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是世界打擊販運人口日。也恰恰是在這一週,鄉村教師同時也是被拐賣婦女郜豔敏的故事,又一次在互聯網上引發了廣泛關注。
根據美國國務院發佈的數據,全世界大概有2000萬人口販賣受害者,美國國務卿克里稱,“他們是現代版受奴役的人。”這2000萬人,主要是在哪裏受害?
●中國古代人口買賣相當普遍,漢高祖提倡“賣兒賣女”
拐賣人口雖並非中國所獨有,但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戰國時期,人口買賣就相當普遍。由於戰亂,那時被販賣者多為戰俘。進入封建專制時期,在特殊的社會背景下,拐賣人口有了一個重要的特徵,即合法的人口買賣與非法的人口買賣並存。其形式分為“和賣 ”“略賣”“掠賣”。“和賣”在封建社會里,被視為合法行為。而後兩種“略賣”“掠賣”才被視為非法行為。所謂“略買”是指採取威脅利誘各種欺騙手段,將一般平民或其子女買來而再賣出去;而“掠賣”是指暗中綁架,掠到人口,再轉手賣出去。這兩種拐賣行為是封建法制重點打擊的對象。
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曾一度提倡和鼓勵民間“賣兒賣女”,並視之為救荒的手段。《漢書·食貨志》記載,漢初,有一年鬧大饑荒,一石米能賣五千錢,非常貴,災民中餓死了一半,以致出現“人相食”的人間慘劇。為此,劉邦下令民間賣孩子,以換取活命的糧食,此即所謂“高祖乃令民得賣子,就食蜀漢。”直至東漢,統治者開始意識到人口販賣的弊端。因此以法律予以禁止。但人口買賣卻沒有因此被禁絕。並在隨後唐、宋、 元、明清時期極為盛行。
唐宋時期出現專業性人口販子,稱為“人牙子”“牙婆”。其實就是買賣人口的中介。
販賣人口在唐宋已呈國際化,元代達到巔峯。被販到“漢地”的外籍人以高麗(今朝鮮半島)人為多,其中絕大多數是年輕女性。當時的權貴人家以有高麗女人為榮,《續資治通鑑·順帝紀》中稱,“京師達官貴人,必得高麗女,然後為名家”。
由於普遍的窮困與社會的兩極分化,明清時期人口買賣現象極其普遍,法律的規定形同虛設。因此人口買賣在中國古代社會的最後階段甚至是近代,依舊是合法,公開的行為。
●如今,中國並不是人口買賣最猖狂的地區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國務院7月27日公佈了2015年世界人口販運問題報告,分析了188個國家為消除性奴隸和強制勞動而打擊人口販運所付出的努力。美國國務卿克里説全世界大約有2000萬人口販賣受害者,他們是現代版受奴役的人。
按照2000年通過的《人口販運受害者保護法》,美國每年發佈國際販運人口問題報告,對各國販運人口狀況進行評估。報告中把這些國家地區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完全符合最低標準的,第二類是沒有達到最低標準但正在做出努力改進、屬於有待觀察的,第三類是不符合標準也沒有努力改善的。
今年東亞地區的中國台灣和韓國名列第一等級。中國和去年一樣繼續被認為是第二類國家,但據《參考消息》的報道,中國被稱為“在打擊人口販賣方面有進步”。報告中指責泰國、俄羅斯、伊朗和敍利亞沒有全力打擊人口販賣分子。
東南亞是現在世界上人口買賣最為猖獗的地區。在東南亞,尤其是湄公河次區域各國一些邊境地區,是拐賣人口的重要流出、流入和中轉地,據估計該地區拐賣人口數量約佔全球拐賣人口的三分之一。由於拐賣犯罪可以帶來鉅額利潤,使拐賣人口犯罪十分複雜,涉及地域十分廣泛,並且人口拐賣發生地區對此類犯罪處置不力。
在亞洲、東歐、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極度貧困的國家,人們受到人販子的欺騙和愚弄,認為在美國和其他國家他們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實際上,他們一旦被人販子控制,往往會像奴隸一樣被扣押、監禁、強姦、毒打。他們還不得不忍受飢餓去做家奴或者被強迫賣淫。
而歐洲和美國則成為了買賣人口的流入地。歐盟發佈的報告顯示,在2008年到2010年間,歐盟27國的人口販賣人數增加了18%,從2008年的6309人增長到2010年的9528人。在所有受害者中,68%是成年女性,17%是成年男性,12%是未成年女性,3%是未成年男性。
