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傳奇姜子牙 歷史上真實姜子牙身世背景嚇人

  姜子牙, 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漢族,生於公元前1156,死於公元前1017年,壽至139歲,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

  生平介紹: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尊稱太公望,武王尊之號為“師尚父”。商朝末年人。華夏族,東海上人(今莒縣東呂鄉)。據説祖先在舜時為“四嶽”之一,曾幫助大禹治水立過功,被封在呂,姜為其族姓。

  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

  雖然他滿腹經綸、才華出眾,但在商朝卻懷才不遇。他已年過六十,滿頭白髮,閲歷過人,仍在尋機施展才能與抱負。

  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姜子牙為炎帝神農氏54世孫,伯夷36世孫。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師,齊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紹、駱、銘、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出生於東海上史記。齊太公世家;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於周首都鎬京,歲壽139歲。

  姜子牙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遊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觀察風雲,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周武王伐紂,太公為軍師,牧野大戰,滅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在唐宋以前,姜子牙被歷代皇帝封為武聖,唐肅宗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宋真宗時,又封姜子牙為昭烈武成王。

  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對姜子牙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説。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封神演義》小説,從此,姜子牙由人變成了神,並且為民間廣為信奉。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確實稱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綜觀太公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最着,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姜子牙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

  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周朝從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個聖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來輔助周國實現滅殷興周的任務,所以稱太公為“太公望”,到武王執政時,又以“師尚父”相稱,尊寵權貴無以復加。文王所命太公為“太師”,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長官,既主軍,也問政。

  時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之言,足見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三清在嵌壓封神榜的時候,確定了三百六十五部正神。而姜子牙命中無福成正果,原始天尊知其赤誠、正直,他在麒麟崖上攻讀兵書40載,有才幹,精通六韜三略,所以派他下界順天道,助周家得主天下,享位極人臣之福。其間原始天尊賜姜子牙打神鞭,封神完畢之後,奉還此鞭,原始天尊念其封神有功,故而不收,並特許他可雲遊眾神部,每去一處,該部正神暫時讓位,就是所謂的“太公在此,諸神迴避”,也有説是“太公在此,諸神退位”。

  傳説中姜子牙為什麼沒被封神?説法一:元始天尊早已有言,姜子牙與仙道無緣,但可以成就人間將相富貴。

  其實姜子牙是神中神,姜子牙的老婆搶佔了一個指標,而導致姜子牙為自己留的最後位置“天啓大帝”神位給了黃飛虎~!至此封神榜三百六十路神仙滿額,最後鴻鈞老祖與女媧娘娘只好給了姜子牙一個特權,姜子牙執掌封神榜和打神鞭,只要他所到之處,不管神位高低,姜子牙都可以暫借他的神位,名曰“明神”!

  姜子牙成了名副其實的神中神!在民間,蓋房子時,房頂中央都要留下姜子牙的神位並用黃表書寫“姜太公之位”,而且據説我們在燃香時,第一縷香煙事由姜子牙收取的!

  他沒有仙緣 但是可以成神,封神是他主持的他總不至於封自己,他死後還是神,民間有句話姜太公在此諸神避位這就是很好的證明嘛,如果從歷史來説 在關二爺出任守護神之前 民間都是拜姜子牙的。

  姜子牙為什麼沒封神 説法二

  姜子牙把所有的官職分封完畢之後,就只剩下玉皇大帝了,他想玉皇大帝一職非自己莫屬,於是高興地用家鄉方言宣佈:“玉皇大帝,咱且來”話還沒有説完,一個衣衫襤褸的人已經坐到玉皇大帝的寶座上了,這個人名叫張且來。

  姜子牙的方言“咱”剛好跟“張”是相同的發音。雖然姜子牙有些氣憤,但封神不是兒戲,當着眾多神仙的面,一切已然註定。

  於是叫花子張且來做了玉皇大帝,而姜子牙卻什麼官也沒有撈着,甚至連神仙也不是,只做了凡人的丞相。

  姜子牙為什麼沒封神 説法三

  對於修仙者來説被封神是個很無奈的選擇,但凡能不上封神榜誰也不想上,一旦上了封神榜雖然説永生不死,即便被殺死也可以用封神榜復活。但是這也表示與大道無緣再無寸進,只能靠香火來提升功力。還有一種民間的説法説姜子牙最後做了灶神。


  在《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師父是:崑崙山玉虛宮闡教教主元始天尊。十二歲上崑崙山,七十二歲下山,學藝六十年。

  歷史上的姜子牙是沒有師傅的。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望,字子牙,也稱呂尚。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姜尚俗稱姜子牙商朝未年人相傳姜子牙的先祖本是個貴族在舜帝時作過官,而且屢立戰功,被舜封在呂地(今河南南陽),所以又稱呂尚。但到了姜子牙出世以後,家境已經敗落了,成了普通了貧民,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

  生於公元前1156死於公元前1017年壽至139歲,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他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

  姜子牙家道中落,至姜尚時已淪為貧民。為維持生計,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當時,正是東方大國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時期。殷紂王暴虐無道,荒淫無度,朝政腐敗,社會黑暗,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西部的周國由於西伯姬昌(後為周文王)倡行仁政,發展經濟,實行勤儉立國和裕民政策,社會清明,人心安定,國勢日強,天下民眾傾心於周,四邊諸侯望風依附。壯心不已的姜尚,獲悉姬昌為了治國興邦,正在廣求天下賢能之士,便毅然離開商朝,來到渭水之濱的西周領地,棲身於磻溪,終日以垂釣為事,以靜觀世態的變化,待機出山。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釣時,恰遇到此遊獵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談得十分投機。姬昌見姜尚學識淵博,通曉歷史和時勢,便向他請教治國興邦的良策,姜尚當即提出了“三常”之説:“一曰君以舉賢為常,二曰官以任賢為常,三曰士以敬賢為常。”意思是,要治國興邦,必須以賢為本,重視發掘、使用人才。姬昌聽後甚喜,説道:“我先君太公預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才得以興盛。’您就是那位聖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於是,姬昌親自把姜尚扶上車輦,一起回宮,拜為太師,稱“太公望”。從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現實中的姜子牙,善長治國,但不會像《封神榜》裏那樣,會那麼多道術。現實中的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封神完畢後姜子牙命中無福成正果,元始天尊知其赤誠、正直,他在麒麟崖上攻讀兵書40載,有才幹,

