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高薪“鄙視鏈”:千萬年薪如何煉成?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稜鏡”(ID:lengjing_qqfinance),作者:肖望,編輯:楊布丁,36氪經授權發佈。

深圳市民陳鳴近期想要換房,但看上的樓盤首付款還差150多萬。“就等老公的年終獎發了。”

陳鳴和丈夫都在證券公司工作,2020年的牛市行情,帶來券商、基金公司業績大爆發,相關從業者的獎金也十分豐厚。但一次年終獎就能補齊百萬首付款缺口,還是令同齡的90後好友豔羨不已。

實際上,2020年度,券商中拿到百萬年終獎的員工不在少數。財報顯示,被稱為“投行貴族”的中金公司,2020年度人均薪酬就達114.98萬元,公司股票業務部負責人黃海洲更是以1930.7萬元薪酬成為A股金融機構中的翹楚。中金公司2020年度共有7位高管年薪超過千萬元,還有8位高管薪酬在500萬元至1000萬元之間。

公募基金亦不落下風。儘管諾安基金否認了其網紅基金經理蔡嵩松年終獎高達7000萬的傳聞,但業內資深人士對作者介紹,蔡嵩松年終獎達千萬元是大概率,不過考慮到團隊穩定,獎金一般會遞延三年發放。

金融業歷來有高薪光環,金融學科亦長期是高考最熱門專業之一。金融圈不斷刷屏的百萬薪酬、千萬薪酬,似乎也驗證着這一行業的“多金”。有資深金融人士指出,正因為此,從業者面臨的誘惑較大,也讓金融圈成為近年來桃色新聞的高發領域。

金融從業者們憑什麼能拿到超出其他行業的平均薪酬?不同金融行業間存在怎樣的薪酬鄙視鏈?作者在與十多位資深金融圈人士交流後,試圖還原目前金融業的薪酬體系和其真實生態。

高薪金融圈也有“鄙視鏈”

2020年度,上市券商一改頹勢,平均營業利潤同比增幅達到40%。業績回升為高額獎金分紅奠定基礎。

華中地區某銀行人士劉冬告訴作者,本地的券商朋友今年年終獎十分豐厚。“我認識的中後台行政部門人員,往常的年薪也就20萬元,今年年終獎翻了一番。”

北京某券商業務部門人士董旭也證實,其所在公司2020年度薪酬和獎金的確都有上調。但“薪酬與公司的改革有關,幾年才有一次。獎金上浮和去年市場行情火熱有關,不過平均下來沒有翻番那麼多”。

據Wind統計,2020年,在金融行業人均薪酬排行中,券商包攬前十名中的八席。中金公司以人均薪酬114.98萬一騎絕塵,華泰證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和國金證券人均薪酬也都超過80萬元。以信託為主的愛建集團以90.66萬元擠進金融行業人均薪酬榜第三。

“老公年終獎要交7位數的個税(百萬),太心痛了。但我們的不算多,你去看基金公司。”券商工作的陳鳴介紹,從行業薪酬激勵水平來看,業內一直存在一條清晰的“鄙視鏈”,即私募>公募>信託>券商>銀行>保險。

Wind統計顯示,招商銀行、浙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人均薪酬在銀行業中排名靠前,為50萬元左右。國有大行工行、建行、中行等人均薪酬近30萬元。而保險公司人均薪酬在金融業中排名靠後,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平安等人均薪酬均在22萬元左右。

“去年那麼多日光的百億規模爆款基金,公募基金的獎金絕對少不了。”某頭部券商的華東營業部人士周禹表示。公募基金主要根據管理規模計提管理費,而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公募基金規模達19.89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4.7%。

作者梳理,蔡嵩松在管基金規模為409.92億元,主動管理型基金在管規模超過蔡嵩松的基金經理有18位,規模超過100億元的主動管理型基金經理多達139位。業內人士指出,不同基金公司給渠道的返還比例不同,難以計算不同公司基金經理的獎金,但主動管理型的百億基金經理獎金普遍能超過300萬元。

