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黃盛
“企業既有經濟責任、法律責任,也有社會責任、道德責任”“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食品產業橫跨一二三產業、事關國計民生,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使命更加光榮、責任更加重大”……
日前,市場監管部門負責人、食品行業專家學者和產業代表在由中國食品報社、中國副食流通協會、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主辦的第八屆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年會上表示,為推動食品企業持續踐行社會責任,引領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經營主體應將履行社會責任融入發展願景和經營戰略,為產業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社會責任是國家經濟富強、文明發展的要求,是企業實力強勁、精神卓越的體現。”中國食品報社社長黃國勝表示,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要牢固樹立大食物觀,通過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大食物觀,以健康營養、豐富多元、方便味美的創新食品和更加綠色、更加生態、更可持續的食物供給體系,讓糧食安全更穩固、食物營養更全面、食物生產更低碳、科技創新更賦能;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要更加註重食品的安全、營養、健康,切實擔負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首責和主責,樹立“崇信”的食安理念,嚴格誠信自律,嚴守道德底線;倡導“尚儉”的社會風尚,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貫穿到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努力提升研發能力,優化產品配方,改進加工工藝,提升產品品質,讓食品更加安全、美味、營養、健康和豐富多彩,進一步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食品消費新需求和美好生活新期待。此外,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要積極打造新質生產力,抓住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產業躍遷新機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大力發展植物基食品、精準營養等代表科技前沿水平的新興食品產業,通過農業生產方式變革、食物新資源挖掘、加工技術革新、供應鏈升級、產品多元化創新等途徑,加快形成食品行業新質生產力,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食品產業是民生保障的基石,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原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會長陳存根表示,食品企業應更加註重生態環境友好與綠色發展,堅持食品生產全過程綠色有機無公害;要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新質生產力,食品企業應重視產業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倡導綠色生產模式,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共贏;要深化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食品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民生保障的基礎產業,應深入推進城鄉產業融合發展,以確保穩定的原材料供應,為安全健康食品生產和民生改善帶來新活力;要健全完善落實法律法規,加大對食品生產的監管力度,不斷強化社會監管和公眾參與,確保食品生產健康安全高質量、食品產業發展快速穩定可持續。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原司長高延敏表示,近年來,隨着消費者對食品品質要求的提升,食品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越來越重要、越來越艱鉅。對於生產製造能力較高的食品企業來説,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主動提高某些食品營養健康安全指標的水準,聯合制定明顯高於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並按照高水準食品標準進行加工生產,使得更加營養健康安全的優質食品不斷出現在市場上,進一步提升人們對食品的消費意願,實現擴大食品消費的目的。
對於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副理事長劉鵬認為,在法律責任方面,企業要加強“合規意識”,建立完整的制度,對業務相關流程、權限等進行規範化管理,加強風險評估與管理,健全包括內部審計、外部審計、獨立監管等在內的監督機制,建立內部調查機制,定期檢查和審閲“合規體系”;在道德責任方面,企業要不斷提升誠信經營意識、優化誠信建設體系,加強誠信相關技術的應用;在慈善責任方面,企業負責人要提升重視程度,拓展企業慈善活動形式,提高職工的文化認同,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也有多位與會人士認為,只有融合了企業經營與社會責任的食品企業,才能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環境生態價值,才有可能邁向可持續發展之路。