  精通六韜三略,所以派他下界順天道,助周家得主天下,享位極人臣之福。其間元始天尊賜姜子牙打神鞭,封神完畢之後,奉還此鞭,元始天尊念其封神有功,故而不收,並特許他可雲遊眾神部,每去一處,該部正神暫時讓位,就是所謂的“太公在此,諸神迴避”,也有人説是“太公在此,諸神退位”


  姜子牙的老婆是誰?掃把星這個詞的意思很多人都知曉,但未必知道掃把星是姜子牙的老婆(應該是前妻),姜子牙當年將所有功臣全封了神,唯獨自己沒有封,並謙稱自己是“泰山石敢當”,而姜子牙的老婆為何被封掃把星呢?

  小説《封神榜》對姜子牙的婚姻經歷在三個章回中有過連篇累牘的描寫。他三十二歲上崑崙山,當了元始天尊的弟子,修行四十餘年,七十二歲領師尊法旨下山,此時,上無叔伯、兄嫂,下無弟妹、子侄的姜子牙,只得投朝歌南門外宋家莊結義仁兄員外宋異人,經宋作媒提親,與六十八歲的馬家莊員外馬文之女洞房花燭,結為夫妻。對於這樣一對典型的剩男剩女難得的婚姻,本應倍加珍惜,好好經營,但因姜子牙的老婆方面的問題,經常引發夫妻矛盾,前後維持沒多久,兩人就分道揚鑣了,馬氏改節,姜子牙離開朝歌,投奔西岐,受聘歸周。

  書中介紹,姜子牙是想極力維持這段婚姻的,對兩人的分手錶示了無奈和嘆息,而姜子牙老婆卻不聽子牙苦苦勸説,執意要分手。

  姜子牙的老婆嫌棄丈夫命運不濟,沒本事,不願守望相助,過清貧日子。姜子牙自從宋異人撮合與馬氏成婚後,姜子牙老婆覺得夫妻倆老是靠宋仁兄過日子,不是長久之計,就勸子牙做些生意,維持夫妻日後生機。儘管子牙“三十二歲在崑崙學道,不識甚麼世務生意”,但他還是答應了馬氏的要求,憑自己原有手藝編笊籬,賣過籬;在異人家磨面,賣過面;跟夥計在朝歌開灑飯店,當過掌櫃;走積場,販賣過豬羊牛馬;還開命館,幫人算過命。可是,姜子牙畢竟是法道之人,不懂得生意經,雖經多種嘗試,終究一事無成。賣籬,一擔挑出去,一擔挑回來,賣了一日,一個也賣不掉;賣面,跑遍朝歌城,不但賣不掉一斤,反而把面全潑在了地上,空着籮筐回到家;開酒飯店,從早到晚,鬼也不上門,臭了豬羊餚饌,折了許多本錢,分文不曾賣得;販賣豬羊牛馬,犯了天子禁止屠沽之法,急避而逃,束手而歸;算命,幾個月全無生意,四、五個月不見來人算命卦帖。姜子牙的老婆對姜子牙“件件生意,俱做不着,致有虧折,本錢盡絕”的窘境,十分不悦,經常埋怨,首顔嘶嚷,夫妻相爭不斷,把丈夫視作無用的飯囊衣架,飲食之徒,橫裏豎裏,怎麼也看不上他,漸起分手念頭。

  姜子牙老婆對姜子牙棄官不滿,瞧不起他,懷疑丈夫的遠大抱負。當姜子牙給妲己之妹玉面琵琶精看相算命,用三味真火將其燒死,妲己唆使紂王加封他為下大夫,讓他給紂王監築鹿台,他見紂王昏庸無道而不願受命,隱身逃跑回家。馬氏見子牙棄官不授,非常氣憤,對榮華富貴得而復失十分不解。認為子牙不過是江湖術士,天幸做了下大夫,紂王命你造台,明明是看得起你,何況錢糧也多,你不管甚東西,好壞也能從紂王那裏賺些錢回來,放着這樣的好事不做,實在想不通。當子牙表示請她同往西岐投靠明主做官時,姜子的牙老婆倍加譏笑,説道:“你説的是失時話,現成官你沒福做,到空拳隻手去別處尋!這不是你苦思亂想?你已經身入絕境,走投無路,還想捨近求遠,尚望官居一品?”故任憑姜子牙如何勸告,姜子牙老婆始終不信,聽不進隻言片語,去意已決,早晚要分手。其實,姜子牙是一個有志向、有抱負的人,他痴心研讀兵書,胸中有鴻圖之志,不圖別的,只為助周伐紂。

  姜子牙老婆留戀朝歌,不願背井離鄉,隨夫守望相助。俗語説:“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句話放在姜子牙的老婆身上再恰當不過了。儘管子牙反覆真心表示:“天數有定,遲早有期,各自有主”,勸説馬氏把眼光放遠些,同到西岐,自有下落,不要遺棄。但姜子牙的老婆絲毫沒有迴心之意,死守朝歌不放,決不往他鄉外國去,你行你的,我幹我的,沒有商量餘地,夫妻緣份到此結束。子牙對她説:“嫁雞怎不逐雞飛,夫妻豈有分離之理?”馬氏答道:“妾身原是朝歌女子,那裏去離鄉背井。你寫一紙休書與我,各自投生,我決不去!”。“我在此受些窮苦,你再娶一房有福的夫人罷。”她全無半點顧戀之心,接過休書,改節去了。姜子牙無奈嘆息道:“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自可,最毒婦人心。”

