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又是一年寒食節,今天,你吃寒食了嗎?
在古代,寒食節也叫“禁煙節”,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
若説起寒食節的來源,就不得不提一座山,山西綿山。
@doris圈圈
綿山地處山西省介休市。它是太嶽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寒食節,便是來源於此。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兩千多年,綿山緊緊與忠孝名士介子推綁在一起,包括山中不少的千年名寺廟。
綿山,又稱介山,起源於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在被焚在山上的典故。
相傳春秋之時,晉貴族介子推,在晉公子重耳飢餓無路時,割下自己大腿肉予他食之。待晉公子成為國君後,介子推和母親到綿山隱居。
@doris圈圈
晉文公為逼介子推出山,採取放火燒山的辦法,卻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了。
文公知道後,傷心不已,命將綿山改為介山,並下令在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許燒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
在第二年寒食節翌日,晉文公重上綿山悼念介之推,想起割肉時介曾説“但願公子復國為君後,政治清明,百姓安樂,臣願足矣”。
於是,晉文公將寒食節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後人也為紀念介子推建起許多寺廟。
綿山道家內涵文化豐富多建築,寺廟觀宮多達88處,其中許多道教建築極其雄偉,既雍容華貴又古樸美雅。其中最為有名的是大羅宮和介神廟。
自西漢劉向《列仙傳》開始,介子推就被奉為道家之神。相傳介之推在綿山看到大羅幻境,因這個傳説人們在綿山建起了大羅宮。
綿山大羅宮高懸於獅子山崖壁之上,高110米,共13層。主體建築面積約為1平方米。建築羣總面積達3萬平方米。
它囊括了道家完整的思想文化體系,能在這裏全面瞭解道家兩千年的發展興衰過程。
有仙則名
綿山上有一個介公嶺,是介子推的隱居地,焚身處和享祀處,當地百姓為紀念這位賢士,並特地建立了一座介神廟。
介神廟始建於春秋,是中華清明文化和忠孝文化的聖地,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
@黑龍江波濤
廟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中軸對稱,有牌坊、照壁、大門、二門、戲台、報亭、正殿、後殿等。
殿閣的層層石階蜿蜒而上,紅柱金頂的介神鑲嵌在崖壁中,殿中塑像崇高巨大,陳列了許多介子推生平事蹟的浮雕,來教化世人。
靈氣仙山
綿山不僅有許多極具歷史意義的寺廟,還存在一股滋潤春夏秋冬,漫山遍野的勃勃生氣。
山裏的環境植被茂密,藥草豐富,生長有1000餘種中草藥,山梨、山杏、沙棘、野山楂、山葡萄,獼猴桃等數十種山珍野果,都富含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綿山聖乳泉和石桐水等泉水富含人體必需的鈣、鐵、鋅、鎂等礦物質。即使褪去它的歷史文化光環,綿山也是本身就是一座資源豐富、不可多得的仙山。
@黑龍江波濤
靈氣十足的綿山承託了忠孝文化和清明文化。人們在寒食節感念那位既忠君,也盡孝的君子。伴隨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清明節,但忠烈愛國的精神和孝老敬親的美德綿延了兩千六百多年。
*以上圖片及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繫探秘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