公募大佬陳光明創辦睿遠基金後組建了明星基金經理和投研團隊。據券商中國2019年末報道,睿遠基金當時投研團隊有36人,陳光明在路演時稱,團隊一年的成本高達2億元。粗略計算,其投研團隊人均薪酬超過550萬元。

鄙視鏈最頂端的私募基金從業者更多則在悶聲發財。滬上一傢俬募負責人陳城告訴作者,去年的行情,私募裏收益大多都在50%以上,投資收益翻番的私募也不少。

“私募可以從收益中分成。就算一家管理規模只有1億的私募,假設投資收益為50%,按收益的20%提成,合夥人的獎金分成(carry)就有1000萬。”他説。

“私募兩極分化很明顯。”華東某券商人士周禹告訴作者,“聽説上海一傢俬募規模已經有800億元,但私募的獎金主要就集中在幾個合夥人身上。而公募基金裏,最多的獎金也集中在明星基金經理身上,其他部門的相差不會太多,比較像吃大鍋飯。”

有資深金融業人士還向作者指出,公募基金規模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銷售而不只是基金經理,因此,公募基金的銷售崗獎金也十分豐厚;在基金、債券等銷售崗位,銷售規模動輒數億元,銷售人員提成有望達到百萬元。正因為此,從業者面臨的誘惑較大,也讓金融圈成為近年來桃色新聞的高發領域。

金融圈高薪“鄙視鏈”:千萬年薪如何煉成?

“金融民工”高呼被平均

“作為金融民工,我們是被平均的。”在交流中,多位金融從業者對作者表示。

多位從業者指出,平均薪酬的計算並不科學,金融行業不同業態、不同崗位、不同區域的薪酬都差異巨大,二八分化顯著。

據銀行業人士介紹,一般來説總行管理部門基本薪酬高,而分支行一線業務部門的薪酬與業績掛鈎,彈性較大。大部分時候分支行業務人員收入遠超過總行,但到不景氣的年份,總行部門的薪酬穩定性更為可貴。

有國有大行人士也對作者透露,該行一位地方分行行長此前被提拔為總行副行長,“在地方分行根據業務完成狀況,年薪和績效能拿到數百萬元。到了總行,受中央企業負責人’限薪令’的要求,年薪就只有60萬元左右”。

相較之下,股份行高管的薪酬更市場化。2016年末,原農業銀行副行長林曉軒跳槽至民生銀行,出任該行首席信息官。財報顯示,林曉軒此前在農行年薪為59.12萬元,在民生銀行半年時間薪酬已有153.91萬元,同期民生銀行副行長年度薪酬可達540萬元,董事長年度薪酬則超過700萬元。這一薪酬水平在商業銀行中居於前列。

Wind數據顯示,周禹所在券商2020年度人均薪酬約70萬元。但周禹對作者稱,他2018年度(2019年發放)年終獎僅有3000元,2019年度行情轉好,年終獎到手有2萬多元。全年薪資不過30萬元左右。而該公司的董監高人員中,有15位薪酬超過400萬元。

一家國資背景信託公司從業者告訴作者,公司拓展資產端的同事,做得好的全年能拿到100萬-130萬,由於沒有實行團隊提成制,具體到普通員工差別非常大,從20萬到100萬都有。“但銷售崗位和其他信託公司就沒法比,我們銷售主要依靠股東的渠道。其他信託公司的銷售收入應該很不錯。”

Wind數據顯示,中國平安人均薪酬僅為21.47萬元,較券商、銀行等人均薪酬少了一大截。但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以高薪攬才聞名業界,在高管薪酬方面,平安集團毫不遜色於中金公司。

2020年度,平安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首席運營官陳心穎以1903.44萬元薪酬(税前,下同。税後為1078.33萬元)高居榜首,陳心穎也被市場稱為“打工皇后”。聯席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姚波以1603.28萬元緊隨其後,平安集團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以1416.95萬元次之。

2019年度轟動金融圈的天價跳槽案亦出自平安。2019年末,原中國平安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李源祥跳槽至友邦保險集團,出任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友邦保險2020年報顯示,李源祥當年領取的薪酬總計1783.03萬美元(約1.17億元),其中包括對其離開而失效的獎勵補償1089.23萬美元。除此之外,年度薪酬達到693.8萬美元(約4545.92萬元)。