  萬事都不可能隨人所願,不知是什麼原因,馬氏改節後,嫁給了一個鄉村農夫張三老,日子並非她想的那樣好過,整天在張家守窮苦度。聽聞昔日看不上的姜子牙,如今八十歲的他被周文王聘請歸國,出將入相,做出了一翻大事業,心中暗想,如果還在子牙身邊,就能享有無窮富貴。想想今日,何必當初,後悔莫及。馬氏越想越慚愧,再無顏面立於人世,在後夫熟睡之際,懸樑自盡,其靈魂往封神台去了。

  從馬氏與姜子牙分手的情況來看,只是屬於婚姻觀的問題,是馬氏目光短淺,不能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問題。她既沒有陰謀與越軌,有話直説,有事直做,也沒有給分手後的姜子牙帶來任何災難與厄運,連人們忌諱、咒罵的“掃帚星也算不上,僅有些過錯而已。那麼,姜子牙又為何特意封她為“掃帚星”呢?

  本文認為,一是馬氏的做法不得人心,惡有惡報,姜子牙以封“掃帚星”作為對馬氏的一種報應;二是馬氏與子牙雖然好聚不好散,但畢竟有過夫妻一場,以封“掃帚星”作為對馬氏的一種懷念;三是馬氏對姜子牙不善不忠,心狠手辣,不聽忠勸,執意離去,以封“掃帚星”作為對馬氏的咒罵與抵毀;四是姜子牙奉旨封神,手中有權,也許借封“掃帚星”的機會發泄私憤。


  姜子牙 生於公元前1156

  (1156+2012)/12=264 説明今年就是他的本命年,屬龍的

  也有説姜子牙生於公元前1211年,卒於公元前1072年,享年139歲

  這樣就是屬雞


  姜子牙封神其實就是從修真界和人界選出三百六十五位八部神,依各自的根行進行冊封。姜子牙封神名單就是老子元始通天三人湊在一塊兒合計的,這個名單就是封神榜。封神榜上的人只有在死了之後才能進行冊封。

  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清福正神(柏鑑)

  管領三山正神炳靈公(黃天化):火龍標、攢心釘、二柄錘;

  五嶽正神:

  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五色神牛、金眼神鶯;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崇黑虎)火眼金睛獸、鐵嘴神鷹;

  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聞聘)青驄馬;

  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崔英)黃彪馬;

  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蔣雄)烏騅馬;

  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聞仲):黑麒麟、蛟龍鞭;

  雷部二十四位催雲助雨護法天君:

  鄧天君忠;辛天君環;張天君節;陶天君榮;

  龐天君洪;劉天君甫;苟天君章;畢天君環;

  秦天君完;趙天君江;董天君全;袁天君角;

  李天君德;孫天君良;柏天君禮;王天君變;

  姚天君斌;張天君紹;黃天君庚;金天君素;

  吉天君立;余天君慶;閃電神(金光聖母);助風神(菡芝仙);

  南方三氣火德星君正神(羅宣):(彤華宮)赤煙駒、萬里起雲煙、萬鴉壺、五龍輪、照天印、飛煙劍;

  火部五位正神:

  尾火虎(朱招);室火豬(高震);觜火猴(方貴);翼火蛇(王蛟);接火天君(劉環);

  主掌瘟篁昊天大帝(呂嶽):金眼駝

  瘟部六位正神:

  東方行瘟使者(周信)頭疼磬;南方行瘟使者(李奇)發躁幡;

  西方行瘟使者(朱天麟)昏迷劍;北方行瘟使者(楊文輝)散瘟鞭;

  勸善大師(陳庚);和瘟道士(李平);

  北極紫氣之尊永坐坎宮鬥母正神(金靈聖母):四角塔、龍虎如意;

  五斗羣星吉曜惡煞正神:

  東鬥星官(蘇護、金奎、姬叔明、趙丙);

  西鬥星官(黃天祿、龍環、孫子羽、胡升、胡云鵬);

  中鬥星官(魯仁杰、晁雷、姬叔升);

  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姬伯邑考):七香車、醒酒氈、白麪猿猴;

  南鬥星官(周紀、胡雷、高貴、餘成、孫寶、雷昆鳥);

  北斗星官(黃天祥[天罡]、比干[文曲]、竇榮[武曲]、韓升[左輔]、韓變[右弼]、蘇全忠[破軍]、鄂順[貪狼]、郭宸[巨門]、董忠[招搖]);

  羣星:

  青龍星(鄧九公);白虎星(殷成秀);朱雀星(馬方);玄武星(徐坤);

  勾陳星(雷鵬);滕蛇星(張山);太陽星(徐蓋);太陰星(姜氏紂後);

  玉堂星(商容);天貴星(姬叔乾);龍德星(洪錦);紅鸞星(龍吉公主);

  天喜星(紂王天子);天德星(梅伯);月德星(夏招);天赦星(趙啓);

  貌端星(賈氏飛虎妻);金府星(蕭臻);木府星(鄧華);水府星(餘元);

  火府星(火靈聖母);土府星(土行孫);六合星(鄧嬋玉);博士星(杜元銑);

  力士星(鄔文化);奏書星(膠鬲);河魁星(黃飛彪);月魁星(徹地夫人);

  帝車星(姜桓楚);天嗣星(黃飛豹);帝輅星(丁策);天馬星(鄂崇禹);

  皇恩星(李錦);天醫星(錢保);地後星(黃氏紂妃);宅龍星(姬叔德);

  伏龍星(黃明);驛馬星(雷開);黃幡星(魏賁);豹尾星(吳謙);

  喪門星(張桂芳);弔客星(風林);勾絞星(費仲);捲舌星(尤渾);

  羅喉星(彭遵);計都星(王豹);飛廉星(姬叔坤);大耗星(崇侯虎);

  小耗星(殷破敗);貫索星(丘引);欄杆星(龍安吉);披頭星(太鸞);

  五鬼星(鄧秀);羊刃星(趙升);血光星(孫焰紅);官符星(方義真);