而中國的情況則比較複雜,美國國務院的報告認為,中國是販賣人口的源頭、轉運和終點站國家,被買賣的男子和婦孺被迫從事勞工和賣淫活動。
按照歐盟的報告,來自歐洲境外的人口販賣受害者中,中國人的數量列第2,僅次於尼日利亞。被販賣到歐洲的中國人,2008年為268人,2009年為150人,2010年為248人。2012年新華網曾報道,1998年至2003年間,有82名中國兒童在福建被販賣出境。與此同時,中國境內也存在着買入東南亞新娘的情況。
中國本身人口買賣的情況也不容忽視,根據聯合國發佈的《2014年全球人口販運問題報告》,在2013年,中國共有1849人因販賣婦女和兒童被捕,另有2395人被起訴,1978人獲罪。
●禁絕買賣人口,先得把人當人
在全國最大的尋子網站“寶貝回家”上,截至目前登記的尋親信息有27000多例,找回父母的僅913例。陝西第一尋親網站“三秦回家網”,目前共收集各類線索2700餘條,找回的被拐、失蹤婦女和未成年人僅12人。從前一段時間的“嚴懲人販子”到現在的“郜豔敏事件”,所有人都在關心,“人口買賣”什麼時候能禁絕?
禁絕人口買賣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打拐”的困難很多。公安部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辦公室主任陳士渠曾説,解救一位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平均花費在2萬至3萬元,團伙案件需要幾十萬元,重大團夥案件有的甚至需要上百萬元。然而,目前全國九成省級公安機關無專項經費,“打拐”經費的不足影響了這一工作的深入開展,省一級公安機關只有雲南、四川、廣東三個省有“打拐”專項經費,其他省級公安機關均靠在公安機關的業務經費裏面劃撥。
打拐人員不足也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最近的統計表明,僅天津、河北、吉林、雲南、四川5個省級公安機關設有“打拐”專門機構,全國公安機關專職“打拐”人員每省兩到三人不等,加起來不足百人。
另一個難題是,事前防範措施也不夠。根據美國司法部公佈的數據,政府每年接到近80萬宗兒童失蹤或綁架報案,但其中70多萬是由於家長和孩子溝通不暢或孩子離家出走造成的,1990年時,全美只有62%的失蹤兒童可以被找回,現在這一比例已經變為97.7%。
關鍵在於兩個警報系統,20世紀80年代後期,沃爾瑪超市啓用了兒童安全警報系統——“亞當代碼”,如果家長髮現孩子在超市走失,可立即求助於此係統,超市所有出入口將全部封閉,工作人員立即進行搜尋,如果10分鐘內找不到孩子,將馬上由警方接手。
還有一套廣播緊急回應系統,被稱為“安伯警報”,目前已廣泛用於美國50個州,覆蓋全球18個國家。它利用美國緊急警報系統,利用商業廣播電台、衞星電台,甚至電子郵件、電子路牌短信等途徑發佈報警信息,目的在於不間斷地動員全社會安全地找到失蹤兒童。
最為關鍵的還是觀念的轉變,美國和歐盟除了在偷渡案件中外,極少發生人口買賣事件的原因在於,經過啓蒙運動和廢奴運動,所有人都建立起了一個觀念,人的自由是不可侵犯的,同樣人也是不可以買賣的。這些觀念已經有較為久遠的歷史。美國斯托夫人寫的反奴隸制小説《湯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紀美國最暢銷的小説以及銷量第二的書,僅次於《聖經》,也被認為是刺激1850年代廢奴主義興起的一大原因。在南北戰爭爆發的初期,當林肯接見斯托夫人時,曾説到:“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但這種觀念在中國有多普及還很難説。電影《盲山》講述了一位女大學生被拐賣的故事,這部電影的導演李楊曾回憶説,拍攝時圍觀者在得知這是拍電影之後,還有人恬不知恥上來問“那個女娃娃(女主角)長得不錯,乾脆就賣給我吧”。這種令人齒冷的行徑,讓導演在電影尚未完全殺青,就撤離了外景地,部分鏡頭是在其他鄉村場地拍攝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