21世紀經濟報道曾指出,馬明哲從不吝嗇對人才開出的價碼,他篤信,這些招致麾下的各路“英雄”,為平安帶來的價值將遠高於其所得的報酬。

2007年時,馬明哲曾為“華人保險教父”梁家駒開出4800萬元天價薪酬。有平安中層人士評價,正是梁家駒攜李源祥的加盟,才奠定了平安人壽近十二載高歌猛進的發展基礎。

平安集團在2020年財報中還披露了105萬名保險代理人的人均月收入,為5793元。有保險從業者介紹,保險代理人的底薪普遍很低,收入絕大部分要靠業績提成。但一些金牌代理人年收入超過500萬元不在話下。“這就看個人能力,當然也是金字塔尖的極少數人。”

金融圈高薪“鄙視鏈”:千萬年薪如何煉成?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薪酬都有明顯的週期性特點,年終獎金豐厚並不是常態。”華東一城商行高管陳敍對作者強調,保險、基金、信託、券商、銀行等不同金融業態,有不同的業務週期特點:基金、券商的業績和資本市場交易景氣度強相關,而銀行、信託等業態,除了與經濟週期相關,還和機構本身的風控能力密切相關。在金融圈,素有“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説法。

2020年年終獎“拉仇恨”的券商,在兩年前是另一番光景。

2018年末時,券商中國報道提到:有小型券商固收人士表示,現在月收入已經不用交税了。更有北大研究生當時進入券商工作,月薪僅為5000元。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度,券商經營在連跌三年後陷入冰點,當年131家證券公司營收2662.87億元,相較2015年營收下降54%;當年淨利潤僅666.20億元,相較2015年的2447.63億元淨利潤下跌近73%,25家券商出現虧損。

新三板業務人員對券商寒冬感受尤為深刻。2015年,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從不到2000家猛增至過萬家,多家券商招兵買馬拓展業務。“獎金髮下來是2016年了,我知道有項目比較多的人獎金拿了200萬不止。”當時在北京某券商新三板業務團隊的楊賀告訴作者。

但不久,股市劇烈震盪波及新三板,市場交易低迷,企業掛牌熱情驟降。沒有新增項目,企業後續督導費用不高,大部分從業者只能靠基本工資生活,或被公司變相裁員。楊賀的同事基本都走了,2017年中,他也最終選擇了轉行。

兩年前的薪酬高光行業屬於信託。

在商業銀行的房地產信貸業務受到監管重壓後,信託憑藉其牌照的靈活性成為受限行業信貸資金的通道。多家信託公司憑藉房地產信託業務彎道超車,業務規模快速做大。

安信信託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7年度,其淨利潤高居信託業第二,2016年度和2017年度,安信信託分別以人均薪酬217萬元和181萬元一騎絕塵,令業界豔羨。2018年度,時任總裁楊曉波領取薪酬高達1098萬元。

2018年,形勢突變。安信信託踩雷印紀傳媒,加之房地產信託業務遭遇嚴監管,安信信託出現兑付問題,當年鉅虧18.33億元。訴訟糾紛紛至沓來,2019年安信信託鉅虧39.93億元,2020年度預虧69億元。

上海銀保監局在2020年對安信信託開出信託業最大罰單,罰款1400萬元,已離職的楊曉波被要求終身禁入銀行業金融機構,其實控人高天國被刑事拘留。副總裁梁清德2018年度領取薪酬為688.6萬元,2019年度已滑落至92萬元。