  孤辰星(餘化);天狗星(季康);病符星(王佐);鑽骨星(張鳳);

  死符星(卞金龍);天敗星(柏顯忠);浮沉星(鄭椿);天殺星(卞吉);

  歲殺星(陳庚);歲刑星(徐芳);歲破星(晁田);獨火星(姬叔義);

  血光星(馬忠);亡神星(歐陽淳);月破星(王虎);月遊星(石磯娘娘);

  死氣星(陳季貞);咸池星(徐忠);月厭星(姚忠);月刑星(陳梧);

  黑殺星(高繼能);七殺星(張奎);五穀星(殷洪);除殺星(餘忠);

  天刑星(歐陽天祿);天羅星(陳桐);地網星(姬叔吉);天空星(梅武);

  華蓋星(敖丙);十惡星(周信);蠶畜星(黃元濟);桃花星(高蘭英);

  掃帚星(馬氏子牙妻);大禍星(李艮);狼籍星(韓榮);披麻星(林善);

  九醜星(龍鬚虎);三尸星(撒堅);三尸星(撒強);三尸星(撒勇);

  陰錯星(金成);陽差星(馬成龍);刃殺星(公孫鐸);四廢星(袁洪);

  五窮星(孫合);地空星(梅德);紅豔星(楊氏紂妃);流霞星(武榮);

  寡宿星(朱升);天瘟星(金大升);荒蕪星(戴禮);胎神星(姬叔禮);

  伏斷星(朱子真);反吟星(楊顯);伏吟星(姚庶良);刀砧星(常昊);

  滅沒星(房景元);歲厭星(彭祖壽);破碎星(吳龍);

  二十八宿(內有八人分在水火二部管事):

  角木蛟(柏林);鬥木豸(楊信);奎木狼(李雄);井木犴(沈庚);

  牛金牛(李弘);鬼金羊(趙白高);婁金狗(張雄);亢金龍(李道通);

  女土蝠(鄭元);胃土雉(宋庚);柳土獐(吳坤);氐土貉(高丙);

  星日馬(呂能);昴日雞(黃倉);虛日鼠(周寶);房日兔(姚公伯);

  畢月烏(金繩陽);危月燕(侯太乙);心月狐(蘇元);張月鹿(薛定);

  隨鬥部三十六位天罡星:

  天魁星(高衍);天罡星(黃真);天機星(盧昌);天閒星(紀丙);

  天勇星(姚公孝);天雄星(施檜);天猛星(孫乙);天威星(李豹);

  天英星(朱義);天貴星(陳坎);天富星(黎仙);天滿星(方保);

  天孤星(詹秀);天傷星(李洪仁);天玄星(王龍茂);天健星(鄧玉);

  天暗星(李新);天佑星(徐正道);天空星(典通);天速星(吳旭);

  天異星(呂自成);天煞星(任來聘);天微星(龔清);天究星(單百招);

  天退星(高可);天壽星(戚成);天劍星(王虎);天平星(卜同);

  天罪星(姚公);天損星(唐天正);天敗星(申禮);天牢星(聞傑);

  天慧星(張智雄);天暴星(畢德);天哭星(劉達);天巧星(程三益);

  隨鬥部七十二位地煞星:

  地魁星(陳繼真);地煞星(黃景元);地勇星(賈成);地傑星(呼百顏);

  地雄星(魯修德);地威星(須成);地英星(孫祥);地奇星(王平);

  地猛星(柏有患);地文星(革高);地正星(考鬲);地闢星(李燧);

  地闔星(劉衡);地強星(夏祥);地暗星(餘惠);地輔星(鮑龍);

  地會星(魯芝);地佐星(黃丙慶);地佑星(張奇);地靈星(郭巳);

  地獸星(金南道);地微星(陳元);地慧星(車坤);地暴星(桑成道);

  地默星(周庚);地猖星(齊公);地狂星(霍之元);地飛星(葉中);

  地走星(顧宗);地巧星(李昌);地明星(方吉);地進星(徐吉);

  地退星(樊煥);地滿星(卓公);地遂星(孔成);地周星(姚金秀);

  地隱星(寧三益);地異星(餘知);地理星(童貞);地俊星(袁鼎相);

  地樂星(汪祥);地捷星(耿顏);地速星(邢三鸞);地鎮星(姜忠);

  地羈星(孔天兆);地魔星(李躍);地妖星(龔倩);地幽星(段清);

  地伏星(門道正);地僻星(祖林);地空星(蕭電);地孤星(吳四玉);

  地全星(匡玉);地短星(蔡公);地角星(藍虎);地囚星(宋祿);

  地藏星(關斌);地平星(龍成);地損星(黃烏);地奴星(孔道靈);

  地察星(張煥);地惡星(李信);地魂星(徐山);地數星(葛方);

  地陰星(焦龍);地刑星(秦祥);地壯星(武衍公);地劣星(範斌);

  地健星(葉景昌);地耗星(姚燁);地賊星(孫吉);地狗星(陳夢庚);

  隨鬥部九曜星官:

  (崇應彪、高系平、韓鵬、李濟、王封、劉禁、王儲、彭九元、李三益);

  北斗五氣水德星君:水德星(魯雄):(烏浩宮)白玉盂;

  箕水豹(楊真);壁水狳(方吉清);參水猿(孫祥);軫水蚓(胡道元);

  執年歲君太歲(殷郊)

  甲子太歲(楊任):雲霞獸、五火神焰扇、飛電槍;

  太歲部下日直眾星:

  日遊神(温良);夜遊神(喬坤);

  增福神(韓毒龍);損福神(薛惡虎);顯道神(方弼);開路神(方相);

  直年神(李丙);直月神(黃承乙);直日神(周登);直時神(劉洪);

  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趙公明)(峨嵋山羅浮洞)黑虎;縛龍索;金蛟剪;

  迎祥納福、追逃捕亡四位正神:

  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

  主痘碧霞元君(餘化龍);衞房聖母元君(金氏)

  五方主痘正神:

