淨。
給孩子一塊抹布,一把掃帚,讓他也忙起來,這樣才有參與感,感覺有趣的同時還能提升各項能力。
家庭環境的打造是全家人的責任,每三天進行家庭清掃日,每週一次大掃除,讓勞動也有儀式感,還能促進全家人的關係呢~
道理大家都懂,都有時候孩子就是不願意做家務怎麼辦?別怕,有技巧。
如何讓孩子接受做家務?
1、尊重孩子,遵循能力規律
給孩子制定一份家務清單,按照他能接受的範圍細緻分工,讓孩子達到每一次的家務目標,逐漸將整理收納變成一種習慣,主動參與。
比如從自己的玩具架,書架,衣櫃開始整理,再慢慢到家庭公共區域的餐桌。
2、細化家務目標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每次只收拾一個地方,並且提前告知要達到的基礎標準,剩下的就是定好完成時間。
告訴孩子,如果遇見困難要學會尋求幫助,父母隨時都在。
把家務細化到家裏的每個角落,也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部分做起,這樣會有目的性很多,不再有畏難情緒。
3、有耐心,多誇獎
即便孩子做得不夠精心,也不要加之指責,給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發揮,孩子才能在不斷地摸索中提升自己的獨立能力。
做得不好沒關係,多練習就可以了,萬一打擊重了孩子不願意再伸手就難了,可別因小失大。
如果孩子完成了對於自己來説有些難的家務,要積極誇獎。
4、父母積極做家務
説到底,最有效的教育方式,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不要抱怨家務太髒太累,而是想辦法做好,這樣才會找到樂趣。
5、允許孩子挑戰更難的
不要總是拘泥於孩子熟練的家務,時不時讓孩子做一些有難度的,一方面可以提升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激發興趣。
6、在孩子面前示弱
不要事事衝在前面,給孩子行動的機會,適當示弱才能激發他的潛力。“媽媽這個需要你的幫助”、“這個你來做,一定會更好”……試試這樣説吧。
7、利用多種形式獎勵
只要孩子定期完成家務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安排一次家庭出遊,這遠遠要比給零花錢或物質獎勵更有意義。
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更要培養獨立能力,這才是生活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