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房網訊 搖號政策持續25個月後,留給杭州的限價紅利盤顯然已經不多了。沒有價差後的搖號市場逐漸恢復了平靜,如今一個新盤再想引起購房者的注意,除了“現房”,多數的點可能都放在了板塊上。
但,同屬一個板塊,共享同樣的限價,當初那些低價拿地的項目在開盤與清盤之間收穫着財富,留給高價地項目的則是滿眼的焦慮——從前“高地價能賣個高房價”的邏輯如今已經很難再實現了。
34宗高價地入市
近八成或面臨虧損
就在去年,多個高價地項目集中上市,儘管有不少項目淹沒在新盤大潮之中,絲毫未引起波瀾,但是卻釋放出一個信號,開發商已經選擇低頭,即使冒着虧本的風險,也要儘快迴流現金。
初步統計了一下,2016-2019年杭州成交樓面價在3萬/㎡以上的高價涉宅地共有43宗。其中,有34宗高價地已經入市,目前清盤的只有10個。
同時,數據還顯示,2016年拿地的項目中仍有3宗還處於在售的狀態。回想當初,開發商高價拿地時激情澎湃,不曾想政策也隨之而來,先有搖號後有新房限價,緊密出台的政策讓之前的設想逐漸落空,也讓許多項目沾染上了捂盤的嫌疑。
現房項目作為時代的產物暫且不提,只説那些不是現房銷售的項目,拿地許久絲毫沒有動靜,讓人感慨萬千。2017年9月4日,九龍倉在三塘板塊競得一宗宅地,案名定為九龍倉天御,規劃4幢高層,如今近3年的時間過去了,項目遲遲沒有上線,讓本就庫存不多的三塘板塊更加捉襟見肘,想要在這裏安家落户的購房者同樣焦急萬分。
等,或許是一個機會,一旦限價放鬆,盈利或許指日可待。如果不等,虧損風險指數便會直線上升。如今多數高價地項目已經入市,粗略算了一下,剔除裝修價,近八成的項目可能有着虧本的風險。是開發商不知道這些嗎?顯然是我們多想了,對於很多開發商而言,一兩個項目虧損的確會造成影響,但並不致命,可如果資金遲遲無法迴流,帶來的則可能是倒閉的命運。
注:測算公式=成交樓面價*1.26 4500,其中各項税費成本按9.5%,營銷及管理費按3.5%,財務成本按成交樓面價*10%,建安成本按4500元(未計算裝修、自持、配建成本)
從板塊上看,申花以及城東新城屬於高價地集中區域。其中,申花隨着幾個項目的清盤,正在從高價地的“噩夢”中走出來,但城東新城目前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尤其加上區域內的新盤項目眾多,對於高價地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後悔藥”真的很貴
開發商高價拿地須三思
麪粉價高於麪包價的瘋狂早已不適合現在,高價地不僅需要擔心能否批出自己滿意的價格,還要擔心的是即使批出了滿意的價格,購房者會不會願意為此買單。
在維權頻發的當下,很多購房者變得更加敏感,常常會提出靈魂一問:麪粉本身這麼貴,即使算上裝修價格後也不一定達到保本價,那麼這樣會不會影響到麪包的質量?
所以,開發商在拿地前一定要上一門名叫“深思熟慮”的課程,避免日後陷入尋找“後悔藥”的尷尬。
2019年9月23日,贊成以樓面價約5162元/㎡競得瓜瀝一宗商住地,自持41%,但隨後11月19日該地塊重新被掛牌,這意味着贊成在拿地不久後又選擇了退地,隨之而來的是資金方面的損失,當初拍地時繳納的5853萬元保證金成為了代價,“後悔藥”真的很貴,但也算得上是及時止損的典範。
截圖/浙江省土地使用權網上交易系統
更能起到警醒作用的案例是位於未來科技城的西溪公館,當年同樣也屬於板塊內的高價地之一。2009年,浙江國恆置業以樓面價8888元/平方米的價格拿下餘政掛出(2009)13號和14號地塊兩宗商住地,溢價率高達165%,“風光無限”。
然而項目定位為高端精裝樓盤,無法適應當時的市場,這顆“燙手山芋”,最終以多年後國恆退出,項目被拍賣、股權變更等作為註腳。
另一方面,從近幾年高價地後期的規劃上看,許多開發商已經形成了風險共擔的意識,一個高價地項目,背後可能會有多個股東,風險程度也就隨之下降了許多。
但對於很多購房者來説,一套房子可能就是幾代人的心血,他們不是股東,所以購買高價地項目時,更多的還是要選擇品質開發商出品的項目。
【來源:杭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