  東方主痘正神(餘達);西方主痘正神(餘兆);

  南方主痘正神(餘光);北方主痘正神(餘先);

  中央主痘正神(餘德);

  鎮守靈霄寶殿四聖大元帥:

  王魔(狴犴)、楊森(狻猊)、高體乾(花斑豹)、李興霸(猙獰);

  四大天王:

  增長天王(魔禮青)青光寶劍 職風;

  廣目天王(魔禮紅)碧玉琵琶 職調;闢火罩兒

  多文天王(魔禮海)混元珍珠傘 職雨;

  持國天王(魔禮壽)紫金龍花狐貂 職順;

  哼哈二將:

  鄭倫:降魔杵、火眼金睛獸、烏鴉兵;

  陳奇:蕩魔杵、火眼金睛獸、飛虎兵;

  千里眼神荼(高明桃精):(旗盤山);

  順風耳鬱壘(高覺柳鬼):(旗盤山);

  感應隨世仙姑正神(坑三姑娘):

  雲霄娘娘青鸞、瓊霄娘娘鴻鵠、碧霄娘娘花翎鳥;(執掌混元金斗)彩雲仙子戮目珠

  分水將軍:申公豹;白額虎;

  冰消瓦解之神:飛廉、惡來;


  姜太公釣魚是發生於商周時期的歷史傳説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鈎釣魚。大家知道,魚鈎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鈎(那其實也不能叫鈎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立鈎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鈎來!’” 釋義 “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稱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鈎不掛魚餌垂釣,願意上鈎的魚,就自己上鈎。比喻心甘情願地中別人設下的圈套。


  大家都很好奇姜子牙的坐騎是什麼?流傳最廣的一種説法説姜子牙的坐騎是四不像,那麼姜子牙的坐騎到底是不是四不像呢?四不像到底是遠古神獸,還是怪物呢?

  看過《封神榜》的人都知道,劇中主人公姜子牙的坐騎模樣非常特殊,像鹿又不是鹿,像馬又不是馬,人們稱之為“四不像”。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人們也往往在形容一個古怪東西時稱之為“四不像”,那“四不像”究竟為何物呢?小編查閲資料發現,“四不像”原來竟是對一種稀有動物的美稱。

  其實四不像就是我們口中的麋鹿,姜子牙的坐騎確實是四不像,姜子牙的坐騎是元始天尊賜的。

  由於是神話故事的原因,可能劇情需要就把麋鹿這種動物寫成了四不像,四不像的長相非常奇怪,據説它的犄角像鹿,面部像馬,蹄子像牛,尾巴像驢,由此有了四不像的名字,人們都説四不像看上去似鹿非鹿,象馬又不是馬,似牛非牛,像驢子又不是驢子,所以被稱為四不像。

  我國曾經有一種叫麋鹿的動物長相非常特殊,犄角像鹿,面部像馬,蹄子像牛,尾巴像驢,但整體看上去卻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牛非牛,似驢非驢,於是人們美其名曰“四不像”。

  麋鹿是一種食草動物,一般雄麋鹿體重可達250千克左右,角比較長,每年脱換兩次。按“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麋鹿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的亞門、哺乳綱、偶蹄目、鹿科鹿亞科、麋鹿屬、麋鹿種類動物。它是我國的特有動物,也是與大熊貓齊名的世界上稀有的珍獸,曾經廣泛分佈於我國的華北和中原的沼澤低窪地區。

  麋鹿性喜水,善游泳。由於至蹄寬大,側蹄亦能着地,適於在雪地和泥濘地上活動。以青草、樹葉、水生植物為食。6~8月發情。懷孕期約10個月,次年5月左右產仔。

  麋鹿俗稱“四不像”,它體長約200cm,肩高可達130cm。尾長,尾端下垂到腳踝;冬毛長呈灰棕色,夏毛紅棕色,頸部有1條黑褐色縱紋延伸到體背前部,頸下有黑褐色長毛。雌鹿無角,雄性有角,角枝形態十分特殊,沒有眉叉,主幹離頭部一段距離後。角分兩枝,每枝2杈,每杈又分一些小杈。一般隨年齡的增長,角枝次級的分叉更為複雜些。麋鹿的尾巴比其他鹿類長得多,可達65cm,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末端生有叢毛。

  麋鹿長相特殊古書也有記載:清·西清 《黑龍江外紀》卷八:四不像,亦鹿類。俄倫春役之如牛馬,有事哨之則來,舐以鹽則去,部人賴之,不殺也。國語謂之“俄倫布呼”,而《異域錄》稱之為角鹿。嘗見《清文匯書》雲:四不像,牝、牡皆有角。則稱角鹿不為無本。土人飼以石花,即苔也。

  據科學家從出土的化石考證,“四不像”麋鹿曾經廣泛分佈於我國的華北和中原的沼澤低窪地區,而到了明清時期,開始從野外絕滅而成為一種園林動物,最後一羣“四不像”被保留在北京城南6裏之外的“南海子”皇家獵苑中,到了清朝末年僅剩120只。

  1865年,法國傳教士大衞在一次騎馬考察京郊農村時來到了“南海子”,偶然發現了圍牆裏的“四不像”,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翌年他以賄賂的手段用20兩銀子騙去了一對“四不像”運往巴黎。此後,又有一些“四不像”先後被運往歐洲一些國家。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南海子”圍場的“四不像”被搶、殺,洗劫一空,從此“四不像”在我國銷聲匿跡。

  後來,英國烏邦寺莊園把“四不像”豢養起來,並能繁衍生息,到1901年,這裏擁有全世界僅有的“四不像”18只。1981年,我國派出科學代表團前往烏邦寺莊園參觀考察“四不像”。該莊園的主人塔維斯托克勳爵曾多次向國際科學界表示,他希望有朝一日“四不像”能重新回到中國安家。

  1985年在世界保護自然國際組織的協助下,英國烏邦寺莊園贈給中國的第一批“四不像”於8月24日空運到北京,飼養在“四不像”祖先世代居住的地方--“南海子”麋鹿苑。“四不像”經過100多年的顛沛流離,終於又回到了故鄉。

  1986年8月,由英國倫敦動物園無償提供的39頭“四不像”重返故鄉,在大豐市放養,它的身影才又重現中國。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目前“四不像”數量已繁殖至500餘隻,是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種羣。而且現在大豐自然保護區已有“四不像”基因庫,“四不像”已不會絕種。

  姜子牙當年學業期滿離開崑崙山時,其師元始天尊送了他三件寶:打神鞭、杏黃旗、四不像。“四不像”作為“三寶”之一,為周朝800年天下的基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也成為後來人們形容一種不倫不類事物的習慣用語!