如今的安信信託正瀕於退市邊緣,等待上海電氣解救。

在嚴監管、信託業迴歸本源要求下,此前業務高速增長的部分信託公司均相繼顯出原形,包括四川信託、華信信託等機構先後出現產品延期兑付、被監管暫停部分業務資質等狀況。

“這些信託今年能領到基本工資就不錯了,還談什麼獎金。”一位信託行業人士稱。相較而言,雖然受行業轉型影響規模增長放緩,但風控穩健的公司經營穩定,年終獎金影響不大。

華中某銀行人士劉冬就表示,並不羨慕當地的券商朋友。“要知道,他們有四五年沒發獎金了。”相較之下,銀行的薪酬和獎金穩定優勢更為突出。

“擱在前兩年,金融專業的畢業生能找到工作就謝天謝地了,哪裏還談得上高薪。”私募從業者陳城稱,外界眼中金融業的高薪不過是倖存者偏差,即人們更關注金融圈的高薪信息,忽略了金融圈業績慘淡時的艱難。

頂級薪酬如何煉成?

“與實體企業相比,金融行業收入的確較高,但其門檻也高,對學歷、學校名氣、個人綜合素質以及過往經驗值要求都極高。”前述北京某券商人士董旭表示。

金融從業者被稱為市場上“最聰明的一羣人”,有競爭力的薪酬才能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中金公司前投行部人士告訴作者,作為中金公司的核心部門,投行部同事均來自哈佛、耶魯、牛津等海外藤校,連暑期實習生也基本來自清華、北大,中金為這些人才提供的激勵十分豐厚。

“剛畢業進入中金的投行新人月薪就有4.5萬元,加上年底參與項目得到20-30個月的獎金,新人第一年薪資普遍超過百萬元。”另一方面,中金公司在完成複雜交易的能力也有口皆碑。

北京一家頭部私募機構人士李駿告訴作者,其公司前台的行政助理都是985高校畢業,能流暢處理英文郵件,妥帖安排行政事務。因此,他們的薪酬也比其他同齡人豐厚。“應聘的人很多,HR當然要挑選最優秀的。”

對於私募機構合夥人的高薪,李駿認為,“合夥人們多年工作積累下交易經驗和人脈資源,有競爭力的薪酬就是對這部分資源的價值認可”。

李駿介紹,不同於影視劇中合夥人在談笑間輕鬆敲定交易,合夥人們每天要花費大量時間調研、交流和閲讀行業研報。“晚上9點前下班都算早的。這樣的狀態經年累月。”

拿到百萬、千萬獎金的明星基金經理們,亦個個出身名校,並在長期交易中鍛煉出投資風格,經受市場的檢驗。東方紅資管總經理任莉介紹,從大學算起,培養一位可信賴的基金經理要經過17年。

以“千億頂流”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為例,張坤本碩均就讀於清華大學,2008年畢業進入易方達基金,2012年開始擔任基金經理至今,累計任職時間超過8年,年化回報達到20.81%。

基金經理們面臨的壓力亦十分巨大。在去年的基金熱潮中,網友們發現,易方達張坤、景順長城劉彥春、廣發基金費逸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也曾青葱帥氣,如今均已“頭禿”,投資者更稱“不禿不買”可以作為基金買入標準。

基金圈英年早逝或重壓引發疾病等消息亦不絕於耳。2020年,西部利得基金投資總監吳江、中海基金副總經理宋宇、中交基金總經理李雪松等去世的消息,亦令基金圈不勝唏噓。

作為資本與人才密集的行業,多家金融機構的財報中,均不吝於展現對人才的重視。不過私募人士陳城指出,在金融業,牌照以及平台的背書也十分重要。

陳城提到,身邊一位在銀行工作的朋友,由於業務關係結識了多家投資機構負責人,在上一輪牛市行情中想要創業做投資,得到多家機構的口頭許諾,許諾資金規模近15億元。但當他真正離開銀行準備施展拳腳的時候,最終募資額連2000萬元都不到。

“一方面是市場行情發生了變化,更重要的是,離開了平台的加持,機構都不再買自己的賬了。”陳城表示。最後,這位朋友又回到銀行安心上班,絕口不再提創業做投資。

“市場整體上是公平的,多勞多得。薪酬越高,對個體的能力要求也越高。”陳敍總結説。

(文中陳鳴、劉冬、董旭、周禹、陳城、陳敍、楊賀、李駿等均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986 字。

轉載請註明: 金融圈高薪“鄙視鏈”:千萬年薪如何煉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