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險資,開始大舉殺入VC/PE圈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財經

罕見的一幕來了:險資巨頭扎推成立私募基金。

近日,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達148億元人民幣,由中國人壽、平安人壽、陽光人壽等共同持股。無獨有偶,日前上海易峯私募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註冊資本為19億元,由泰康人壽、太保人壽等共同持股。而再往前,今年3月份,由太保總裁傅帆親自掛帥的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在VC/PE圈引起一陣轟動。

險資開展股權投資並非新鮮事,但如此密集地出手卻實屬罕見。深入分析後發現,今年9月份,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一紙《通知》或是重要推動因素,此後保險私募基金的設立正式由“註冊制”調整為“登記制”,不僅明確了登記環節,也大大縮短了登記時間。VC/PE圈正迎來更多險資背景的玩家。

15家保險巨頭聯手

剛剛成立了一家百億私募基金

這次的險資陣容空前盛大。

11月29日,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148億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含: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包括15家險資企業在內的18位股東共同持股,其中,中國人壽為其大股東,持股比例約為19.59%,平安人壽和陽光人壽為並列二股東,持股比例均為13.51%。

從出資情況來説,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29億元,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20億元,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20億元,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5億元,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0億元,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出資10億元,大家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0億元,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0億元,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0億元,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出資5億元,民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3億元,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2.7億元,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億元,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億元,華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000萬,華泰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出資3000萬元,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3000萬,華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資2000萬。

據瞭解,中保融信基金的成立與中國華融(02799.HK)近期引入戰略投資者有關。11月17日晚間,中國華融公告稱,與5家戰略投資者簽署了股份認購協議,擬發行不超過392.2億股內資股,不超過19.6億股H股。

而五大戰投包括了中信集團、中保投資(在中保融信基金完成工商註冊之前,代為辦理協議簽署等相關事宜)、中國信達(01359.HK)、中國人壽及工銀投資。其中,中保融信基金擬以每股1.02元認購中國華融不超過(含)145.1億股內資股,認購數量僅次於中信集團,交易完成後,將躋身為中國華融的第三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公告中透露,“在中保融信基金設立前,中保投資將受託處理與本次發行相關事項。”期間,中保投資全資子公司中保投資(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將承擔基金管理人的角色。中保融信基金成立後,由中保融信基金承擔投資者相應權利、義務和責任。

事實上,這已不是險資首次以明星陣容亮相股權投資圈。就在本月23日,泰康人壽與太平洋人壽共同參設的一傢俬募投資基金——上海易峯私募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註冊資本為19億元,經營範圍為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

按照出資情況,其中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7.37%;泰康人壽持股26.32%;上海易淵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26.26%;上海易縱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0.05%。

如果再把時間線往前拉一點,2021年07月,中國太保旗下一傢俬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註冊資本1億元,由太保總裁傅帆親自掛帥,其餘團隊成員包括多個太保投資、風控部門的“一把手”,陣容可謂豪華。

越來越多的信息顯示,保險機構開始頻頻活躍於股權投資行業,而這背後似乎透露出監管層對於險資在更多元資產配置方面有所鬆動的信號。

監管層多次發文,

鼓勵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

最近的一份文件聚焦保險私募基金登記制改革。

2021年9月18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資產支持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登記有關事項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21〕103號),將保險私募基金的設立由“註冊制”調整為“登記制”,這意味着審核要點從實質性審核調整為僅對登記材料的完備性、合規性進行形式性查驗,不再對基金的投資價值、風險狀況等進行實質審查;9月28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又印發《保險私募基金登記管理規則》(中資協發〔2021〕68號),進一步落實註冊制向登記制的轉變。

業內人士表示,以上文件的發佈自此拉開了保險私募基金登記制序幕,簡化了資產支持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兩類產品的管理流程,進一步明確監管邏輯和標準,並壓實管理機構的責任。

如果説保險私募基金從“註冊制”調整為“登記制”的帶動效應目前看起來還不夠十分明顯,那麼銀保監會下面的這兩份《通知》,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出監管機構正在逐步為保險資金運用進行鬆綁的信號。

2020年11月13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取消原先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於保險類企業、非保險類金融企業和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養老、醫療等特定企業要求,推動保險公司更加積極開展股權投資。

2021年4月,銀保監會又下發相關通知,鼓勵保險資金通過市場化方式投資產業基金,加大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銀保監會資金部副主任郗永春在保險資金私募股權投資圓桌會議暨2020年度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評價工作交流會上表示,要深刻認識股權投資是保險投資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事實上,股權投資正是回應了險資擴大高收益資產配置的客觀需要。近些年,在長期利率承壓下行的環境下,出於對收益性的要求,保險資金將目光轉向利潤豐厚且期限最為匹配的私募股權投資。

而保險機構成立私募基金的特點是可以在前期獲得2.5%到3%左右的分紅收益,在後期退出時,又能享受股權溢價收益,從長期來看,能豐富保險資金的有效配置。根據中資協2021年9月28日披露的最新數據,截至目前,共有18家保險私募管理人註冊基金3,893.29億元,主要投向醫養健康、戰略新興產業及基礎設施等領域,呈現出基金形式不斷創新、投資領域愈加多元、投資方向日趨前沿等特徵,市場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可以預見的是,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引導下,保險巨頭們還將進一步增大對私募股權資產的配置比例,VC/PE圈有望迎來更多實力雄厚的“頭號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