  藍天野,男,原名王潤森,河北饒縣人,表演藝術家。20世紀90年代以後,全身心投入中國畫的創作。曾向李苦禪和許麟廬兩位大師潛心學畫,並得到高度評價。藍天野堅持“勤於筆墨、獨闢蹊徑”的創作思路,作品飽含鮮明的藝術個性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從上世紀40年代就投身話劇事業,曾在經典話劇《北京人》、《茶館》、《蔡文姬》中飾演重要角色,還曾在電視劇《封神榜》中飾演過姜子牙,在《渴望》中飾演王滬生的父親。


  釣魚台位於寶雞市東南40公里蟠溪河上,南依秦嶺,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疊翠,景色綺麗,歷史久遠,是古今中外頗享盛名的遊覽勝地,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釣魚台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隱居十載,滋泉釣幹遇文王而聞名於世,史料典籍均有記載。唐貞觀年間:“太公兵家者流,始令蟠溪立廟。”並植柏四株,至今猶存。至清乾隆年間有廟宇17處,著名的有太公廟、文王廟、山門口、三清廟等,河東岸的釣台遺蹟,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賢台以及飛瀑流霞,浪聲莫測。釣魚台建築風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近年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釣魚台風景區的開發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新規劃的景點為釣魚台將再添新姿。


  大多數人知道姜子牙是因為電視機《封神榜》,講訴的是姜子牙帶領眾神幫助周文王取得江山的故事。小説、影視劇中的姜子牙是崑崙山玉虛宮元始天尊的座下弟子,後奉命下山,扶周滅商,其間歷經種種磨難,最終消滅殷商,成就封神大業。但這畢竟文學藝術作品,那麼在歷史真實的中姜子牙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姜子牙是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稱為呂尚、呂望,別號飛熊。他複雜的姓氏和他的先祖有關,他的先祖本姓姜氏,曾是四嶽(部落首領)之一,後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之際被封於呂,因此從其封姓。關於姜子牙的具體故里還有爭議,但一般認為是山東省東部的日照、莒縣一帶。

  姜子牙雖然出身顯赫,但到商朝末年時家道早已沒落。據相關文獻記載,姜子牙曾做過屠夫、小商販,曾屠牛朝歌,賣食棘津,還有的説他是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此外,還有一種説法認為姜子牙曾經是贅入婦家的女婿,後因不善生計不妻子逐出家門,這在小説、影視劇中也有體現。

  還有一些文獻中記載,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曾經在商朝中擔任過低級官職,後來因不滿商紂王的暴虐無道而棄職,遊説天下諸侯,但無所遇,於是便隱居在渭水河畔。一次西伯姬昌在出獵前進行占卜,卜辭上説: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果然文王在渭水北岸遇到釣魚的姜子牙,文王大喜,言道: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説: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説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呼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姜子牙尊為師。此後在姜子牙的輔佐謀劃下,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

  文王死後,武王即位,姜子牙被尊為師尚父。經過幾年的準備後,武王決定興師伐紂,出征前進行占卜,龜兆不吉,風雨暴至。羣臣恐懼不安,只有姜子牙堅決主張進軍,武王於是出征。此後經過牧野之戰擊潰商軍,紂王在鹿台自焚,武王大軍進入朝歌,商朝滅亡。

  武王已平定商紂後,成為天下之主,他便開始封賞有功之臣,首先他就把姜子牙封在東部營丘,建立齊國。姜子牙在東去封國的途中,有人對他説: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姜子牙聽了此言,連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達齊國。正趕上萊侯帶兵來攻營丘。原來營丘毗鄰萊國,而萊人是東夷族,他們趁商紂之亂而周朝剛剛安定,無力平定遠方,因此和姜子牙爭奪國土。

  姜子牙到達齊國後,修明政事,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因此人民多歸附齊國,齊成為諸侯中的大國。武王病死後,年幼的周成王即位,由周公旦輔政,這引起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的不滿 ,他們聯合紂王之子武庚發動叛變,連東方的淮夷也反叛。

  為此周公派召康公通知姜子牙:東至大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此間五等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討伐。 齊國因此可以征討各國,形成東方各國事實上的領袖。最終在姜子牙的支持下,周公旦徹底平定叛亂,周王朝得以安定。

  史書上記載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公呂伋立,姜子牙究竟活了多達年歲,史書上沒有準確的記載。

  但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的的生卒年大致為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年,即113歲。當然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説法。

  姜子牙是一位滿腹韜略的政治、軍事家,被譽為兵家之祖,他所著的《六韜》,又稱為《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軍事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司馬遷在《史記》中説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由於姜子牙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此後姜子牙一直受歷代統治者的崇尚,被譽為武聖。739年唐玄宗下詔追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宋朝時姜子牙所著的《六韜》被列入武經七書,他本人被追封為昭烈武成王。在武廟中,更是以姜子牙為首。

  在元明時期,姜子牙逐漸被神化,明代萬曆年間,道士許仲琳創作《封神演義》,從此,姜子牙由人變成了神,太公在此,諸神退位、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在民間廣為流傳。

  在小説中姜子牙有一次不成功的婚姻,而且沒有兒女,但根據文獻記載姜子牙的兒女很多。除了繼承王位丁公呂伋外,還有許多,他們很多都成為今天一些姓氏的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姜子牙還有一個女兒,史書上稱她為邑姜。邑姜嫁給了周武王,生下了周成王、以及晉國的開國國君唐叔虞,山西太原的晉祠供奉的就是唐叔虞和邑姜。

  而姜子牙建立的齊國,在春秋時期一直是東方的大國。特別是在齊桓公姜小白的統治下,更是將霸業推到了頂峯。此後公族勢力逐漸削弱,最終在公元前386年貴族田和自立為國君,廢除齊康公,將他遷居於海濱,姜齊正式滅亡。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朝末年人。

  其先祖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從其封姓,故以呂為氏。出生地主要有東海説和河內説。《孟子》的《離婁上》和《盡心上》兩章都提到姜子牙“居東海之濱”;《呂氏春秋·首時》也説,“太公望,東夷之士也”;《史記·齊太公世家》也説他是“東海上人”。但這些説法都很籠統含糊。晉代張華《博物志》説得較為明確:“海曲城有東呂鄉東呂裏,太公望所出也”;《水經注·齊乘》也説,“莒州東百六十里有東呂鄉,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姜子牙後輔佐了西周王,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牧野之戰紂兵大敗,紂王登台自焚而死,從此商亡周立。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朝末年人。

  其先祖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從其封姓,故以呂為氏。出生地主要有東海説和河內説。《孟子》的《離婁上》和《盡心上》兩章都提到姜子牙“居東海之濱”;《呂氏春秋·首時》也説,“太公望,東夷之士也”;《史記·齊太公世家》也説他是“東海上人”。但這些説法都很籠統含糊。晉代張華《博物志》説得較為明確:“海曲城有東呂鄉東呂裏,太公望所出也”;《水經注·齊乘》也説,“莒州東百六十里有東呂鄉,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姜子牙遇見姬昌是已經七十幾歲了,依然精神矍鑠。史料記載他生於公元前1156,死於公元前1017年,壽至139歲,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受封為齊王,這段史實是不能被篡改的,對於一個注重養生之道的人,又處於古代,可以説他的確讓人驚訝。


  小説《封神榜》對姜子牙的婚姻經歷在三個章回中有過連篇累牘的描寫。他三十二歲上崑崙山,當了元始天尊的弟子,修行四十餘年,七十二歲領師尊法旨下山,此時,上無叔伯、兄嫂,下無弟妹、子侄的姜子牙,只得投朝歌南門外宋家莊結義仁兄員外宋異人,經宋作媒提親,與六十八歲的馬家莊員外馬文之女洞房花燭,結為夫妻。對於這樣一對典型的剩男剩女難得的婚姻,本應倍加珍惜,好好經營,但因妻子馬氏方面的問題,經常引發夫妻矛盾,前後維持沒多久,兩人就分道揚鑣了,馬氏改節,姜子牙離開朝歌,投奔西岐,受聘歸周。

  書中介紹,姜子牙是想極力維持這段婚姻的,對兩人的分手錶示了無奈和嘆息,而馬氏卻不聽子牙苦苦勸説,執意要分手,這是因為:

  馬氏嫌棄丈夫命運不濟,沒本事,不願守望相助,過清貧日子。姜子牙自從宋異人撮合與馬氏成婚後,馬氏覺得夫妻倆老是靠宋仁兄過日子,不是長久之計,就勸子牙做些生意,維持夫妻日後生機。儘管子牙“三十二歲在崑崙學道,不識甚麼世務生意”,但他還是答應了馬氏的要求,憑自己原有手藝編笊籬,賣過籬;在異人家磨面,賣過面;跟夥計在朝歌開灑飯店,當過掌櫃;走積場,販賣過豬羊牛馬;還開命館,幫人算過命。可是,姜子牙畢竟是法道之人,不懂得生意經,雖經多種嘗試,終究一事無成。賣籬,一擔挑出去,一擔挑回來,賣了一日,一個也賣不掉;賣面,跑遍朝歌城,不但賣不掉一斤,反而把面全潑在了地上,空着籮筐回到家;開酒飯店,從早到晚,鬼也不上門,臭了豬羊餚饌,折了許多本錢,分文不曾賣得;販賣豬羊牛馬,犯了天子禁止屠沽之法,急避而逃,束手而歸;算命,幾個月全無生意,四、五個月不見來人算命卦帖。馬氏對姜子牙“件件生意,俱做不着,致有虧折,本錢盡絕”的窘境,十分不悦,經常埋怨,首顔嘶嚷,夫妻相爭不斷,把丈夫視作無用的飯囊衣架,飲食之徒,橫裏豎裏,怎麼也看不上他,漸起分手念頭。

  馬氏對姜子牙棄官不滿,瞧不起他,懷疑丈夫的遠大抱負。當姜子牙給妲己之妹玉面琵琶精看相算命,用三味真火將其燒死,妲己唆使紂王加封他為下大夫,讓他給紂王監築鹿台,他見紂王昏庸無道而不願受命,隱身逃跑回家。馬氏見子牙棄官不授,非常氣憤,對榮華富貴得而復失十分不解。認為子牙不過是江湖術士,天幸做了下大夫,紂王命你造台,明明是看得起你,何況錢糧也多,你不管甚東西,好壞也能從紂王那裏賺些錢回來,放着這樣的好事不做,實在想不通。當子牙表示請她同往西岐投靠明主做官時,馬氏倍加譏笑,説道:“你説的是失時話,現成官你沒福做,到空拳隻手去別處尋!這不是你苦思亂想?你已經身入絕境,走投無路,還想捨近求遠,尚望官居一品?”故任憑姜子牙如何勸告,馬氏始終不信,聽不進隻言片語,去意已決,早晚要分手。其實,姜子牙是一個有志向、有抱負的人,他痴心研讀兵書,胸中有鴻圖之志,不圖別的,只為助周伐紂。

  馬氏留戀朝歌,不願背井離鄉,隨夫守望相助。俗語説:“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句話放在馬氏身上再恰當不過了。儘管子牙反覆真心表示:“天數有定,遲早有期,各自有主”,勸説馬氏把眼光放遠些,同到西岐,自有下落,不要遺棄。但馬氏絲毫沒有迴心之意,死守朝歌不放,決不往他鄉外國去,你行你的,我幹我的,沒有商量餘地,夫妻緣份到此結束。子牙對她説:“嫁雞怎不逐雞飛,夫妻豈有分離之理?”馬氏答道:“妾身原是朝歌女子,那裏去離鄉背井。你寫一紙休書與我,各自投生,我決不去!”。“我在此受些窮苦,你再娶一房有福的夫人罷。”她全無半點顧戀之心,接過休書,改節去了。姜子牙無奈嘆息道:“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自可,最毒婦人心。”

  萬事都不可能隨人所願,不知是什麼原因,馬氏改節後,嫁給了一個鄉村農夫張三老,日子並非她想的那樣好過,整天在張家守窮苦度。聽聞昔日看不上的姜子牙,如今八十歲的他被周文王聘請歸國,出將入相,做出了一翻大事業,心中暗想,如果還在子牙身邊,就能享有無窮富貴。想想今日,何必當初,後悔莫及。馬氏越想越慚愧,再無顏面立於人世,在後夫熟睡之際,懸樑自盡,其靈魂往封神台去了。

  從馬氏與姜子牙分手的情況來看,只是屬於婚姻觀的問題,是馬氏目光短淺,不能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問題。她既沒有陰謀與越軌,有話直説,有事直做,也沒有給分手後的姜子牙帶來任何災難與厄運,連人們忌諱、咒罵的“掃帚星也算不上,僅有些過錯而已。那麼,姜子牙又為何特意封她為“掃帚星”呢?

  本文認為,一是馬氏的做法不得人心,惡有惡報,姜子牙以封“掃帚星”作為對馬氏的一種報應;二是馬氏與子牙雖然好聚不好散,但畢竟有過夫妻一場,以封“掃帚星”作為對馬氏的一種懷念;三是馬氏對姜子牙不善不忠,心狠手辣,不聽忠勸,執意離去,以封“掃帚星”作為對馬氏的咒罵與抵毀;四是姜子牙奉旨封神,手中有權,也許借封“掃帚星”的機會發泄私憤。

  如今,在眾多擇偶女性中,像馬氏這樣的勢利者為數不少,他們注重現實,追求富貴,講究享受,婚姻基礎不牢,一旦確立婚姻關係,組建家庭以後,達不到目的,得不到滿足,就鬧矛盾,背叛丈夫,不能忠貞不渝,肝膽相照,共度難關。這種傾向是要不得的,必須提防與克服。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望,字子牙,號飛熊,也稱呂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嶽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於呂地,因此得呂氏。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周朝建國之後,姜尚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北)。姜尚東行到自己的封地去,路上每宿必留,走得很慢。有人對他説:“我聽説過時機難得而易於失去,作為一個客人,安於路邊旅店中的享樂,恐怕不象到自己封地上任的樣子。”太公聽了,夜裏穿起衣服馬上前行,天亮時到達營丘,正好遇到萊國的人來與他爭奪營丘。

  姜尚在齊國政局穩定後,又開始改革政治制度。他順應當地的習俗,簡便周朝的繁文縟節。大力發展商業,讓百姓享受魚鹽之利。於是天下人來齊國的很多,齊國成為當時的富國之一。在周成王時,管叔、蔡叔作亂,淮河流域的少數民族也趁機叛亂(參見周公東征),周王下令給姜尚説:“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嶺,北到無棣,無論是侯王還是伯男,若不服從,你都有權力征服他們。”從此,齊國成為大國,疆域日益廣闊,使之成為後來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之一。戰亂最終被周公姬旦給平叛。太公姜尚活了一百多歲而卒,但葬地不詳。


  1、各地都出現了姜太公墓,如豐京、咸陽、衞輝等地,古書《大清一統志·西安府·古蹟》、《禮記·檀弓》等也曾有記載,具體位置尚存爭議。

  2、衞輝姜太公墓:河南衞輝市太公鎮太公泉村西南1公里處的荒坡上,有太公墓。墓封土高2米,佔地約200平方米,北鄰釣魚河,東望衞水。墓前立有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 衞輝知府所立“周太公塋葬處”墓碑。《衞輝市志·文物》載,在衞輝城西太公鎮呂村西一公里的黃土崗上,墓前有“周姜太公塋葬處”碑,為清康熙年間衞輝知府立。據《河南通志》載:“在府城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紂居東海之濱,後徙渭濱,封國於齊,還葬於此。”呂村,為姜太公故里,因故里在汲,墓可作進一步考證。

  3、太公衣冠冢:在臨淄齊國故都南15裏,今聞韶街道張家社區以南。封土現高18米, 南北50多米,東西55米。在1986年於冢墓東側出土兩件漢代陶壺,因此被認為是漢代所築。近年新建太公紀念館,成為研究和憑弔姜太公的地方。

  4、豐京太公墓:《禮記·檀弓》:太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君子曰: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

  5、咸陽太公墓:《大清一統志·西安府·古蹟》載,太公墓在咸陽縣東北。《禮記檀弓》載,太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元和志》載,墓在縣東北十里;《寰宇記》載,在縣東北二十五里;《通志》:在文王陵東北。

  《陝西通志》卷九十一《藝文七·碑記上》載,咸陽之北,畢原之上,周文王、武王之陵在焉,而周公、太公之墓亦在。

  6、鎬京太公墓:《詩氏族考》(二)卷五《人表考》載,尚父姓姜,名望,字子牙,號太公……《易林》曰望,《抱朴子》曰姜公,亦曰姜老,……封於齊。卒年百餘歲,葬鎬京,陪文王之墓。唐上元元年,尊為武成王,宋大中祥符元年,加諡昭烈武成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657 字。

轉載請註明: 封神傳奇姜子牙 歷史上真實姜子牙身世背景嚇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